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爆款亲子节目缺位,泛亲子类涌现
文丨d 来源丨金牌舆情官
2018年即将结束,往年爆款的亲子类节目,在今年声势不如以往。从暑期档就开始造势的《爸爸去哪儿6》《想想办法吧,爸爸》等多档亲子真人秀的临时退档,涉及平台较广,给未来亲子类节目蒙上了一层阴影,亲子类节目究竟走向何方,也成为了值得讨论的问题。
从台转网,逆风上扬,亲子类综艺成刚需
回顾亲子类综艺的发展路径,我们能够看出,该类型综艺节目是在“变化中求发展”。2013年的《爸爸去哪儿1》引爆了亲子类综艺的市场,亲子类节目涌现,相关管控出台,不断收紧的政策,亲子类综艺逐渐从台播转为网播,视频网站成为了亲子类节目的避风港。
播出平台的改变,从表面上看虽是对亲子类综艺的一次打击,但是从最终的观众反馈和话题度只增不减上来看,选择在视频网站播出 ,反倒是让亲子类综艺呈现出逆风上扬的趋势。
虽然2018年有几档亲子类综艺惨遭退档,但通过对已经播出的亲子类综艺进行分析,我们能够发现,其具有可观的话题度和播放量,也从侧面反映出亲子类综艺仍旧有市场,它的存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刚需。
为了保护亲子类节目中未成年人的相关权益,于今年8月份,国家广电总局拟定《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其中对于未成年人的炒作、过度包装进行了较为严格的规定。
除此之外,去年9月份,广电总局等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要按照媒体融合的总体思路,网台标准进一步趋同。硬性的政策规定让本就在夹缝中生存的亲子类综艺再度受创。多档综艺停播下架,也让更多人意识到,亲子类综艺如果不思变,那么未来将会是一片渺茫。
寻求新风口,亲子类综艺变体回暖
亲子类综艺发展至今天,已经成为综艺垂直细分后的一个大的题材。面对不断遇冷的现状,和广阔的市场,“求变”就成为了亲子类综艺所必须面临的问题。
丧偶式教育、陪伴,成为中国多数家庭存在的问题。而这也给了亲子类节目新的启示。
去游戏化,去任务化,明确大众面临的教育问题,并在问题解决方面进行深挖,或许是亲子类综艺的一个突破口。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意在唤醒观众对于教育缺位问题的关注度,以强化家庭责任感,节目的最终方向应该是一堂家庭教育课。
严控明星亲子类真人秀,也迫使节目制作方将视角转移至素人身上。《厉害了奶爸》《上阵父子兵》的素人亲子综艺,更加关注大众,以更为严谨的态度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也让这档综艺更加具有普适性。摒弃传统明星本位的节目制作思想,从素人身上挖掘更多亮点,让节目回归教育本身。
利用明星造势,关注素人价值。《放开我北鼻》《超能幼稚园》《疯狂的麦咭》这种星素结合的亲子类综艺,也是其自我突破的一种方式。除此之外,《爸妈学前班》将重点放在了双向成长方面,全景式记录,也是亲子类综艺纵深式发展的一次探索。
有意思的是,泛亲子类节目开始涌现。《我家那小子》《旋风孝子》《最美的时光》《花样爷爷》,都是成年人亲子类综艺,而此类综艺不仅很好的规避了政治高压线,成年人与父母之间的相处,或许能够折射出更多问题,对于观众来说,参考和借鉴的价值也可能更大。
写在最后
亲子类节目作为综艺垂直细分后的一个重要题材,在今年大范围遇冷,对于综艺产业来说无疑是一记警钟。政策越来越紧,视频网站也不再是什么避风港了,亲子类节目遇冷也就提醒了其他题材的综艺类节目,在内容的设定和表现形式上应该更加关注“小大正”的制作方向。
无论是改变名字,还是改变嘉宾,亲子类综艺想要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需要改变的终究是其内核,而政策之所以会越来越紧,也主要是因为亲子类综艺在过度经济化后,开始“变味”,以更为专业和多元的视角去关注孩子的成长,深度解刨教育热点话题,或许才是亲子类综艺节目应该有的核心。
对于整体的综艺产业而言,应该明确其存在的价值是作为一种文化导向的输出,而不仅仅是经济利益之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