菜单 搜索

潮州日报

潮州日报

潮州日报创刊于1992年9月1日,创刊时称潮州报,于1992年6月中旬开始筹备,同年9月1日正式创刊,对开4版,周二刊;1994年1月1日起改为日报;1998年底起改为彩报:2000年1月1日起扩版,周一至周五对开八版二大张彩报(周六、周日仍保留对开四版彩报);2003年10月份实现星期一至星期日完全八版彩报。

潮州日报社成立以后,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报社筹建时,政府无偿划土地20亩;报社成立后,先后通过拨款、捐款、自筹资金等形式,共投入5000多万元,建设了报社大楼、印刷大楼;购置了自动化彩色印报机、激光照排、感光制版、电脑等系统设备。报社基本建设已完成,建成了办公大楼、印刷厂大楼、职工宿舍,形成了环境优雅的花园式社区,建筑面积近2万多平方米,其中17层高办公大楼面积9150平方米,印刷大楼面积3450平方米。印刷和电脑设备配套先进,拥有瑞典产的桑拿彩色自动印报机5台,实现卫星接收,电脑编版,激光照排,感光制版,彩色自动化印刷等。电脑系统平台升级至北大方正飞腾4.0先进水平。印刷厂除承印本报外,还承印《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及其他报刊,印量每天达16个印张,55万份。印刷质量居全省先进行列。

1999年前报纸由市邮政局发行,2000年起自办发行和市邮政局发行“两条腿”走路,发行以省内为主,部分发行至外省和境外(主要是东南亚及美、法、澳大利亚国家和港澳地区),报纸日发行量5万多份。

报社实行党组领导下的总编辑负责制,设总编辑1名、副总编辑4名。报社内部设立七部二室二站一厂一公司(要闻部、采访部、经济部、政文部、副刊部、广告部、群工部、编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潮安县、饶平县记者站和印刷厂、报刊发行公司),均为科级单位。报纸业务工作体制因部门而异,采访部只采不编,要闻部和副刊部只编不采,经济部和政文部采编合一。

本报创刊以来,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精神,先后经过了四次改版。尤其是新领导班子成立后,把“敏锐、严谨、务实、鲜活”作为潮州日报人的办报精神,并于2002年12月24日改版,使报纸面貌焕然一新,版面形式达到庄重大方、生动活泼、给人以清新明快的感觉,具有强烈的现代气息;在版面内容上,确立以政经新闻为主流,形成时政、经济、文化三大板块;报纸更加追求高品位和地方特色,增强了指导性和贴近性,提高了可读性。

报纸版面内容确立了“立足本地,走出本地,办出特色”和“围绕中心热点组稿,强化服务”的办报思路。各版内容为“一版要闻、二版综合新闻、三版国际体育新闻、四版政文专版、五版经济专版、六版金融证券、七版文摘、八版副刊”。版式风格是“大标题、短文章、多信息、重特色”,力求版式活泼、新颖、大气、显示潮州特色和魅力。要闻版文章区采用矩形或超矩形格式;综合新闻版(二版)和国际体育新闻版(三版)形成集纳式专栏;专题版和副刊版实行周刊和双周刊方式,版面多用粗线、曲线、不规则型(如圆形、椭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多用色块,给读者新鲜感和冲击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潮州日报目前已拥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新闻从业队伍。全社员工共174人,其中采编人员45人,具有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称42人(在职的45名采编人员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30人)。基本能够胜任打大仗打硬仗,并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和应变能力。近几年来,潮州日报对每一次重大报道任务,都能认真组织,精心策划,落实责任,出色地完成报道任务,受到上级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历年来,本报的作品在各级好新闻评奖中也获得较好的成绩。

本报从1999年开始,本报内部管理体制全面改革。人事方面,打破了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科级干部全面采取聘任制。分配方面,实行定员、定岗、定任务、定责任、定报酬,奖优罚劣的“五定一奖罚”制度。对记者实行定额管理,以质评分,以分计酬;对编辑实行任务包干制,版面考核,按质计酬。内部体制改革为报业发展注入了生机活力,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报纸质量,推动了报业发展。

广告热线:010-85590199,010-85868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