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一线大咖热议综艺、剧集新现象,有何新观点?
导读
“2019第四届指尖移动影响力高峰论坛暨综艺·剧集·纪录片·网络电影调研成果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聚焦综艺、剧集、纪录片与网络电影的生态发展,并对其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全景式的全面解读与剖析。
来源:传媒内参—广电头条
综合自传媒内参—传媒独家
1月6日,由《电视指南》杂志、传媒内参联合主办的“2019第四届指尖移动影响力高峰论坛暨综艺·剧集·纪录片·网络电影调研成果发布会”在京成功举办,本届论坛聚焦综艺、剧集、纪录片与网络电影的生态发展,并对其进行了多维度、深层次、全景式的全面解读与剖析。
综艺圆桌论坛: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视频综艺创新研发专家冷凇(主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机智过人》制片人张越,元纯传媒董事长、总裁关晖,视通文化总经理杨丽,燃烧小宇宙联合创始人/CEO、《花花万物》第二季总制片人艾得闻。
剧集圆桌论坛:传媒内参创始人、主编,《电视指南》杂志社副社长、执行主编温静 (主持),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万达影视新媒诚品总经理尹香今,耀客传媒副总裁孙昊,著名编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副主任梁振华,ABB创造创始人、《从前有座灵剑山》制片人冯乐。
综艺圆桌论坛:
蓄力前行,守正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视频综艺创新研发专家冷凇:重新定义优质综艺,爆款节目可遇不可求
综艺行业,现在提的较多的说法是“ 品效合一”,对于一档节目,“品”(品牌)其实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因为大综艺在解决新品出爆款上特别有作用,所有产品中的新品,大多都要跟大综艺合作,后续营销需要凭借综艺节目将其品牌价值放大。 但“效”(效益)主要还得依靠客户自己。
此外,爆款综艺一定在题材上具备积累优势与先发优势(乐队、主持、表演、舞蹈、实习等),即“多年未做”与“抢先做”。
在资源品类上需要差异性调控,避免同一类别的“军备竞赛”;优质的研发要基于行业及受众的深度调研,而不是罗列当红明星海报图的PPT神兽;从营销效果上看,大综艺在“推广新产品知名度”上有独有优势,行业急需开发冠名特约之外的订制综艺模式。最后,我呼吁行业重新来定义什么叫“优质”综艺,因为爆款经常可遇不可求,但让市场良性运转的不仅仅有爆款综艺,还有一直在深耕的高水平、超出平均分的“优质”节目。
实际上,大综艺在设计之初就会有很多短视频的拓展思路。另外,当下还出现了很多短视频载体的微综艺,迅速占有一定的市场。无论是大综艺,还是微综艺,大家都有设计、有创意、有流量IP,甚至明星艺人加持,所以综艺迟早可以把商业市场的阵地重新“抢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机智过人》制片人张越: 深耕科技领域,挖掘新的故事逻辑
能够做一个如此尖端技术的节目,让自己站在时代的潮头,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其实,人机大战天然就是一个很好的节目核或者节目模式,它有先天优势,同时也需要突破技术层面上的壁垒。
实际上,在做这档节目之前,我们就做了长达18个月的调研,不断积累内容,努力尝试将其转化为合适电视节目的表现形态。当然一枝独秀挺好,茶叶一条街也不错,希望越来越多的力量来深耕科技领域,挖掘新的故事逻辑,也许是当下综艺创新的新出口。
元纯传媒董事长、总裁关晖:没有深刻的垂直类用户的调研,就不可能生产出一档垂直类客户愿意买单的节目
我们经常会说,应该怎么做节目。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娱乐性,就没有传播力,但没有价值观,这个节目根本都没有生命力。如果聚焦综艺营销的问题,无疑要做到精准深耕,细分再细分。比如说,现在大家做综艺营销的时候,经常会说爆款营销、整合营销,我们其实是在做链路营销,而这种营销的基本逻辑就是你要扎得深,扎得透。
怎么样以最好的营销模式去迎合商业客户,其实整个市场机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原来的机制是靠一档节目大曝光来做大品牌,经销商一铺就卖货。但当下很多品牌几乎都是从互联网上“成长”起来的,所以说我们需要从节目的站外流量最后转化为电商流量,进而再合并在一起,这是对商业客户在品牌、效果、销量上的保证,也是经营模式上的创新。
此外,如果要保证综艺创新的基本盘和品效力,或许应该做到两点,第一,深耕与垂直;第二,模式要跟进创新,这都是花工夫的事情,属于“硬时间”,一点都不能偷懒。
视通文化总经理杨丽:机遇与调整并存,需要精准抓住创新突破点
从客户角度来看,今年整个市场销售方面,对客户确实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多元化、多频道的分流,对广告是影响比较大的。但挑战与机遇,往往都同时存在,这主要留给做好准备的人,所以只要你精准地抓住创新的突破点,还是能够有更好的出路和方向。
具体以《漫游记》为例,我们主要抓住了两点:第一, 按照客户的需求,真正地为客户量身定制了一档综艺。 第二,打破了 常规制作方式和经验,抛去剧本化的模式,邀请具有特点且与节目调性相契合的艺人,同时他们也真正地参与到节目当中来,做无剧本化、无挑战类的项目,颇为符合这档慢综艺本应有的感觉。
燃烧小宇宙联合创始人/CEO、《花花万物》第二季总制片人艾得闻:明确自身节目的精准定位,最终实现长尾效应
《花花万物》这档网综之所以可以从季播节目到周播,主要基于三个内核要素:第一,制作团队需要认清自己是一个聊天节目的定位,陪伴属性最强,所以我们不追求这档节目短期内实现爆款结果,假设说它就是一个A节目,我们不会盲目期待它有S型的表现。第二,这档节目是一个具有长尾效应的状态。第三,下饭综艺的客户反馈和认可。
做文娱最好的一点是只要人类还存在,就永远有故事讲,永远有这一行生存的重要性。此外,我们有一套电视内容全流程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各种数据来帮助与加持。在我看来,科技在整个访谈类节目中的应用愈发重要,需要积极拥抱科技的心态与行动力,最终或许会带给我们更加具有长尾效应的优质节目。
剧集圆桌论坛:
齐“新”合力 行稳致远
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谢颖: 做剧的思路应该围绕新生代用户展开
以前很多制作公司把剧的制作当成2B生意,我还是想呼吁一下,应该是问“用户要什么剧”,用户的需求就是平台的需求。现在影视公司做剧的思路应该围绕新生代用户展开。
对优酷来说,需要强调的是当下的主流情绪。以前讲很多逆袭,小人物成长,大家没有概念的,但现在要实实在在的,好的内容还是要呼应当下好的情绪,并且要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比如《长安十二时辰》,在一个特别有担当的主题下用了当代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的形式去讲故事,这样取得的效果就会好一点。
万达影视新媒诚品总经理尹香今:作品一定要和现在的年轻人有共鸣
我在这几年做献礼剧的过程当中,总结出的经验是,作品一定要和现在的年轻人有共鸣,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剧习惯已经养成,我们怎么把年轻观众拉到献礼剧当中,是影视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剧集布局上,首先是内容为王,创新也是基于在好故事的基础之上。作为影视公司来说,一定要提前布局,还要打差异化,题材类型还要多样化。
耀客传媒副总裁孙昊:创作空间如何打破边界?
现在我们行业经常会有一种题材开发的误区,创作空间怎么进一步扩展,我们会在这里更多深挖一些主题表达的创新和一些展现形式的创新,特别是在怎么打破一个时空的边界。
近期国内很多作品包括国外作品也都呈现一种打破时空的创新模式。我们更多是想在主题表达和时空边界突破上来尝试。
和各行业的跨界合作,我们怎么能够倒逼我们行业内部,比如说我们控制成本,我们建立起一个行业内部的规范秩序和良好的行业生态,来规避掉我们之前可能会有的泡沫和一些不规范的行为,这个合可能在一种市场秩序、行业规范和行业生态上可能更为重要。
作品核心是要传递情感共鸣,我们现在发现,不同产品形态和承载情感需求和方向是不一样的,比如对于长剧集来说更多追求更深度的思考和情感的追求。但是对于短剧集来说可能更周边。
著名编剧、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师大国际写作中心副主任梁振华:如果我们永远在翻拍,这个行业不会有未来
我在写《澳门人家》这部剧的时候,我特别想告诉所有在寒冬当中坚持的,不管是经济寒冬还是行业寒冬,如果你有信心,有诚信,如果做事用心的话,不管碰到什么困难都会渡过去。
这种心态契合了今天很多观众的潜意识,所以,看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观众温暖的回馈让我特别动容。
现实主义的道路上,怎么去刻划人物,编织情节,是每个编剧一生的修炼,我们一直在路上。创新是创作者首要的东西,我经常跟编剧同行说,如果我们永远在翻拍,在特别稳妥和保守的题材上,这个行业不会有未来。
ABB创造创始人、《从前有座灵剑山》制片人冯乐:先把套路做出来,再探索反套路
在拿到所有IP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你要看见IP的本质内核,它的长处到底是什么。
我们会看到这个作品的缺点是什么,会花很多经历讨论缺点,但我们团队会觉得不应该先做这个,而是应该先看到它的优点和长处,我们应该把80%和90%的精力放在这一点。
对于“新”来说,不在于要颠覆,而是站在观众的角度,站在用户的角度给他们一些不一样的体验,这是我们作为创作者应该主动的带给我们的观众,这是我们需要坚持的。
具体的操作方法上,有一种方法是先把套路做出来,所有人不要急着往下走,应该探索怎么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