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金融》始末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的前身是《农村金融》杂志,它创刊于1955年11月24日。
1955年3月,第二次中国农业银行建立后不久,根据农村金融工作形势发展的要求,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交流工作经验,对广大农村金融干部进行政策、思想和业务知识方面的教育,以推动农村金融工作的不断前进,总行决定出版机关刊物《农村金融》。
1955年8月23日,总行发出《为出版〈农村金融〉给所属机构的通知》,其主要内容是?总行决定自本年11月份起,创办《农村金融》刊物,并定为半月刊,本年11月24日创刊,每月逢9日、24日各出版一期,32开本。本刊物的主要内容是结合农村中心任务,着重就农业贷款与信用合作两方面,发表工作评论与意见,介绍各地较好的工作做法和经验,进行思想漫谈,并举办问题的讨论与解答以及新人新事的表扬等等。要求各地踊跃来稿,积极订阅。
创刊后的《农村金融》杂志,文体多样,内容丰富,辟有社论、消息、小品文、小说诗歌、问题解答、学习园地等栏目,并根据一定时期的特点,开辟新的专栏;而且每期都配有几幅漫画,以活跃版面。曾受到了各级农村金融部门和广大农村金融干部职工的欢迎。因此,发行量不断增加,1956年第1期印数为99370册,到第14期已增加到122150册。当时每册定价为0.09元。
在《农村金融》杂志社初期的工作人员有:负责人刘恒志、王静然;编辑吴碧霞、何贵湘、柴景昭、王治民、乔润民、邹仿、黄红芳、熊满英等人。
1957年4月,第二次中国农业银行并入中国人民银行后,1958年冬,《农村金融》与《中国金融》合刊为《中国金融周报》。
1963年11月,第三次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后不久,1964年2月,《农村金融》杂志复刊,仍为半月刊,32开本。每月6日、21日出版。当时每册定价为0.08元。1965年11月,中国农业银行再次与中国人民银行合并后不久,1966年6月,《农村金融》杂志停刊。这一时期的工作人员有:负责人王敏;编辑方磊、余培翘、马森岱、何贵湘、谢贻鹏、张天祥、王国生、张永玉等人。
1979年2月,第四次中国农业银行恢复成立后不久,1980年总行决定《农村金融》杂志复刊,并试刊两期,于1981年1月正式复刊,为32开本,64页,月刊,内部发行。1982年改为半月刊,通过邮局公开发行。1983年改为16开本、48页。
《农村金融》杂志第二次复刊初期的工作人员有:负责人肖汝勤、吴碧霞;编辑陈舒、周承琼、高宏华、刘嘉仪、游建平、耿秀珍等人。
1988年1月,《农村金融》改名为《中国农村金融》。1989年改为月刊,64页,彩铜封面,并改为由杂志社自办发行。
1991年11月,在庆祝《中国农村金融》创刊36周年暨复刊10周年之际,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陈慕华,国务委员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李贵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祝贺。
1996年《中国农村金融》杂志改为国际标准16开本,国内外公开发行。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农村金融》杂志在内容和形式上也不断改革创新,先后开设了“每月评论”、“银坛?望”、“改革潮”、“深化改革扫描”、“大江南北”、“探索与争鸣”、“农村经济问题研究”、“政策窗”、“营运与管理”、“新业务探索”、“行长视觉”、“调查与思考”、“金融论苑”等栏目,融政策性、专业性、新闻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体,不断加大了宣传报道的广度与深度,为促进农业银行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98年12月,《中国农村金融》杂志最后一任主编王焱在最后一期的题为《关注明天、不忘昨天》的“主编寄语”中写到??有关领导通知:至今年12月31日,根据总行党委指示,《中国农村金融》将并入研究所《农村金融研究》。
至此,有着43年历史,出版了432期,最高发行量达13.2万册,无愧于广大读者的《中国农村金融》杂志,退出了中国经济期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