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市场风起云涌,为何《一本好书》光芒如此耀眼?
文丨陈欢
“多少年了,国产综艺也没这样发过光了啊……”“能让文学走进大众视野的‘超级综艺’”“一本好书,一出好戏”“读书节目的正确打开方式”“这才是中国人最需要看的好戏”……
以上都节选自观众、影评人乃至行业媒体对《一本好书》的真实评价,甚至有人给这档节目贴出了“神级国综”的标签。
开播至今,由实力文化和腾讯视频联合出品的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凭借已播出的6期内容收获了无数好评。节目的豆瓣评分也一直维持着9.3的高分,有71.1%的人给出了五星好评。
近段时间以来,整个网综爆发出旺盛的生命力,不仅创新模式和内容的节目不断刷新着观众眼球,如《一本好书》《奇遇人生》等,综N代也依然保有鲜活的本色,如《吐槽大会3》《奇葩说5》,另外,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也再度掀起了一波美食风潮。
在这其中,《一本好书》以文化类节目的属性所发出的光和热引起了市场和观众如此大的反响,究竟节目以书为载体释放出了怎样的能量?
“好像我的人生经历随着书本情节的展开被无限延长”
“这种感觉太奇妙了,好像我的人生经历随着书本情节的展开被无限延长”,这句话出自知乎“如何评价《一本好书》这个节目”的一篇回答,答主用它来描述节目将经典著作的片段场景进行影视化还原,展现书中人物情绪变化和故事走向的直观感受,而笔者更倾向于将之解读为《一本好书》给观众的内心以及精神世界所带来的意味深长的影响。
从网友惊叹赵立新、黄维德演技炸裂的《月亮与六便士》,到王劲松以在定陵具有上帝视角的老年万历的身份讲述其一生故事,再到以“脱口秀”为主形式,将认知类书籍娓娓道来的《人类简史》等,《一本好书》从模式到内容不拘一格的创新首先是其俘获观众芳心的关键。
在同质化较严重的综艺市场,《一本好书》的“新”不仅刷新了观众的视听体验,也颠覆了行业的固有认知。关于节目类型、模式、表演形式,总导演关正文一直都不愿意去刻意定义,“新节目总要从内容传播的实际需求出发,推演形式,但结果无法归类”,他甚至更倾向于把节目叫做内容价值类节目,认为如今的节目迭代也只是回到常识、回归主流的过程。
所以,这档节目所大量采用的影视剧的拍摄和调度方式,用特定的、夹叙夹议的方式将一本经典的局部魅力呈现,特别设计讲述者用于串接表演片段等,对观众以及行业而言都是完完全全的新形态、新物种。
已播出的6期节目中,观众也看到了节目为呈现一本经典所采用的舞台形式的灵活变化,艺术家们认真、投入的表演也为观众带来了视听体验上的洗礼,满足了观众日益增长且多元化的需求。
其次,《一本好书》所呈现的“锐”和“深”的特质是其吸引观众并形成收税黏性的核心力量。英国百年经典《月亮与六便士》、科幻巨作《三体》、明史巨著《万历十五年》、全球社科畅销书《人类简史》、“史上伟大爱情史诗”《霍乱时期的爱情》、“爱书人圣经”《查令十字街84号》,每一本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书中所体现的对时代、社会、人性、爱情的独到、新锐观点都通过影视化或舞台化地包装,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如《月亮与六便士》关于理想与现实的交锋,《人类简史》关于人类发展的新视角,《霍乱时期的爱情》关于爱情的探讨等。而这些关乎每个人生活的话题,乃至每个人所身处的时代的议题也都是观众打开书本和节目的切口。
再者,纵向看,每本经典对某个领域的深度剖析都引人入胜,与观众较为粗浅的生活化认知相比,节目将观众带入了更深刻的精神思想领域;横向看,多本关注不同领域的经典,从现实、理想到爱情、未来等,都呈现出了各自撞击人心的一面,构建起迷人的精神世界,给观众的思想认知和精神世界提供了更有深度、更多元化的价值体系,潜移默化地刺激大众的独立思考,形成自身的精神享受。
“看了节目我真的想去读这本书了”
“看了节目我真的想去读这本书了”,这是不少观众在看过《一本好书》后的真实留言,也是节目总导演关正文公开表示的,是他听到的对节目最好的反馈。相较以往的读书类综艺只是让观众闻到了书香,《一本好书》却让观众真正实现了从看节目到读书的跨越,甚至引发了大众的阅读热情。
据悉,伴随节目的播出,节目推荐书目《月亮与六便士》《三体》《万历十五年》《人类简史》以及《一本好书》节目等纷纷登陆豆瓣读书热搜、当当网图书热搜,《三体》《月亮与六便士》还登陆京东、当当畅销图书版前十位,在亚马逊销售排行榜上,《人类简史》位列第八,《三体》《月亮与六便士》同时跻身前二十,这其中少不了《一本好书》的助力。
《一本好书》几乎每期节目结尾处,主人公都有类似“去看看原著吧”的台词,节目吸引广大观众读书的终极目的和良苦用心有了最直接的体现。
在最新一期,《一本好书》又通过《查令十字街84号》与读者和观众完成了一次坦诚且直白的沟通。书中所写“我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时而戚戚于胸、时而耳提面命的感觉”,“好书像真爱,可能一见钟情,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杳远理解和同情却总需要悠悠岁月”,它所呈现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书在一起就能精神愉悦地度过一生,不必考虑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等一切世俗因素。而这不仅灌注了《一本好书》的选书标准,也体现了节目的立意,所倡导和推介的价值观。
在舞台化呈现的过程中,节目通过对书中各种亮点的集中展现,逐步拉近了大众与经典的距离,促进了当下由精英化阅读向大众化阅读的转变。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读书都关系到个人生存的根本利益,作家王小波在给李银河的一封信中曾写道:“有很多的人在从少年踏入成人的时候差了一步,于是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就和他们永别了,真是可惜。在所有的好书中写得明明白白的东西,在人步入卑贱的时候就永远看不懂,永远误解了,真是可惜。”
少年阶段是人生的一个很关键的分水岭,要么与美好的事物终身相伴,要么一辈子难再结缘。好的书便是这样的美好事物,《查令十字街84号》便呈现了一个和好书伴随终身的故事,作者海莲17岁时便因为剑桥的一位学者库奇,一头扎进了书堆里,从此不能自拔。对于广大年轻观众而言,这也正是《一本好书》的初衷。
当下,“迷茫”“焦虑”成了年轻一代形影不离的标签,当社会舆论形成一定声量时,却没有多少人思考如何帮助他们做出改变。某种程度上说,《一本好书》给受众提供了精神出路。
在广受诟病的现在,大多年轻人开始普遍追求精神生活,渴望改变自身状态,而他们精神层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一本好书》应时而生,推动大众阅读的同时,也通过综艺的影响力,树立了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新潮流——阅读。
“踏实做内容,没准还能活下来”
《一本好书》播出期间,总导演关正文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所有节目创作的前提,就应该是创作,是创新。同质化的现象,是把精神产品的生产当成纯粹的买卖,生产者的目标是成为经济英雄。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合理,但个人觉得这违反文化生产的基本规律。所以,在这个领域想成为经济英雄的可能会摔得很惨,踏实做内容,没准还能活下来。”
据悉,这档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关导带领团队从不放弃任何可以提升节目质量的细节。“万历十五年的明朝服饰很多都极其严谨,老年万历定陵地宫1:1制景几乎照搬文物原样。”很多眼尖的观众如是评论。据了解,在节目两天一期的拍摄过程中,好多工种的工作人员在拍摄间隙在现场睡倒一片,可见关导及其团队打造这档节目的强烈愿望。
以读书节目为代表的文化类节目历来是综艺荧屏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它不仅关系到综艺市场节目品类的丰富、多元,与一众强调娱乐属性的节目相比,对社会大众而言,它更承载了一份独特的文化意义和精神价值,而对文化的坚守也凸显出节目影响并引领大众的社会责任。
不论从市场反响、观众反馈还是行业评价来看,《一本好书》都收获了良好的口碑,从模式的建构、内容的呈现、价值的输出等维度来看,这档节目也独具特色,塑造了全新的节目形态,引领文化节目进阶4.0时代的同时,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独辟蹊径,创造出新的现象级爆款,成为国综典范。
截至目前,《一本好书》已播出过半,节目凭借独具魅力的创新模式和内容呈现积累了超高口碑,而基于已有的高口碑基础,节目在市场和观众群体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仍在发挥极大作用。随着后续高质量、高价值的好书演绎和推介,节目势必将覆盖更多受众人群,影响更大范围、更广年龄层的观众,在观众和社会中输出更大的能量,释放出这档节目更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