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数据/参数
发布日期:2010/2/3 10:47:54媒体简介
华商报》创刊65周年、复刊60周年,由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州市文化局、广东《华商报》史学会主办,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承办的《抗日救亡到开国大典——香港〈华商报〉历史展》,于11月8日上午在广州市农讲所纪念馆开幕。
香港《华商报》创刊于1941年4月8日,是根据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指示,由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筹办并在香港公开发行的统一战线报纸。同年12月12日,因日军侵略香港而停刊,1946年1月4日复刊。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翌日休刊,工作人员回到广州与南下干部一起筹办《南方日报》。《华商报》出版期间,反映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不屈不挠的事迹,记录了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进程。同时,它还指引着香港、澳门和南洋各地广大热血青年投身到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洪流中。这次展览分为五个部分:一、形势严峻,艰辛创业;二、人民喉舌,抗战号角;三、战后复刊,阵容强大;四、齐心协力,艰苦经营;五、新的篇章,昭示后人。展览通过320多张历史图片、81件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华商报》发展的轨迹,及其为推动历史前进所作的努力。展出的珍贵历史文物中,有中共中央关于筹办《华商报》的指示、《华商报》筹办人之一连贯用过的钢笔、《华商报》(晚刊)总编辑胡仲持翻译的《自然论》、《华商报》原件、《华商报》派报员证、《华商报》信笺和稿纸、《华商报》资料室编纂的《1949年手册》、《华商报》刊登香港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贺刊、《华商报》发表的终刊词、《华商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华商报》印制的1947年日历、《华商报》记者在香港使用过的照相机等。应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的邀请,香港《华商报》历史展将于2006年4月20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出。
香港《华商报》历史展在广州农讲所展出
新闻类型:文化新闻 新闻加入时间:2006年4月10日15:22
--------------------------------------------------------------------------------
为纪念香港《华商报》创刊65周年、复刊60周年,由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州市文化局、广东《华商报》史学会主办,广州农讲所纪念馆、香岛国际交流中心承办的《抗日救亡到开国大典——香港〈华商报〉历史展》,于4月8日在农讲所纪念馆举行开幕式,全国人大常委会澳门基本法推广委员会副主任李成俊,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秘书长杨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李国强,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弘君、杨汉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钟广明,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禤兆强、副主任钟裕铨,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张嘉极,香港历史博物馆总馆长丁新豹,广东《华商报》史学会理事长何继宁等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香港《华商报》是根据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指示,由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筹办并在香港公开发行的统一战线报纸,创刊于1941年4月8日。同年12月12日,因日军侵略香港而停刊。1946年1月4日复刊。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翌日休刊,工作人员回到广州与南下干部一道筹办《南方日报》。该报前后共出版了4年5个月有余。
4年5个月,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有如滚滚波涛涌起的一串浪花。但这浪花所折射的光芒,却曾经照耀了港澳和南中国乃至南洋各地,一直被人们所铭记、所称道、所赞颂。
展览通过320多张历史图片,81件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华商报》发展的轨迹,及其为推动历史前进所作的努力。所展出的珍贵历史文物中,有中共中央关于筹办《华商报》的指示、《华商报》筹办人之一连贯用过的钢笔、《华商报》(晚刊)总编辑胡仲持翻译的《自然论》、《华商报》原件、《华商报》派报员证、《华商报》信笺和稿纸、《华商报》资料室编纂的《一九四九年手册》、《华商报》刊登香港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贺刊、《华商报》发表的终刊词、《华商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华商报》印制的1947年日历、《华商报》记者在香港使用过的“柯达”照相机等。
《华商报》出版期间,正值世界人民联手战胜法西斯、兴起民主潮流的20世纪40年代,也是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扭转乾坤的伟大时代。这份报纸像一部活页史书,反映了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不屈不挠的事迹,记录了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进程;它又像一座灯塔,指引着香港、澳门和南洋各地广大的热血青年,投身到抗日救亡和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去。
《华商报》出版期间,郭沫若、茅盾、夏衍、范长江、邹韬奋等一批中国文化精英正好云集香港。他们以笔为锄,辛勤耕耘《华商报》这个园地,培育出现代报纸评论、通讯和文学副刊一株又一株的奇葩。这也是《华商报》所以芳名远播的原因之一。
应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的邀请,香港《华商报》历史展将于4月20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展出。中国广州网讯 为纪念香港《华商报》创刊65周年、复刊60周年,由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中共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广州市文化局、广东华商报史学会主办,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协办,广州农讲所纪念馆承办的《抗日救亡到开国大典――香港〈华商报〉历史展》,于2006年4月20日至4月29日在香港中央图书馆念馆展出。
4月20日下午,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助理王如登,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署长王倩仪,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宣传文体部部长张延军,原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庄世平,《华商报》创办人邓文钊先生之子、原全国政协委员邓广殷,原《华商报》代总编辑、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秘书长杨奇,全国政协常委余国春,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吴康民,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计佑铭,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理事长黄国健,中华总商会副会长、香港各界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筹委会领导成员张成雄,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P兆强,广州市文化局局长陶诚,南方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林雄辉,原《南方日报》副总编辑、广东《华商报》史学会理事长何继宁等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李国强主持了开幕式。原《华商报》代总编辑、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秘书长杨奇作了讲话。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庄世平、广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P兆强、广州市文化局局长陶诚作了讲话。
杨奇在讲话中指出,香港《华商报》是根据中共中央领导人周恩来的指示,由八路军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筹办并在香港公开发行的报纸,创刊于1941年4月8日。同年12月12日,因日军侵略香港而停刊。1946年1月4日复刊。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翌日休刊,工作人员回到广州与南下干部一道筹办《南方日报》。
杨奇指出,《华商报》从创刊之日起,就贯彻执行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解放战争时期,则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反对内战,反对独裁,反对腐败。同时,它从香港的实际出发,实行“港报港办”。因此,尽管它出版的时间只有四年六个月,尽管它通常只是出版一张四大版,但是由于它是中共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新型报纸,办得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赢得广大读者的赞赏,因而能够在香港新闻传媒界中独树一帜,并且为中国新闻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
杨奇指出,这一展览通过大量的文字、图片和实物,向人们重现了《华商报》的历史轨迹,让大家看到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历程,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来之不易。司马迁说过:“述往事,思来者。”这就是说,历史,不仅属于过来人的记忆,而且可以成为后来者的借鉴。我相信,这次举办香港《华商报》历史展,对于了解和研究香港新闻史以至香港文学史,应该是很有意义的事。
杨奇指出,《华商报》出版期间,郭沫若、茅盾、夏衍、范长江、邹韬奋等一批中国文化精英正好云集香港。他们以笔为锄,辛勤耕耘《华商报》这个园地,培育出现代报纸评论、通讯和文学副刊一株又一株的奇葩。这也是《华商报》所以芳名远播的原因之一。
展览通过342张历史图片,81件文物,向人们展示了《华商报》发展的轨迹,及其为推动历史前进所作的努力。所展出的历史照片有《华商报》职工在报社门前合影、《华商报》夜班编辑讨论稿件、《华商报》代总编辑杨奇讲话、有利印务公司在报社门前合影等。所展出的珍贵历史文物中,有中共中央关于筹办《华商报》的指示、《华商报》筹办人之一连贯用过的钢笔、《华商报》(晚刊)总编辑胡仲持翻译的《自然论》、《华商报》原件、《华商报》派报员证、《华商报》信笺和稿纸、《华商报》资料室编纂的《一九四九年手册》、《华商报》刊登香港各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的贺刊、《华商报》发表的终刊词、《华商报》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华商报》印制的1947年日历、《华商报》记者在香港使用过的“柯达”照相机等。
4月21日下午,在香港历史博物馆举行了《华商报》历史座谈会。由原香港《华商报》代总编辑、新华社香港分社原秘书长杨奇,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理事长李国强,广东《华商报》史学会理事长何继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卢玮銮作香港《华商报》历史的学术报告
联系我们
西安分广广告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