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网络造星的底层逻辑:新人爆红或许仅仅是偶然行为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8/7/6

文丨谷雨 来源丨骨朵网络影视

原标题丨网络造星的底层逻辑:“缔造”流量

这个夏天最热的除了北京的天气,剩下的就是微博热搜上的明星新闻了。


2018年网络影视造星依旧以其不可抵挡之势,向娱乐圈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整个娱乐市场也因这批新人的到来而沸腾活跃,他们中有人悄悄地揭开了幕布一角,让光亮透了进来,以摧枯拉朽之势搅动了先前趋于固化的圈层梯队。

《偶像练习生》里走出来的蔡徐坤及其所在团队NINE PERCENT理所当然的是2018年上半年最红的男艺人,以及最有话题度的男团;而《创造101》中C位出道的孟美岐,和处在舆论中心的杨超越,也乘着网综选秀的大风获得全民关注;最近势头生猛的朱一龙、白宇此前虽然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几年,但也只是在最近经过网剧《镇魂》之后才骤然有了影响力,成为了话题中心。

网络影视强大的造星魔力,让人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一夜成名”的现实魅力,艺人走红的时间被急剧压缩变短,随之而来的还有来自互联网文化馈赠的粉丝流量和网友孜孜不倦的辩论争议。

 

网生造星背后是庞大的消费市场,是互联网文化下粉丝经济的结果,同时艺人与粉丝之间的关系从传统媒体的崇拜喜爱,走向了互联网下平等甚至粉丝对艺人控制权逐渐变大的新现象,这种转变促生了新的消费模式,刺激了市场活力。

但纵观几位网生影视明星的发展,又可以看到一个朴素的道理,网络影视从来不偏重造星,而是缔造流量现象。

变迁:造星渠道随网络影视发展而被拓宽

原本想做一名足球解说员的白客,绝对没能预料到,一部远非主流的小成本网剧《万万没想到》让他能够那么火,上了当时最火的电视综艺又拍了大屏幕的文艺电影。

彼时的他也绝对没能预见,以他作为起点,传统造星方式受到挑战,互联网文化的崛起使得造星渠道拓宽,网络造星飞速发展,为市场产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新人明星。每一位新人出来之时,皆是粉丝簇拥一呼百应,之前的张天爱、刘昊然、黄景瑜,如今的GAI、胡一天、蔡徐坤、朱一龙莫不如是。

历经网剧、网综、网大从之前的资本热捧,内容繁多、精品稀少的1.0时代、2.0时代,随着BAT支撑,以优爱腾为首的视频网站进入快速发展期。

网络影视的付费市场扩大,年轻多样的文化圈层群体保有着持续的热情和购买力,大量的新锐的制作公司兴起,老牌的传统制作公司也将枪口对准网络影视,一大批极具个人风格的导演、制作人、编剧人才出现,他们带来精雕细磨的产品让市场不断丰富,也让工业化和精品化制作成为行业标识。


方便快捷的接受信息,随时随地观看剧集综艺,优质内容受到观众追捧的同时,观众和艺人之间的接触渠道由原来单一的电视台,又增加了更多元化的互联网渠道,观众“看到”艺人的机会变多,艺人“曝光”的渠道增加,电视台固定的排播模式未能满足艺人的需求,而网络影视的迅猛发展,恰恰带来了机会。

超级网剧、超级网综不断刺激着观众神经,小众文化更是契合当下好奇心旺盛,圈层文化和二次元文化盛行的年轻人们。

“女穿男”的反套路设定,和槽梗预设,《太子妃升职记》以黑马之势杀入影视市场,带来的影响至今会被人议论。而《中国有嘻哈》更是让“嘻哈”的一夜之间从地下走向地上,优酷、爱奇艺的街舞综艺“共舞”,推动街舞文化发展;《镇魂》的播出让原本IP不在局限于小众圈子,朱一龙和白宇热度骤然蹿升。

鸿沟:粉丝文化与速成的流量艺人

传统事物和新事物之间必定产生碰撞,更何况现在正处于网络影视慢慢崛起的时期。正因为如此,随着网络造星的骤然加快,渠道助推内容,内容带红艺人,新传播方式和新消费方式的出现也让“流量艺人”成为了高频词,粉丝文化更是成为近两年来被争论对象。

《太子妃升职记》里的张天爱是第一位真正意义上互联网催生的现象级明星,短短的时间内粉丝骤然增加,人气攀升迅速,巨大的流量面前,艺人的商业价值即刻显现出来,粉丝为艺人代言的产品、参演的剧集买单。

2017年到2018年,粉丝效应更为明显,从《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中走出来的胡一天短短一个月时间坐拥百万粉丝,个人流量数据在彼时相比同期艺人更是高得惊人,粉丝更是拼命为自己喜欢的艺人做数据,做应援。


偶像文化之下,《偶像练习生》里以舞台实力著称的蔡徐坤第一名出道,从1月初参加节目到现在,粉丝数从175万增加到如今的1121万,常居各大榜单榜首,数据碾压归国四子和各大流量。

最近又相继登上《红秀GRAZIA》和《FIGARO世界》两本时尚大刊,获得业内认可,其中《FIGARO世界》的82000本杂志两次预售秒空,刷新了《FIGARO世界》线上预售记录。他身上的流量属性明显,但话题争议度颇高。

由小众IP翻拍的《镇魂》是现下最火爆的网络剧,微博所到之处无一不是“镇魂女孩”的拼命安利。饰演沈巍的朱一龙流量体质更为明显,原本参演多部影视剧却也默默无闻的他,在经过《镇魂》之后拥有大批的粉丝关注,仅粉丝为其在某平台花短短时间就集资了52万元,他也继去年胡一天之后是第二位拥有如此流量热度的男演员。

纵观网综造星现象不难发现,明星艺人短时间蹿红背后都会形成流量特质,数据主导的网络影视里,高互动性和迅速及时的营销手段,让艺人与粉丝之间紧紧维系在一起。并且迅速形成一个崭新的粉丝群体,不论是演员还是新晋偶像都会受其影响。粉丝经济伴随着互联网文化产生,而互联网的特性是信息的高速链接,信息容易形成联动,粉丝成为了明星形象的一部分。

粉丝群体行为紧紧地与艺人捆绑在一起,稍微有一点行为出格,偶像就要背上粉丝惹来的“大锅”。因为区别与传统艺人,这些在网综造星里走出来的新人们,与大众之间还是隔着一层暧昧的薄纸。

一夜蹿红大江南北并不等于拥有国民度,尤其是是从小众文化里走出来的新人们,和主流大众认知存在天然壁垒,信息不对称性让他们也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今后的个人发展是时间问题,也取决于作品的口碑和个人的经纪规划。

矛盾:网络造星或许仅仅是偶然行为

如何最大限度的获得国民度,走出“粉圈”,成为当下网络造星艺人们最焦灼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产生的根本是源于网络造星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在付费用户占绝对主导的视频平台上,源源不断的内容才是最需注重的产品,而网络造星次之。

视频平台和传统电视台不同的是,现在视频平台已经完全有能力可以去自制内容,到目前头部剧集、超级网综是吸引付费用户的最主要方式,所以平台在不断开发头部内容,网络影视的主要议题是内容,而非造星。

所以这些艺人在头部爆款剧集或者综艺中走红是必然,但相应的“三月流量”也是一种大趋势,因为总有新内容快速填充进来,一部接着一部,一档接着一档,而艺人的新作品也需要考虑制作时间和周期。


在以数据为核心,继而根据数据模型采取相应的营销手段去影响特定受众的互联网文化下,创造一个流量明星变得容易,但随之被生产的流量艺人如何热度保持也是一个基本问题。

即便有些视频平台都各自成立了自己的经纪公司,但面对需要以资源、人脉博弈的娱乐圈里,能提供给这些艺人的选择也不占优势。而另外一种本身就拥有经纪公司的艺人来说,如何让经纪公司乘着热度,规划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不至于被后来者超车,以及适应崭新的粉丝间关系,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网络影视以服务用户产生内容为核心,势必有一批又一批新人出现,在这个剧集、综艺的网络影视“黄金时代”里,它从来不偏重造星,而是缔造一个又一个的流量现象和热点话题,至于艺人们的未来如何,靠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