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分享 | 徐州广播电台张强:徐州宝藏,文化传播圈层的独特声音节点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0/1/20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传统文化节目如一股清流,温润入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现代人的情感交流和学习焦虑。当留白的声音遇上厚重的、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诗和远方,在这里!

让文物活起来、让国宝会说话,徐州的文物瑰宝、文物背后的故事,徐州广播电台《徐州宝藏》节目主持人张强,他用一口磁性浑厚的嗓音告诉你。张强带着他对传统文化节目独特的见解,和大家分享了他对于新广播与传统文化创新融合的经验与感受。今天,我们听他说!

主持人张强

记 者:《徐州宝藏》是一档怎样的节目?

张 强:《徐州宝藏》是由徐州广播和徐州博物馆联合打造的一个融媒体产品。 我们最开始是从2018年3月份开始去策划筹备的,2018年5月26号开始播出。这个节目是分集播出的,每集大约5-6分钟,主要是通过挑选最能够代表徐州2600多年历史文化的文物,来讲述文物的历史典故、文化传承,发掘、文物背后的故事。

张 强这个节目 不仅会通过传统的广播来播出,也会进行融合传播,践行“互联网+中华文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除了做传统的广播节目之外,还制作成音视频、图文,通过徐州广播四套频率以及广播微信矩阵、 阿基米德、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多平台跨网播出。

记 者:目前《徐州宝藏》节目策划和制作的团队构成是怎样的?

张 强:我们在策划的过程中,有专家团队,也就是我们和文物研究所——徐州博物馆的考古专家、文物研究专家组建的研究团队,包括博物馆人员与志愿者。 制播至多是两个人 ,广播人员加上专家团队等差不多是十二个人。

张 强:我们有新媒体的编辑,我们播出的内容和网络呈现的内容也是相融的、相互补的,大家能看到更有趣的一面,很适合现在的年轻人。比如说题目,在新媒体端题目和广播节目的标题完全不一样。《徐州宝藏》第一集讲的 炒钢技术,“百炼成钢 就是出自这里。 节目里标题为《徐州宝藏第一集:百兵之君“五十炼”》,微信端标题则叫《村民挖出惊世文物,猜是诸葛亮的佩剑!<徐州宝藏>解密了...》,解读是不一样的。

记 者:这档节目最大的亮点或特色是什么?

张 强:因为这是一档传统节目,我们找到了一个很巧妙的点,就是通过历史文物来讲述历史文化我们有一个优势,就是我们有专家团队,加上我、我们新媒体团队十二三个人。我们做出了策划,样式通过后做出了计划、样式表,根据时间节点每周推出一档。 我们会根据时间节点选择文物,巧的话,做的文物还能和我们的节气、时令能够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最好。

张 强:从文物来讲述历史文化,因为每一件文物上面都浓缩着历史文化。我们最先做出了三集节目的样式,我们要来资料先试编了三集,首先要定下来,它传播的时间的长度不能太长,要适合融媒体传播,带有碎片化的性质。然后要以短音频的形式,在内容方面要考虑到它的历史性,具有历史的长度,然后要有知识性、趣味性。

张 强:我们节目播出到第三集,就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微信“江苏文物”重点推介,今年5月20日荣获阿基米德全国“十大传统文化节目” ,刚刚过去的10月20日,《徐州宝藏》获颁2019年度江苏省博物馆学会传媒与新技术最佳案例,并被中国博物馆协会文化遗产大众化传播论坛推荐。截至目前,节目已播出八十多集。

记 者:可以介绍一下都有哪些线下衍生活动,并且是如何运营的吗?

张 强:线下衍生活动,我们先后做了“徐州宝藏‘来串门’社区行”、“国宝守护人选拔大赛”、“文化公益志愿”等活动。首先通过线上节目,通过一个个的文物我们来讲述博物馆里有什么、有什么好玩的、好看的,有什么值得大家去游览的,这样的大家听到了就会“哇,徐州还有这么好的东西”。然后,《徐州宝藏》就会做一些相应的线下活动,譬如说“我从汉朝来”汉服活动,让汉服表演进社区,走了好多个社区,一个社区一个社区进去,给大家来交流。

张 强:走进社区,我们有研究汉服的学者、汉服的表演队,还有汉乐的演奏者。我们在社区当中给大家一起策划这样的演出,让大家互相参与。另外,我们还会通过文物创作的文创产品,然后借此进行推广,让大家去看。这样参与的人比较多,因为汉服穿起来还是很好看的。

记 者:咱们节目团队在这样的活动中承担的是什么角色?

张 强:宣传策划,包括运营。实际的参与者还有志愿者、汉服表演者、博物馆的人员,我们共同打造的。这些通过“线下活动+视频直播”传播出去。像《国宝守护人》选拔大赛,有小朋友、有学生、有大学生。他们可以去讲解、参与到博物馆的活动当中,让他去讲这些故事。这样的活动,参与的人比较多。另外我们也会有赞助参与进来,比如说,徐州市中医院就有赞助,因为中医又号称“活化石”,它也是传统文化,它愿意和我们在一起来做这样的活动。

记 者:新的一年是否有计划或者正在筹备中的线下活动呢?

张 强:想再去策划一个活动,目前还在做推算。比如说我们想做“研学游”方面的,可以把外地区、或者全国、或者是一带一路沿线,按这样的大致三个点设置的,去和博物馆做成一个联盟。现在有这个想法,正在企划中。

记 者 :徐州宝藏目前收获到了不错的成绩,作为这档节目的策划人、主持人,您怎么看待这档节目成功背后的原因?

张 强:大家之所以愿意听这个节目,就是它有需求点。比如说,我家里有什么宝贝,我有什么好的东西,哪些值得你拿出来给大家炫耀,或者给大家去说。我们民族到底有什么,我们民族的历史到底在哪里,哪些值得我们往下一代去传承的,这个是大家需要的。比如说现在许多传统文化节目,例如央视做的几档都很成功,《国家宝藏》、《诗词大会》、《国乐大典》。

张 强:传统文化是区别于外来文化的一种称谓,它是自己民族的东西,它反映了我们民族的特质风貌与文化,世界各国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我选到了文物这么一个载体,我认为很巧妙,比如说儒释道,这是三位一体的,还有古文、诗词曲库等。

记 者:一档优质的传统文化节目,您觉得它应该要具备怎样的特质?

张 强:首先它得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自己民族的,而且它有历史性,它有历史沉淀的,它具有传承的意义。其次要符合当下信息接收习惯的传播方式,比如说,现在通过网络传播,大家都用移动收听,用阿基米德FM等,这也都是比较好的传播方式。带有碎片化的,但它只是相对的碎片化,它在这个短小(领域)里,短音频、短视频、短文章,它也需要把一个故事讲清楚。

张 强:再一个它的传播方式要适合新新人类,适合90后、00后群体。对于这样的群体,你做节目要有知识点,有营养,还要有趣味性,让人听起来很好玩。比如说我们吹的瓷哨,西汉时期就有这个哨,是陶瓷做出来的一个哨子,也是娱乐的一个体现。 再比如“漏网之鱼 百炼成钢 ,趣味性和知识性在这些词语当中都可以找到。

张 强:有些还要有 参与性,比如说办活动,或落地活动,或线上活动,得要让大家参与进来。 比如让大家推荐“我心目中最可爱的一件文物”、“我见过最好的一件文物”、“记忆最深的一篇文物”等等。落地活动方面,我们现在在做“小小讲解员”,让小朋友走进博物馆来讲解, 走进历史、靠近历史、触摸历史。

记 者:《徐州宝藏》有什么特别的策划或运营,以吸引到年轻人?

张 强:我们期待于不仅是无形的,比如纯粹的节目形态、点播、收听……我们希望年轻人参与设计一些文创产品,和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一些产品,比如服装设计大赛,最近比较流行把传统的符号融入服装设计当中,这是线下的。线上广播节目方面,想策划一个节目《我与文物的故事》,让年轻人参与到节目中来,可以和学校合作,让小学生们也参与到当中来。

记 者:传统文化节目相对于其他广播节目,文化价值比较凸显,您怎么看待传统文化节目与市场化运作的关系呢?

张 强:这就需要带有一种IP思想,其实《徐州宝藏》一开始在运作的时候,就是以IP的思路来做的,希望强化品牌影响力 ,然后合作方非常感兴趣。 这里面我认为比较好的,就是传统文化节目就是点播、优秀节目售卖、交流,这是一个形式。

张 强:另一方面,就是把意识形态的这种“虚的”,文化方面具体地物化一下,比较好的方式做文创产品。比如说我们可以做摆件、杯子、书签、笔记本、围巾、服装。 如果我单纯地去做活动,传统方式也不能说每次都有收益,做文创产品,我感觉是更持久,我觉得这是润物细无声的,既有传扬弘扬传统文化,而且也能带来收益。

记 者:2020年,对于广播发展您有什么期待,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您希望是什么?

张 强:我觉得就是 融合创新,这不是一个口号,它的内涵很丰富,现在每一次的科技创新,也是对我们传播的媒体、给我们整个媒体,带来一个巨大的革命,有巨大的提升。 我们现在做的是不是融合,融合不是那种简单的叠加当然在创新里面重新组合是一个创新形式。

张 强:但是真正的融合是说,从里到外,从内在方面的融合。比如说现在做的内容,我要的是短小的、精悍的、有知识性的、有趣味性的、能够让大家参与的、年轻人听了以后说“好,是不错的”。 人家因为认可了你,然后你再去做其他的一些东西,人家会愿意。你不能单纯的说我做一个广播节目,把它放到网上去,去简称“互联网+”,这个不是融合。得从制作的流程上,制作的渠道上,去适合它、适应它。不能简单的拿着那个“1”放到“2”的平台上还是播的“1”的东西,这是不对的。

来源:阿基米德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