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助力国乐文化“出圈”,《国乐大典》迎来“巅峰之夜”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9/9/9

在广电总局评选的2018年第一季度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名单上,广东卫视原创自制,携手山西卫视联合出品的音乐竞演节目《国乐大典》榜上有名。作为广东卫视实现振兴目标的重要项目之一,《国乐大典》的出现点燃了大众对经典音乐的热情,实现了国乐从窄众到大众的拓展,也打响了广东卫视振兴改革的综艺头炮。

基于第一季的成功,《国乐大典》第二季再度升级,引入竞技性赛事,融合唯美的舞台造型以及现代化的镜头语言,着力挖掘国乐的多样性,吸引了更多的“国乐粉”。
 

经过两季的积累,《国乐大典》已经成为广东卫视的品牌节目。9月4日,《国乐大典》举办研讨会,在节目第二季即将收官,第三季制作即将启动之际,试图为《国乐大典》的得与失以及节目未来的升级发展找到方向和路径。
 
“国乐”的弦外之音
普及民乐知识,创新传播国乐文化,《国乐大典》不只是一场音乐盛宴,还是广东卫视作为主流媒体加强文化自信的典型节目,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乐器的一次重要传承。《国乐大典》的意义和价值早已超越了一档文艺节目的简单范畴。
 
开播以来,《国乐大典》集结5位寻乐人划分战队,带领15支乐团上演激烈角逐,创新演绎近百首经典作品。节目汇聚了顶级民乐乐团阵容,对经典国乐作品重新配器编曲,糅合戏曲、舞蹈、吟唱、吟诵、话剧、诗赋等多种文化元素,掀起了一股“国乐热”。
 
事实上,在电视综艺领域,国乐算是一个冷门题材,广东卫视的尝试是创新也是冒险。对此,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谭利华认为:“广东电视台、山西电视台愿意为国乐提供展示的平台,这需要勇气,更值得致敬。”
 
研讨会上,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张海涛也肯定了《国乐大典》在民族音乐传承方面的贡献。张海涛表示,《国乐大典》为民族音乐文化搭建了平台,并努力寻求创新突破,这一点是特别可贵的。
 
“演多少看了多少,每一秒都看了。”会上,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祝燕南表达了对《国乐大典》的喜爱,也肯定了节目在艺术高峰和政治高度方面的双跨越。在他看来,《国乐大典》精心调制民乐文化精品佳作,是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案例。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则用“入圈”“破圈”和“扩圈”三个词概括了《国乐大典》重要价值。冷凇认为,《国乐大典》的成功在于拓展了收看人群,让门外汉“入圈”,让国乐人“破圈”,也让艺术界实现了“扩圈”。
 
近两年,文化类节目迎来“小高潮”,但大部分节目都只做了一两季就停滞了,对此,国家广电总局监管中心处长马晶表示,《国乐大典》用实践证明,文化节目依然是很有市场的,前提是要用心、用情去做,找到创新的方式。
 
集中展示民乐表演、民歌舞蹈,结合乐器、常识、汉字文化、诗词歌赋、典籍名篇等文化符号,创新弘扬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用国乐带动国风,借国风推动国潮,这也正是《国乐大典》的“弦外之音”。
 
颠覆升级,开创文艺的新打开方式
 过去,国乐给人的感觉总是陈旧老套的,而《国乐大典》第二季之所以能够感染大批观众,离不开赛制、舞美、评分、导师、嘉宾等多方面的创新升级。节目第二季经过一年多的研发打磨才得以问世,对传统音乐进行了独特且丰富的创新表达,使之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情趣。
 
赛制上,《国乐大典》打破了此前四平八稳的常规赛,用全新的竞演赛制,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同时,通过现代化的方式对乐曲重新演绎,对传统文化进行时尚再造,以熟悉嫁接陌生的方式实现民乐的圈层辐射。
 
舞台方面,《国乐大典》邀请国际舞美大师指导,打造现代、时尚的国际化舞台。节目中,卷轴的书写方式、击鼓的投票方式,不仅提升了舞台的视觉效果,也增强了节目的观赏性。
 
此外,节目还引入了寻乐人、文史嘉宾、鉴赏人多元的人设构成,打破以往单一沉闷的表演氛围,有效调动了舞台的互动性。全新的文艺打开方式,成为《国乐大典》“出圈”的重要因素。
 
“《国乐大典》非常潮、非常酷,是一台非常时尚的节目,没有让观众觉得陈旧和老套。”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大型节目中心副主任陈临春对《国乐大典》的观感。
 
冷淞则评价《国乐大典》是首档将民族音乐进行时尚化、流行化竞演的节目。首先,《国乐大典》集合“赛、会、典”三种形式。既有比赛的激烈意味,又有大会的热闹氛围,还有典礼的隆重场面,“大典”的定义让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灵活和新颖。
 
以创新破局,建立民乐“新美学”标准,《国乐大典》改变了过去青年群体和大众心中民乐“很土”的刻板印象。
 
但另一方面,国乐的传播力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乐大典》还停留于对传统乐曲的重新演绎和包装,如何创造属于新时代,带有时代印记的新民乐,拓展国乐的受众面和普及度,成为《国乐大典》第三季、第四季将要思考的创新路径。对此,研讨会嘉宾也提出了各自的看法。
 
《中国广播影视》杂志社社长江耀进从国乐作品本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国乐大典》节目中还应该多一些创造性的东西,如果每期创作一首可以广泛流传的作品,节目的影响力必然会有很大的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谭利华则表示,希望《国乐大典》可以将民乐的表演形式进行丰富创新,提升技术含量和国际化语言,通过中西融合等方式,让民乐成为世界级的音乐表演形式,打造国际版的《国乐大典》。
 
《国乐大典》第二季激发了人们对于传统音乐的热爱,让国乐走下“神坛”,走向了年轻和时尚,而在后续的节目开发中,如何带领国乐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将是《国乐大典》的思考方向。
 
深化融合传播,助国乐文化“出圈”
 《国乐大典》第二季自7月5日开播以来,在广东卫视、山西卫视双平台累计收视到达人口1.4亿。节目播出9期,在广东卫视平均收视率达0.249%,位于全国卫视同时段第六名,收视率比第一季提升了84%,市场份额提升102%,收视忠诚度提升45%。
 
节目全网舆情总量突破9亿,相关音视频在QQ音乐、酷狗音乐、网易云音乐、腾讯、优酷、爱奇艺、B站等平台播放量达到1.2亿+;新浪微博#国乐大典第二季#等主话题互动量超过1.5亿……
 
这一连串数据的背后,有《国乐大典》第二季赛制升级的拉动,当然也离不开节目传播手段的创新。
 
第二季《国乐大典》将宣推战略全面升级,与百度进行深度合作,首次使用百度智能小程序进行节目宣传,并联合百度百科打造了“国乐博物馆”“国乐星课堂”,通过百度APP开机闪屏、push推荐等进行全量推广,实现大屏小屏互动、线上线下联动。
 
研讨会上,百度好看视频总经理曹晓冬表示,这是目前卫视与互联网媒体融合的典范,也是百度智能小程序和卫视最好的一次合作,未来百度将和广东卫视进行更多深度的合作。
 
除此之外,《国乐大典》第二季在B站上也颇受关注。哔哩哔哩高级顾问、中国影视艺术协会副主席朱贤亮在发言中提到,《国乐大典》在B站播放达到500多万,而当年公认的爆款《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目前的播放量也是500万+。
 
会上,北京美兰德媒体传播策略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崔燕振也从融合传播的视角介绍了《国乐大典》在圈层、阶层和社群之间的拓展历程。
 
崔燕振提到,在新媒体领域,《国乐大典》第二季的影响力十分抢眼。节目微博提及量、微信朋友圈关注度以及短视频平台热度都有非常可观的传播声量。“《国乐大典》这样的经典民族音乐节目正在向更广泛的圈层、阶层蔓延和释放,可以预见,节目后续的社会声量和传播表现会有更大的空间和潜力。”
 
《国乐大典》第二季在网络端和电视端的双向布局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效应,有效推动了节目向更广泛的圈层受众覆盖。广东卫视从节目制作和传播方面大胆破局、创新突破,通过对内容的创造性演绎和创新表达掀动国风音乐的新热潮,借助传播手段的融合变革有效加持了“国乐”文化的出圈。
 
研讨会结束后,《国乐大典》第二季“巅峰之夜”汇演在北京展览馆剧场盛大启幕,玖木乐团、风林火山乐团、徒步乐团、非凡丝路乐团、古月乐团、玛尼石乐团、复州鼓乐团,接连上演经典曲目,不仅有《春江花月夜》《百鸟朝凤》等古典民族韵律,也不乏《弯弯的月亮》《世间始终你好》等时代流行之声。
 
世界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陈氏二胡”演奏家以及节目“寻乐人”吴彤、方锦龙、陈军、唐俊乔、阿兰等名家齐聚,携手北京民族乐团和七支“巅峰之夜”参演乐团,合力打造了一场民族音乐盛宴。
 
作为第二季《国乐大典》的收尾之作,“巅峰之夜”不仅是传承国乐的新开端,也成为广东卫视对《国乐大典》品牌IP的再次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