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正在向“小大正”转型
很长一段时间里,得“明星”者得收视率、得流量成为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行业的明规则。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媚俗化生态,让“天价片酬”如悬在广播电视节目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更让中国的广电内容创作在喧嚣中迷失了方向。
一个怪圈似乎正在形成。放弃明星,拒绝天价片酬,收视率恐怕难以保障;拥抱小鲜肉,狠砸大资金,则容易导致粗制滥造、口碑丢失。
要明星,还是要口碑,这个选择不好做。问题出在哪儿?
从宏观层面来看,当前的广播电视行业也存在着产能过剩的问题,大量同质化、低俗化的内容产出,不仅造成了市场资源的浪费,更成为“天价片酬”的直接推手。
从微观层面来看,片酬高不见得不合理,关键是演员片酬占制作经费的比重。一旦超过红线,其他制作成本只能压缩,“五毛特效”和“抗日神剧”便在所难免。
对症下药,方能手到病除。
去年9月,《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发布,意见将影视剧里全部演员总片酬规定为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员不超过总片酬的70%,其他演员不低于总片酬的30%。划定这一条红线,保住的首先是质量底线。
近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还作出一个表态:今后广播电视节目必须继续遵循“小成本、大情怀、正能量”的自主创新原则,不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不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
“小成本”就是指无论何时都要始终坚持节俭办节目的原则,绝不去讲排场、比阔气、拼明星,我们要继续遏制明星片酬过高的倾向,要让辛勤奋斗的普通百姓和为国效力的各界精英成为节目中的真正主角和明星。
“大情怀”就是指无论何时,都要始终把社会效益、价值引领放在首位,引导人们努力实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个体经历与时代大潮、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的同频共振,为节目注入深沉大气的家国情怀,而不是沉溺于个人主义的浅吟低唱、自娱自乐。
“正能量”就是指无论何时,都要始终坚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激励人们向上向善,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怀激情地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让温暖、感动、阳光、正气充盈我们整个社会和精神世界。
除此之外,高长力也指出当前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创优工作还存在三个薄弱环节:一是发展不平衡。二是市场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媒体融合还不够深入。
由此来看,“小、大、正”,提的好,也提的有根据。
大荧幕上,从《战狼2》到《红海行动》,主旋律题材电影在收获高票房的同时,更赢得了好口碑。在浮躁媚俗的社会风气渐浓之时,这样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正如一股清流,给全社会传递出爱国、正气、勇敢等精神营养,更体现着与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相契合的文艺作品方向。
电视机上,《国家宝藏》、《朗读者》等节目的热播,让老、中、青、少四代人都能有所乐、有所得、有所思,让电视节目重新成为老百姓放松娱乐的一种形式。而这背后,取材于的同样是大情怀下的大文化,大格局里的大力量。
互联网上,优酷刚刚开播的一部叫做《假如没有遇见你》的网络剧集上线两周播放量就达6000万。没有启用大牌明星、透视罕见病人群的真实生活、聚焦当代青年的爱情和人生态度,并在线下发动公益活动帮助罕见病患者,以正能量和人文关怀来温暖人心,正是网络视频迈向“小大正”的一次生动实践。
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口碑,不能标记出一个新的票房记录。但口碑,可以体现民心,可以让一个作品的生命力更持久。
当前,广电节目和网络内容创作只有立足时代,才能看清方向;只有守住底线,才能站稳市场;只有赢得民心,才能走得长远。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