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怎么建?“东胜样本”为传媒同行破题
来源丨新华社客户端
县级融媒体中心怎么建?这是当前县级媒体融合改革普遍面临的重要课题。今年9月7日,东胜区融媒体中心投入运行,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家县级融媒体中心。脱囿于媒体平台的“简单相加”,“东胜样本”立意更为高远:以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打造“智慧城市的大脑”。
在内蒙古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开局之际,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带来的答案和启示,被视为破题之道。
“东胜速度”先声夺人
在一些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尚在基础设计论证阶段,东胜区几乎与发令枪同步起跑。
9月7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后的第16天,东胜区融媒体中心投运,并被中宣部列为重点支持推进的全国57家县级融媒体中心之一,打响了内蒙古旗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第一枪。
如此快速建立起来的融媒体中心,功能和定位是否准确?
10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推进旗县融媒体建设培训班在东胜开班。与会人员在东胜区融媒体中心现场观摩后,对其功能完备、覆盖全面的融媒体体系,给予了“起点高、定位精、技术新、效果好”的评价。
事实上,早在2016年,东胜区就启动了媒体融合。
2016年,东胜区成立了新媒体管理中心,并于同年年底着手搭建“中央厨房”式的媒体集成平台,人才队伍、硬件基础、机制管理等方面日趋完善,处于内蒙古旗县区级领先水平。
东胜区委先后出台《东胜区融媒体“中央厨房”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东胜区新媒体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方案;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苏翠芳多次对东胜区融媒体中心进行调研指导,在抓总体部署、项目实施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内蒙古党委网信办主任、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兼)张佰成,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高文鸿先后深入东胜区融媒体中心调研指导工作。
2018年8月7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长白玉刚同志在自治区2018年第21次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会议上专门听取了东胜区融媒体工作试点情况汇报。
自治区高位统筹,鄂尔多斯市整体谋划,东胜区整合资源、统筹力量,这是东胜区首先在速度上胜出于内蒙古其他地区的关键因素。
面对新时期的考题,东胜区重新架构顶层设计,由“相加”迈向“相融”。
“着眼于构建‘大宣传、大系统、大资源、大教育’整体推进的宣传格局,着眼于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根本使命,努力实现从‘散’向‘聚’的深度转变。”鄂尔多斯市委常委、东胜区委书记张占林说。
在自治区党委和鄂尔多斯市委的大力支持下,作为东胜区委书记一把手工程,融媒体中心建设被列入全面深化改革重点项目,不仅对内容、平台、渠道、数据、技术实现深度融合,更打破部门壁垒,初步实现了人才、机制、管理上的融合。
持续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东胜区积累了高标准的硬件设施和海量城市管理数据。安监、城管、食品药品监督、119、120等相关部门百余类2100万条信息、2100公里光纤网络、覆盖城区的免费无线网络、4万多台遍布城乡的摄像头,为融媒体中心建设“做大做强蛋糕”攒足了资本,也为其参与城市建设留足了发挥空间。
今年10月中旬,东胜区委讨论决定,将有“东胜大脑”之称的智慧城市联动指挥中心大楼划拨给刚组建的融媒体中心,数据系统也一并划转。计划一至两年内再投入近千万元,建成基于东胜区大数据之上的智慧型融媒体中心。
融媒体中心建设和智慧城市建设并轨,两大工程“能融尽融”。“避免了重复建设,通过机构重组、职能重建等行政手段,在融媒体中心的大盘子下,使全城资源充分利用和流动起来。”东胜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贺海云说。
把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建成“智慧城市的大脑”。明确了这一方向,融媒体中心建设势如破竹。
打造新型主流舆论阵地
在对媒体机构和资源的融合上,东胜完成了两步走。
一方面,把原本各自为战的东胜区新闻中心和新媒体管理中心两个科级事业单位整合起来,设立6个部门,实行统一管理;
另一方面,将《东胜时讯》、电视《东胜新闻》等传统媒体和“东胜发布”等27个“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全部整合到由新华社云平台打造的“美丽东胜”APP,将其作为“旗舰阵地”,通过“快融”系统构建“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渠道传播、多样化反馈”的运行模式。
9月14日,2018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大会暨展览会在东胜区开幕。融媒体中心迎来成立后的第一次实战检验。
提前3天,由贺海云任负责人的总编调度室召开策划调度会议,提出“全媒体联动、全方位展示,并注重经济效应”的报道要求,分管副部长通过“快融”平台,根据各部门定位分派报道任务。
这次实战,整体呈现出“移动优先、电视跟进、纸媒深度”的融媒体传播效果。10余条融媒体作品共计收获了大约215万的浏览量。其中,《2018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大会暨展览会开幕》达到了83万+的浏览量,微博话题“2018中国(鄂尔多斯)国际羊绒羊毛大会暨展览会”浏览量达46万+。而东胜城区人口不过56万。
“不管怎么‘融’,我们还是坚持内容为王。”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田志强说,我们建立了“传统媒体+新媒体”双重考核机制,用“重要性+点击量+转载率”评价稿件,一稿多酬、优稿优酬。
“创新作品多、点击率高的员工,工资就发得多。所以激发了大家的干劲儿,每天都在琢磨好点子,学习新技能。”融媒体中心相关责任人闫春霞说。
在采编人员相对短缺的前提下,新闻采编报道质量不降反升。
12月15日,由“东胜发布”推出的现场云直播《浪漫冰雪会,鄂尔多斯城》凭借近40万人次的浏览量,占据当周新华社现场云平台运行榜单全国第三名。
一专多能全媒型采编队伍也在成型,“以前一个活动需要出动多组记者,现在只需一个全媒体采访组即可。”融媒体中心相关责任人牛元说。
目前,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编人员共计51人,待内蒙古机构改革完成后,将通过遴选、招聘等方式引进更多人才。融媒体中心也将整体迁入新址,在大数据平台、可视化大屏、虚拟蓝屏演播室的加持下,逐步构建“智慧城市的大脑”。
打造指尖上的政务服务中心
全国各地融媒体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普遍做法是整合媒体资源,重建一个新的媒体机构,职能侧重于新闻宣传。
东胜区行稳致远,在融媒体中心建设之初即开宗明义:在做精做强新闻主业基础上,用“媒体+”向城市管理、政府服务和民生领域渗透,形成“大宣传”格局。
在内蒙古推进旗县级融媒体建设培训班上,包头市达茂旗融媒体中心主任胡强的评价代表了许多参会者的心声:“东胜样本”对政务和服务的“能融尽融”,为大家指明了方向,极具示范效应。
“在融媒体时代,媒体不能只是新闻发布平台,还应聚合各种资源服务群众,成为媒体+政务、媒体+服务的百姓窗口。”贺海云说。
依托“智慧城市”构建的“大系统”“大资源”,“美丽东胜”APP将被打造成一个超级的政务+服务平台。
目前,“美丽东胜”有12大模块,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闻、视频、创意、文化、图说、原创、天气、直播等。其中,融媒体模块整合优质微信公众号26个、微博17个、网站10家。
随着东胜区市民中心服务功能逐步整体嵌入“美丽东胜”,已有40个部门开通了131项网上公开申报项目,零跑腿项目由原来的22个增加到39个。市民可以在线办理信息查询、政策答疑、申报审批、自助办事等400余项事务。智慧司法、智慧党建、执法监督、东胜养老等服务功能同步跟进。
便民服务栏的生活缴费、违章查询、社保查询、学位查询、便民超市等功能,更是切中了“牢牢黏住用户”的需求点。“点开一个APP,办成一揽子事”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预计办结效率比法定时限提速30%。
在手机记事本上,贺海云写满了关于“服务触角”的构想,一张蓝图在他脑海里逐渐成型:“健康饮食、乡村旅游、文化服务、家政服务等,都可以逐步纳入我们的融媒体大服务平台。把公共文化资源纳入网内,采用超市式供应、菜单化服务、订单式配送的方法,让百姓根据意愿‘选文化’‘淘文化’‘点文化’,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精准对接。
“依托东胜区融媒体中心这一智慧平台,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用喜闻乐见的活动把群众需要的服务送到基层”——东胜区融媒体中心新的更大的使命已经扛在肩上。
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5项内容服务,东胜区融媒体中心以“统和融”盘活资源,建立“五个”协同机制,把文明实践与东胜区综合管理网格制工作结合起来、与深化“放管服”改革结合起来、与“弘扬乌兰牧骑精神 到人民中间去”基层综合服务活动结合起来、与各责任单位的精准服务及完成情况与服务对象获益评价结合起来、与文明城市等多城创建和志愿服务机制结合起来,深化“大宣传、大系统、大资源、大教育”整体推进的宣传格局,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
一个线上问需、线下服务的闭环服务体系,让东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通了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未来,当信息数据累积到一定数量,中心可运用平台案卷数据,分析研判新闻传播、舆情处置、社区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将共享、创新、管理、监督、研判、指挥、引导等6大职能落实到位。
“这不仅是一次媒体改革,更是对传统管理模式的革新。通过融媒体中心建设形成管理闭环和倒逼机制,帮助我们向服务型政府加速转型。”贺海云说。
打造直通社区和群众的好听筒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成败关键,归根结底是能否提升党媒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抓住这个根本,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建设以“大教育”为目的,充分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让正能量的声音占领舆论市场,澄清谬误,凝心聚力。
今年8月末,东胜区根据群众实际需求,启动“旧城区五街五路”维修改造工程。出行不便,挡路绕路,施工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
为了做好舆论引导工作,尚未挂牌但已履职的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团队推出系列报道,就工程改造目的、工程进度进行持续发布,既回应市民疑惑,又监督市政部门保质保量,为双方架起沟通桥梁。
眼见着出行条件更加便捷,市民们纷纷点赞。
另外一件事,也为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建设增加了信心和动力。
8月末,正是城市园林用水量较大之际。有市民在网上发问:绿化用水是否存在占用居民用水的情况?
对此,东胜区融媒体中心迅速推出系列深度调查,把多年来完全可以满足城市绿化用水需求的“中水”请到“台前”,既澄清了误会,又对市民节约用水意识做了重点引导。
这两波被市民盛赞的“操作”,奠定了“打造直通社区和群众好听筒”的基础,也回应了贺海云对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的希冀:“最终要成为一个‘汇聚民意,调度资源,列出清单,网上点单,中心派单,考核评价’ 的大系统。”
作为基层宣传的重要阵地,东胜区融媒体中心还要做好党的传声筒。
目前,东胜区推广意识形态阵地网格化管理,划分出528个意识形态阵地网格,配套制定了“一图一表一办法”。网格员第一时间传播党的权威声音,第一时间收集辖区苗头性倾向性舆情信息,第一时间消除虚假负面信息。通过融媒体中心会议系统,对基层学习讲堂宣讲内容进行监管和分享,实现了对全城的“一处讲座、共看共学、及时反馈、全面覆盖”。
以网格为基础,今年,东胜区全面推开城市综合管理网格制。使融媒体中心建设融入社区形成深度互动,从意识形态领域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围绕深化文明城市创建,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发挥信息枢纽功能,动态派遣处置平台监控和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推进“智慧创城”
高位推动、整体联动、改革驱动,东胜区以敢为人先、勇于改革的创新势头,为县级融媒体建设汇聚了强大动力,开创了“融媒体+”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借助新华社云平台优势,打造‘美丽东胜’APP仅是一次借力作为的尝试。下一步,我们将搭乘自治区草原云、鄂尔多斯云等区域平台,扩充延伸东胜区融媒体终端,积极争取融入内蒙古媒体融合大格局,将东胜区融媒体中心打造成为集‘智慧城市的大脑、传媒创新的基地、调度指挥的中心、监管评价的阵地、引导服务的窗口、信息共享的平台’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贺海云如是计划。
至此,一个具有更强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新型主流舆论阵地,在东胜雏形初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