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方式又变了,角色比剧情更好追?
来源丨金牌舆情官(ID:jinpaiyuqingguan) 作者丨舆情官
12月以来,古装剧“泄洪”般集中上线,《鹤唳华亭》、《庆余年》、《剑王朝》等剧可谓“神仙打架”,掀起观众新一轮的追剧热潮。但这背后,几大古装剧风格的演变,似乎也反映出了时下观众观剧审美的迭代。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剧集风格、什么样的角色人设更能刺激大众的观剧欲望呢?
配角亮眼,各具看点
观众有偏好
不管是开年大剧《知否》,还是暑期档热剧《长安十二时辰》与《陈情令》,亦或是当下热播的《庆余年》、《鹤唳华亭》等大剧,皆口碑与热度兼具,而又都是古装群像戏,配角对剧集热度的带动作用不可小觑。
《庆余年》开播之际,就有统计这部剧的热度带动最大的是据说20番开外的肖战,而实际上,开播之后,的确是配角更精彩,小范闲、范思辙、滕梓荆、费介、五竹、王启年、二皇子、辛其物等配角讨论度颇高,并且屡上热搜。
而《鹤唳华亭》中戏份加起来不到一集的“张内人”(郝蕾扮演),八番配角太子妃等角色的相继下线,也都引起热搜话题。此外,还有王劲松、张志坚、王建国、等多位老戏骨加盟,保证了剧集的质感。开播不久的《剑王朝》,亦有刘奕君、李光复等实力派做配。
几部剧配角阵容强大,演员们的演绎也颇受认可,正反派人物群像看点多多。《庆余年》中郭麒麟成为观众新的快乐源泉,反派林珙的妹控人设,戳中不少女性观众的苏点,让人很难讨厌起来。《鹤唳华亭》中,郝蕾将人物的犹豫与抉择诠释得淋漓尽致,而太子妃的“白月光”人设又令观众心疼不已。
配角刻画细致多样,但若要总结起特点,剧中人物又略显趋同,反派人物“集体可爱”。《庆余年》的人物呈现萌化倾向,范思辙、王启年、二皇子、辛其物为剧中“四憨”,而小范闲、费介、五竹、陈萍萍、庆帝等角色又属“腹黑型”人设,正反派都有其可爱的一面。《鹤唳华亭》中善如太子妃、卢世瑜等“白月光”般存在,恶有奸角李柏舟处处针对,亦有萧定棠、赵贵妃等“可爱”反派令观众又爱又恨。
如果说两部剧中的配角都十分出彩,但喜剧性人物似乎更容易博得观众喜欢,出圈指数更高,已经成为2019年群像戏的常态。《都挺好》中的苏大强、苏明成,《小欢喜》中的方一凡、林磊儿,都是自带萌点的人物类型,一举一动都容易引发社交话题。
《庆余年》光最近几天,就有#陈萍萍是个狠人#、#二皇子可爱#、#五竹笑了#、#庆帝梳头了#等喜剧角色或笑点频上热搜,而隔壁《鹤唳华亭》近日仅有#太子妃下线#成为热搜话题,而太子妃的“白月光”人设,也是观众喜爱的设定。
两部剧出圈“指数”有所不同,或许和两剧的基调是挂钩的。《庆余年》欢脱有度,喜剧、权谋、甚至是科幻元素都徐徐展开;《鹤唳华亭》则过于悲凉,论感情线,男女主虐恋情深,论权谋线,正派人物又几乎没有真正赢过。截止成稿,《庆余年》在豆瓣上超10万人评分为7.9分,而《鹤唳华亭》3万余人打出7.5分,观众的偏好或可管窥。
主角存在感被削弱?
无论是一喜一悲的剧集基调,还是更具看点的配角表现,但对配角身世、性格的丰富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让两部剧主角的存在感被“削弱”。
首先,与剧集基调相对应的两个男主都很“弱”。相较原著,范闲更加温和善良,虽然一路金手指大开,但多是关系类外挂,并非男主自身实力。而在更为严肃的《鹤唳华亭》中,“哭包”萧定权在权谋之争中显得气场太弱,给了观众太过“憋屈”的观剧体验。
其次, 今年的古装剧普遍采用群像戏架构,“青年主演+实力派做配”成剧集标配,但大波老戏骨实力太强,青年主演们自然相形见绌。开年大剧《知否》中“硬核祖母团”戏份不多、但热议不断;《鹤唳华亭》中张志坚、王劲松、邱心志、鲍大志、王建国几位戏骨更是接受了芭莎电影的采访;《庆余年》中诸位配角更是“常驻”热搜。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部古装剧男主们的扮相不佳或许也影响了其“出圈”指数。
男主存在感尚且不足,女主们更是大多沦为“镶边人设”,女性角色越发单薄化、工具化。《庆余年》两大女性角色范若若与林宛儿傻白甜化,而辛芷蕾、李纯、刘美彤等实力派小花集中亮相,在剧中的作用却大多止步范闲的“红颜知己”。而同时在《鹤唳华亭》、《剑王朝》出演女主的李一桐,也因为人设不精彩被网友吐槽“带谁不火系列”,李一桐则一语双关回复“我体寒”。
三部男频剧同期热播,几位男女主的表演也都在水准之上,但是相较于表演娴熟、人设更为丰满的配角们,男女主角的存在感却不断被挤压。但不得不说,“青年主演+实力派做配”的打法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剧集的品质,而未来,业务能力才是角色“存在感”最佳证明。
故事先行,还是人物先行?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影视行业都表现出对好剧本、好故事的渴求,今年《都挺好》、《小欢喜》、《陈情令》等口碑热剧,在讲好故事的同时,也因“人设红利”带火了不少演员。
当下,《鹤唳华亭》、《庆余年》、《剑王朝》三部男频剧同台竞争,或许能从编剧/导演对剧集的理解与表现入手,推测主创人员之于故事与人物的态度。
《庆余年》编剧王倦采访时曾表示,“当你笔下的人物被观众喜欢之后,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观众喜欢剧中的人物时,即使人物没有剧情发展,他们在说闲话,哪怕说一个小时的闲话,观众也愿意看。”在具体的情节铺展中,《庆余年》不断反转也是更日常、生活向的,看点都多在人物闲话时冒出的“金句”之中。
该剧导演孙皓同样表示,剧集在筹备时便认定了“大题材幽默做,沉重题材轻松做”的拍摄方式,而播出至今不难看到, 《庆余年》的幽默与轻松主要靠趣味性的人物设置,达到解构严肃、增添笑料的双重作用。
而官方主打“高能反转”的《鹤唳华亭》,或许是出于对强情节爽剧的青睐,过于注重反转的次数和形式,正如导演杨文军的原话,“60集的剧集体量中,几乎每集都有反转”。但“反转”过多除了令观众眩晕,却没有因此凸显更具看点的人物形象。没有讨喜人设支撑的权谋剧,对于观众来说无异于看俄罗斯套娃,很容易几集弃剧。
《剑王朝》开篇以复仇为主线,先后加入宫廷、江湖、修行等元素,但人物的出场、背景却没有给出足够的表现空间,仅仅通过字幕来展示。同时,该剧世界观庞大、人物派系众多,即便有不少熟面孔的老戏骨做配,但观众直到下线也没能记住剧中人物的名字和帮派。
与《剑王朝》人物名字拗口难记相反的是,《庆余年》早在播出之前就因剧中角色名字太过简单而出圈,陈萍萍、司理理、范若若、战豆豆、范闲、范建等“ABB”式或带有谐音梗的名字,观众笑过了也记住了。
或许是这届观众太没“耐心”,于是《庆余年》凭借可爱的角色们就俘获了观众的心,而“正经”的《鹤唳华亭》与《剑王朝》,前者角色太过悲情,后者角色关系繁杂,似乎很难令观众沉下来看剧。
诚然,好故事永远是优质作品的基石,但好的人物则是作品迅速出圈的保障。对于优质作品而言,“故事”和“人物”不能单行,只有并行才能兼具口碑与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