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嵩(song)县,不是蒿(hao)县:主播念错字引热议:改了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0/2/10

传媒圈综合自丨大河报、猛犸新闻·东方今报、微博、羊城晚报等

近日,央视新闻主持人的一个错别字,把河南嵩县这个国家贫困县送上了热搜。

事情是这样的: 河南嵩县闫庄有个竹园沟村,这个并不富裕的村子,给武汉捐了十万斤大葱。因为联系不到刨葱机械,300多个村民到地里用手硬拔了三天,然后由志愿者开车送到武汉……

这个暖心的新闻上了2月8日央视的《新闻直播间》,结果主持人把“嵩县”念成了“hao”县一时引发业内和网友讨论。

捐葱村村支书朱德林也是不断接到朋友电话和微信截图调侃:老朱,嵩县这下沾你们光火啦,就是10万斤大葱白捐了……

“我知道大家都是说着玩儿呢。村民捐葱是为了支援武汉,奉献爱心,并不是为了图名。况且央视也是为了宣传咱,念错字没关系,只要葱送到了就行。”2月9日,刚从武汉送葱归来,仍在家自我隔离朱德林说,“如果当地需要,咱还可以再捐!”

据朱德林介绍,洛阳市嵩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几天前,该县闫庄镇竹园沟村,天寒地冻,300多名村民连续3天,硬是从地里拔出了10万斤大葱,并由朱德林带几个志愿者担任运输大葱的“司机”,紧急捐赠武汉。

针对此事,嵩县副县长王玉杰说,人无完人,央视主播也会失误。在全国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怎么说都是正能量!理解,包容,山高为嵩,草高为蒿。咱嵩县人就是这么厚道。

事情发生后,有人生气,有人无语:“这蒿县”读的让我都想“蒿头发”!还有网友自嘲“嵩县:我已经习惯了,还有叫我崇(chong)县的。”当然更多的网友则表示“我们嵩县人做好事不留名,只要这份爱心送对地方就行了”。

据报道,嵩县已不是第一次被央视新闻播错了,还有一次读成“高”县,确实令人遗憾。网友也表达了类似的情况。

据说编辑也已在内部做了深刻检讨。

2月9日小编发稿的时候,发现新闻改过来了。

今天改过来了!河南嵩(song)县再登央视新闻

新闻显示,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崔征在朋友圈晒出口播稿为主播“鸣冤”。该节目的口播稿照片被曝光,根据照片显示,口播稿的文字中就存在错误,编辑误将“嵩县”写成了“蒿线”,稿件中该字还标注了拼音。

此事发生后,业内的批评与吐槽也不绝于耳。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新闻出版行业有句老话:“无错不成书”,“无错不成报”。其实还可以加上一句:无错不成台(电台电视台)。国家对报刊规定的错误率上限是万分之三,错误率低于这个数字都算合格,可见政府也没敢说不让报刊、书本犯错。

此前,也有报道说, 主播想要做到零失误真的很难。

撒贝宁曾经在《开讲啦》说过央视的审查制度,错了一个字会遭到领导的批评,同时也会罚钱,曾经错一个字是罚50元,可是如今他错了一个字要罚200元。

康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央视一直在抓错别字,包括屏幕上的错别字和主持人口播的错别字,“现在是什么样?每个季度核查每个频道或者部门,比如新闻中心。如果一个季度新闻中心错别字在60~90个字之间,每个字扣当事人300元;如果一个季度出现90~120个,每个字扣当事人400元;超过120字以上,可能扣当事人500元。”

除此之外,扣了当事人,还会扣部门。

对于此事的发生,同行大多对此事表示了理解:网友 小编余墨读天下说: 做媒体,出错太容易了。一不留神,就露怯了。所以,做编辑的,每天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哪里出点纰漏。因为,你堵住了一千个错字,领导读者谁也不知道;你漏过了一个错字,大家马上都看到了。编辑的活儿,就是这样苦逼。

当然新闻媒体从业人员要提升综合素质,尽量避免在人名、地名等新闻稿件关键要素方面,出现低级失误。得知错误及时更改,也很重要。

在这件事上,最让人感动的是嵩县人:

“央视也是为了宣传咱,念错字也没关系,只要葱送到了,能帮助当地解决一些问题,咱就没白忙活。”

“目前是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只要武汉当地有需要,我们村还可以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