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为基层减负:媒体融合,唯有做好“减法”才能成功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9/3/13
作者 | 丁鳗 来源 | 媒通研究院
事实上,相较于媒体所报道的这些“减负”对象,媒体自身的压力同样很大,而且处境或许更为糟糕。
新华社3月11日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近日发出《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
过去一年以来,从官方到民间,“为基层干部减负”“为教师和学生减负”“为科研人员减负”的声音不绝于耳。减负,一开始是针对教育体制问题提出来的,关于是否减负的问题,一度引起社会争议,譬如如何减负、减负到底有没有效果等。
在这一轮舆论浪潮中,作为“减负”传声筒的媒体始终是被忽视的一环。事实上,相较于媒体所报道的这些“减负”对象,媒体自身的压力同样很大,而且处境或许更为糟糕。
1、我们认为,现阶段媒体的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媒体角色异化的负担、媒体经营的负担和媒体转型的负担。
这几天,埃塞俄比亚空难成为全球话题,机上包括8名中国乘客在内的157人无人生还。震动与哀悼之余,事故在中国舆论场还衍生出一些争议性事件。
譬如昨天,微博上有网友晒出一张截图,图中显示,某报记者欲采访一位遇难者亲友,记者称:“希望从不同方面关注这一事件,从而推动后续调查和追责工作,希望理解。”
记者的这段话遭到了这位遇难者亲友的强烈呵斥,并称此举为“吃人血馒头”,在网上引发了媒介伦理之争。有人认为,对遇难者亲友的采访只会加重遇难者家属的悲痛;但也有人表示,记者的留言并无冒犯,“如果这叫吃人血馒头,那记者这个行业根本不该存在。”
最终,晒出截图的网友删除了该条微博,并进行了道歉,表示自己的言语过重,但作为遇难者的朋友希望媒体不再打扰。
这样的冲突在过去也时有发生。媒体的大众化进程中,社会对媒体的角色认定以及媒体自身的角色认定均发生了异化,整体趋势是,媒体身上的负担不知不觉中越来越大。具体表现为,第一,媒体的迅速响应极易被归结为“消费热点”“吃人血馒头”;第二,媒体自己分不清媒介监督和媒介审判的边界;第三,媒体在内容上面临各方面压力。
媒体经营上的负担,一直是近几年来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很多报纸停刊、合并,原因无外乎入不敷出,难以为继。经营上的压力再传导至内容上,情势更加危急。
另有业内研究人士提出,长期以来,“报业在财务、税收、贷款上归口企业,同等严监控,但却没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这种机制性负担抑制了经营的活力,恐怕是比成本激增更让人头痛的难题。
至于转型的负担,最近频繁被提及。热炒多年的媒体转型已经步入深水区,今天,连县级媒体也加入了融合转型的大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转型对一部分媒体而言是顺势而为,对一部分媒体而言可能是雪上加霜。
毕竟,转型不是零成本,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转型是一个牵动媒体全身的长期系统性工程。没有一定基础,不仅员工压力山大,还可能导致出现“烂尾楼”。因此,广大的中小型媒体应该思考一个如何安全转型、如何瘦身转型的问题。
2、如何为媒体减负,鲜有人提及。
在媒体融合的语境下,人们谈的最多的是如何做加法,如何为内容生产搭挂上技术引擎,例如“互联网+”一词在传媒业界就颇有市场。很多人是这样认为的,声量大、流量高、分发渠道多、科技范儿浓、有钱又有颜的媒体,是好媒体。
这倒是不假,但需要提请人们注意的是,“加法”之外,深埋在媒体融合轨道之下,还有另一条逻辑线,那就是做“减法”。具体来说,“减法”的功课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价值减负、体制减负、人事减负、渠道减负。
关于媒体的价值,有很多常用大词,例如“社会正义的守护者”“价值坏境的守望者”“社会舆论的引导者”等。当然,这些定位都没错,但由之而引出的公众期待是沉重的。“遇到不公找记者曝光”是很多人的想法,但其实,“找记者”只应是社会监督的渠道之一,而不是全部。把媒体从过高的正义期待中解脱出来,回归事实报道本身,是思想上的一种减负。
体制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以报业为例,长期以来都面临着“党政事企”四不靠的困境,“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看似能享受到两方面红利,实则如同戴着镣铐跳舞。用市场的方法生存,又受到“四个严归口”的约束。如何破除这一困境,其实正是文化体制改革、传媒领域供给侧改革中的核心议题。目前,财税方面已对转企改制有显著的支持,期待能够尽快取得突破,实现体制上的瘦身。
人事减负,实质上是如何重组内部组织构架的问题。传统的科层制肯定是无法适应互联网资讯市场运转的。行政上条块分割的边界必须要破除,简约的组织构架要重新确立。目前,最为倡导的新模式是扁平化的事业部,努力形成“内部创业的泛合伙人生态”。当然,人事减负还存在着另外一层残酷的意涵,那就是要把“吃闲饭”的庸员剔除出去,保持队伍的活力和力量。
谈及渠道,现在普遍的做法是做加法,报纸、杂志、网站、电子报、微博、微信、小程序、客户端、分发平台……能上马的都上马。但是,一口吃不了个胖子,事实上,能够把所有渠道都运维好的媒体没有几家。以客户端为例,大家一窝蜂的转型做客户端,已致使新闻资讯类客户端市场严重饱和。眼下,应该用减法思维,重新盘点渠道,做精做好一个,哪怕只是“两微”,也好过做了一大堆却一个都拿不出手。
可以说,如果没有上述几个方面的减负,“加法”层面的媒体融合只是简单的拼凑、整合;而“减法”的功课做好,则为“加法”的质变奠定了基础,为媒体融合更多创造性的施为腾挪出足够大的空间。
总之,在未来的传媒竞争中,简约、透彻、独立而鲜明的媒体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