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2019网剧独家盘点||寒冬下的新生:商业模式挣脱束缚、权力格局终打破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9/12/25

进入寒冬的第一年,网剧市场并没有萧瑟,依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者多为曾经不被看重的惊喜,而那些在播出前就被寄予厚望的则多陷入愁思。

文|喜力

2019年的网剧市场,对于平台、制作方而言都是艰难的。有的剧目像坐电梯一样在平台上不停“上上下下”;有的在前期风头无两的头部剧目,则战略性撤退,自动隐身;有的喜提爆款,有的铩羽而归。

进入寒冬的第一年,网剧市场并没有萧瑟,依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有趣的是,欢喜者多为曾经不被看重的惊喜,那些在播出前就被寄予厚望的则多陷入愁思。

不是观众太难以琢磨,而是曾经网剧市场的惯性思维和惰性思维太大,看到一个成功的商业元素便希望批量复制成功,自己被“一窝蜂”的制作运动裹挟。2019年就是传统权力格局被打破的一年,在商业概念中回归创作本质,中国影视创作的艺术水准和观众审美提升方面,皆曙光初现。

传统法则失灵

2019年是政策管控大年,也是影视资金小年。于选题而言,网剧会更加慎重。曾经统治网剧半壁江山的悬疑剧和校园剧今年踪迹寥寥。古装剧依然是风口,成绩、数量均处于高位,但是在宣传声量上却“被迫”大不如前。主旋律类型电视剧迎来了发展契机,也催生了一批现实题材创作。

表层而言,古装剧非常可怜,总被打压。但是强大的外力,也让国产剧在曾经“宫斗”“大女主”的旋涡中停止。从结果而言,政策非但没有抑制古装剧,反而因为及时的制止促进了转向,让古装剧迎来了新生。

2019舆情热度TOP30剧集

舆情热度在前十名的剧集中,除了《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按照曾经的预期应当稳登前列的剧集之外,其他的都在一定程度上扮演了“黑马”的角色。前十名中,现实题材和古装题材各占五席,在曾经“逢古必爆”的逻辑中,对于现实题材已是不易。

《亲爱的,热爱的》和《破冰行动》是今年十足的黑马。前者在今年三部电竞题材剧集的厮杀中拔得头筹,帮助李现完成了华丽逆袭。《破冰行动》出现的时候并没有自带声量,反而是靠内容走路,完成了由网转台的逆逻辑输送。

《都挺好》《小欢喜》《少年派》的成功,则让市场意识到,当下的观众不只是喜欢情情爱爱、斗来斗去,植根于现实家庭生活,并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电视剧也能够成为爆款。

2019年既出乎意料又在意料之中的是古装电视剧的表现。前些年大女主戏的盛行让资本蜂拥,也让不少女明星“下凡”。当下凡戏开始进入结果期,却发现观众早已变化。这其中的衰落并不是由于政策的管控,而是市场不能合理判断观众审美走向的“滞后效应”。

古装剧的一大走向是女方唱罢男登场。今年的全网惊喜《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和《庆余年》都是以男性角色为主的影视剧。相反,一些在大女主戏浪潮中诞生,在今年与观众见面的备受期待的剧目,却并未出现大爆的场面。

《知否知否》站稳脚跟,但也未能排名高位。两位仙女的下凡加持,汤唯的《大明风华》和倪妮的《宸汐缘》均没有激起如《如懿传》和《延禧攻略》一般的水花。

网剧市场的男强女弱,并不是重男轻女的思维,而是制作市场自作自受的恶果。在爆款的狂欢下,投资商,包括演员,只重风口,忘却本质。大女主戏陷入了套路化、同质化的窘境,除了演员不同之外,共用着极为相似的故事核。

许多剧集,刚有了大纲,为了赶上所谓时机,就草草开机,边写边拍。虽然是“大女主戏”,却用一味地恋爱和肤浅化、脸谱化的社会行为给女性绑住了枷锁,反而成为了矮化女性的价值观集合。在艺术美学方面,只求“美”“仙”和“宫”,很容易引发视觉疲劳,也是在窄化剧集的美学拓展。

反观今年的男主戏盛行,根本原因是带来了更为辽阔的价值体系、故事体系和审美体系。相较于去年,《延禧攻略》豆瓣评分7.2的成绩。今年的《陈情令》和《长安十二时辰》的表现均提升了一个量级,斩获了8.3的高分。

提起《陈情令》《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脑中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三幅截然不同的视觉景象。其中的主角所在的背景、经历的故事,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发挥的能力都不尽相同。在今年盛行的大男主戏中的男人,都是不遗余力的“做事”。而过往大女主戏中的女人,都在不遗余力地当着看似光鲜,实则玩偶化摆设。

大众并没有对大女主戏失去热情,不然也不会有《致命女人》的走红。观众失去热情的,是套路化的表达。

流量演员格局变革,也是大众对于套路化表达的抵制表现。2019年,依旧有流量, 流量并没有错,错的是把流量等同于商业保险。传统流量演员在2019年整体表现不佳。首当其中的就是杨幂。如果说去年的《扶摇》疲软还可以说是个案,今年她和霍建华合作的《筑梦情缘》依然没有水花,则一定程度上能显现出观众的审美疲劳。

杨洋、黄子韬、张艺兴等传统流量格局中的扛鼎之人,今年都只算得上及格。去年大爆的吴谨言,今年的《皓镧传》也表现欠佳。不是因为流量退步,而是流量被原有套路化的制作方式束缚,许多制作公司认为请到他们便万事大吉,疏忽了制作的相应提升。

殊不知流量可以救场,但是流量在过度透支后,也需要被高制作捧场。毕竟,剧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各个艺术部门综合表现的结果。

相反,今年又诞生了一批新流量。《陈情令》的肖战、王一博、《亲爱的热爱的》中的李现、《东宫》中的彭小苒、陈星旭等新势力和之前的流量定义还有些类似。雷佳音、倪大红、郭京飞等实力派也成为了流量, 则让流量恢复到了它应该有的价值,不只是靠堆砌而出的数据影响力,而是真正的民众支持度。

寒冬之时,资本退却,悲观者认为是行业的衰落,可恰恰,应该被乐观审视。离开的是为钱而来的人,留下的是为梦想和热爱而奋战的才华者和坚持者。2019年还诞生了许多“不合时宜”的作品,这些作品十分具有年代感。年代感并不是剧集追求的时间质感,而是审美、制作与当下发展格格不入。

比如《封神演义》这部备受关注的作品,之前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及时播出,在今年上档却遭遇了滑铁卢,也恰恰显示出当时在商业法则下制作的“着急”与“粗糙”,也反映出寒冬之后中国影视创作的发展和观众审美品位的提升。

悬浮的落地

2019年是主旋律题材的大年,主旋律题材制作已经不等同于曾经为了完成任务而拍摄的鸡肋,而是探索着基于现实生活的影视表达。客观而言,推动着整体影视制作和观众审美,从悬浮到地面。

《都挺好》《小欢喜》《少年派》《在远方》等一系列现实主义创作从古装剧中突出重围,显示了观众对于现实题材的接受度。然而更为可喜的不只是观众的接受,还有观众的批判。例如上述片子,因为更加贴近于生活,观众都能或多或少地指出片中不合情理、悬浮的创作问题。一方面向影视制作方透露了观众的喜好,另一方面也在倒逼着影视创作的成长。

另一个悬浮落地的表现是今年“历史粉”的强存在。相较于大女主戏一味地仙侠与清宫,今年的古装剧则从唐、宋、明等汉人文化中汲取营养,一定程度而言,这些朝代的选择更能够帮助观众完整地窥见到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

一些剧集为了躲避历史风险,降低创作门槛,模糊时间概念。《鹤唳华亭》能够看出宋朝的风骨,但剧集并没有给严格的设定。但也有一些剧集为了表达观点,但又定位不明,反而造成了观众和片方的撕扯。

例如《大明风华》,导演带着强烈的京式解构意味,甚至按照画像以特效妆容还原朱元璋。但是被其正史宣传吸引而来的历史粉则不能接受,希望能够给出更加深度化、权威化的表达。

兼顾艺术美学和历史尊重也不是不可,《长安十二时辰》便是代表。在这部剧集中,观众看到了从未见到过的,但接近于历史真实的长安景象。政策和历史粉的批判不是碰瓷,而是直言不讳地点出了制作方的痛点。制作方越希望藏拙,便越会被观众捕捉。当能够正视这些问题,解决问题,中国影视就能够真正摆脱悬浮,获得更为扎实的真实力。

创作变现的契机

视频网站的发展在2018年进入了一个瓶颈。之前是依靠会员量的积累,扩大整体收入,而在2018年,会员增长开始放缓。对于视频网站而言,急需找到全新的商业模式。2019年,网剧让视频网站看到了收入增长的全新可能。

腾讯视频是新收入模式探索的先驱,它的魄力也来源于艺高人胆大。《陈情令》和《庆余年》的成功让腾讯开始探索“单点付费”。这颠覆了视频网站之前的运营逻辑,曾经是依靠集合式内容供给获取利润。

视频网站需要不断获取全片目,以扩充自己的内容库,无形之中,给视频网站带来了巨额的成本负担。单点付费则是完全不同的逻辑,依靠单一内容,创造价值。

分账剧也是今年的商业模式探索重点。分账模式源于网络大电影,今年在视频网站,尤其是爱奇艺平台上,也被引入到网剧之中。但是由于分账模式的压力,许多网剧创作反而被绑架,变成了一味故弄玄虚、追求表层刺激的创作模式。

分账模式正处于探索期,目前入局的许多都是新兴影视公司,其创作投入、创作保障也都是相对薄弱的。无论是单点付费还是分账剧,都在透露出一种逻辑的改变。网剧的经济模式正在逐步向电影变革,和观众更为紧密的相连。

但是一味的to C也并不一定是好事,正如这些年对于好莱坞电影的诟病一样,商业模式与观众关系过近,势必会造成表达的肤浅化、技术化、表层化,让有深度、创新类的创作受到限制。

商业模式平衡好创作者与接受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健康、持续地运转。

虽然依旧置身寒冬,但2019年对于中国网剧而言,反而是一次生机勃发的新生。网剧终于走出了商业的绑架,单一模式的束缚,初现多元化的表达,并收获了观众的积极反馈。

相较于2018年,这一年代表作品的重量感更沉。2018年是传统势力行至结果后的最后一次爆发,2019年则是开启了网剧的全新新生。在寒冬中离开影视的,反而可能是曾经束缚它的。于低谷时看清,与真心者为伍,才能走至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