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张艺谋“屈尊”拍网剧:电影行业不好混还是另有打算?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8/5/29

文丨雷蒙 来源丨第一院线

天价=身价,作为“国师”的张艺谋向来和“天价”密不可分。从《英雄》电影开始,张艺谋就成为了中国顶级导演的代名词。


2013年,张艺谋和张伟平分道扬镳,随即以3年2亿天价与当时如日中天的乐视影业签约。懂电影的张昭+肯花钱的乐视,是张艺谋看重的资源所在。但如今,乐视几乎“跌入”谷底,乐视影业也已更名,股权套现无望的张艺谋恰好来到了合约到期的十字路口。

是陪伴着乐创文娱新生?还是另寻出路,或许是摆在张艺谋面前最为现实的两条路。显然,乐创文娱尚可一战,但背后的“拖油瓶”乐视网却百战百殆,于是从乐视转投欢喜传媒,开启新的篇章。

虽然此次,张艺谋与欢喜传媒签约主要以网剧为主,但作为回报,欢喜传媒为张艺谋开出1亿5000万股票(市值约3亿港币)+1亿创作资金的优厚条件,诚意十足。

有了长期的利益锁定和股权捆绑,未来欢喜传媒拿下张艺谋电影合约也存在一定的想象空间。张艺谋弃张昭追董平背后,又在苦苦追求什么呢?

1、待遇、资源,乐创文娱样样输给欢喜传媒!

从此次签约,欢喜传媒给予张艺谋的条件来看,的确非常优厚。尽管“国师”不乏有权有势的金主追求者,但给予如此高诚意的毕竟还是少数。

在优厚条件面前,乐视曾经的“天价”变成了“低价”,曾经的“高股”变成了“妖股”。而如今的张艺谋,真的比2013年更为强大吗?从2013年至今,张艺谋仅有《归来》、《长城》和未上映的《影》三部作品。

其中,《归来》表现尚可,但也尚存争议。《长城》10亿投资换取11.7亿票房,成为了亏损的典型。最重要的是,张艺谋在口碑上的滑坡,让外界对其“江郎才尽”的质疑更加明显。

如今,张艺谋合约到期。虽然公司对其制约较小,但待遇和资源,是他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在。

对比欢喜传媒和乐视,欢喜传媒基本上不战而胜。首先在股权激励上,张艺谋成为了欢喜传媒“明星合伙人”的又一代表,在股权梯队上也占据着极高的地位。

其次,董平曾参与过《卧虎藏龙》《鬼子来了》《让子弹飞》《西游降魔篇》《亲爱的》《心花路放》等片投资,是阿里影业前主席,在人脉关系上并不输张昭。而且相比后者,在“实战”经验上显然更加丰富。

另外,目前的欢喜传媒基本执行了“明星合伙人”的策略,目前宁浩全资拥有的泰颖占比15.03%;徐峥全资拥有的泰嵘占比15.03%;张一白占比4.8%;陈可辛及吴君如占比4.91%;王家卫占比3.42%;顾长卫占比2.57%。

无论是同行合作,还是“明星合伙人”的成功先例,都一比一真实的摆在张艺谋面前。

此时的乐视,正经历着退市的挣扎。曾因乐视影业98亿注入乐视网,让张艺谋成为了受益的“典型代表”。

张艺谋作为持股比例最大的明星股东,他当初对乐视影业的出资金额1201.53万元,而按照当时乐视网给出的对价,张艺谋手中的股份已经升值至1.41亿元,浮盈超过10倍。而且如果交易完成,张艺谋将直接持有340.15万股乐视网股份,成为持股0.17%的股东。

但如今,乐视影业并入成为了一纸空谈。面对乐视网的节节败退,基本上存于“放弃拯救”的危难时刻。此时的张艺谋,显然也不会将股权套现寄托在乐视身上。

面对欢喜传媒的“金钱诱惑”,张艺谋与之携手也顺理成章。

2、网剧市场“大鳄”云集必有一战,乐视网还是拖了后腿?

此前欢喜传媒就已经和王家卫、陈可辛、徐峥、顾长卫、张一白等人签约了网剧合作,如今加上张艺谋,起码在一线导演的资源上,欢喜传媒无人能敌。

前不久,爱奇艺世界·大会的网剧论坛中,也曾公布张艺谋团队将入局网剧市场的消息,其第一部作品就是辰东的经典之作《遮天》。如今,欢喜传媒官宣签下张艺谋,似乎也预示着第一部作品可能会尽快上马。

从去年开始,电影导演入局网络市场就不再新鲜。陈凯歌、黄建新、周星驰、冯小刚、管虎等一线导演都集体在列。粗略统计,接下来涉足网剧的电影导演还将有近20人。

虽然电影导演转战网剧以监制为主,但随着网剧市场的“扩容”和电影导演的扎堆,可能为逼迫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亲自上阵拍摄。

其实细想,电影导演加持的网剧口碑越差,越能激发导演为自己“正名”的欲望。只是在前期,两种不同门类的差别会有不少失败案例的涌现,但网剧市场扭转颓势会成为常态。

欢喜传媒此前签约王家卫,提出欢喜传媒将独家投资两季共18集网络影视剧,每集投资2000万至2500万人民币,合计3.6亿至4.5亿人民币。这一数字远超目前网剧同级水平。而如今的张艺谋,同样拥有1亿创作资金,无论是咖位还是实际操作能力,基本上也会和王家卫在资金支持力度上保持同步。

一旦电影导演转战网剧有了成功代表,那么势必会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亲自上阵。而这些导演背后的资金扶持,资源聚集,对于目前的网剧市场都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未来,网剧市场的“头部”必然是全方位提升的“流量之争”。这既需要公司在资金方面的全线支持,也需要平台生态的全面优化。从这两方面来考量,乐视网无疑再次拖了“后腿”,张艺谋远走别处也并不难理解。

如今,深交所下发《关于对乐视网信息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的年报问询函》,对乐视提出了“致命33问”。2017 年,乐视网净利润亏损额度达到 138.8 亿元,比预计亏损多出 20 亿,相当于一下子亏掉了 2017 年创业板七百多家公司净利润总和的 15%;今年一季度业绩还在继续恶化。

无论是“钱景”还是前景,乐视或许都不再成为一线导演合作的首选。即便是在网剧市场,越来越“烧钱”的头部竞争中,乐视的实力也难以对抗。

3、电影签约势在必行,头部大片和Netflix成“双刀”

对于张艺谋来说,网剧只是“尝鲜”的一部分,电影——就是其发力的集中地。虽然张艺谋已到暮年,但仍有望再拍3到5部电影作品。

不得不说,《长城》的失利对张艺谋影响颇大。资本的浮躁,让其苦尝惨败的恶果。如今,《影》即将在暑期档上映,但从其“卖相“来看,并不具备统领暑期档的绝对优势。

外部竞争的增强和内在口碑的下滑,让张艺谋越来越爱惜自己的“羽毛”。无论《影》成功好坏,张艺谋势必会做出一个重要选择,即在更自由更宽松的环境里,仅可能得到最头部最丰厚的创作环境。

从这一点来看,“新生”的乐创显然无法满足张艺谋的硬性需求。而欢喜传媒,尽管连年亏损,累计超过14亿港元,三年市值跌去近70%。但手握一线资源,深耕内容还是有迅速扭转势头的机会。

今年,欢喜传媒参与的《后来的我们》拿下超13亿票房,后又被Netflix拿下了海外发行权。而签约导演贾樟柯的《江湖儿女》也在近日定档,从目前受追捧的热度来看,华谊、万达和诸多院线公司入局,也让其票房预期达到了一个极点。

随后,《我不是药神》、《疯狂外星人》等电影也将陆续推出。从中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签约导演均为市场“王牌”,其电影一开始就具备一定的体量级。

而从作品类型和主打元素来看,欢喜传媒对其限制程度并不高,在创作自由度上还是较为充分尊重导演的个人意愿,这一点也极为关键。

长达6年(到期可续约4年)的超长合作期,张艺谋和欢喜传媒在电影方面的合作也存在诸多交集的可能性。此外,欢喜传媒力推的“欢喜首映”也为电影二次生命的延长提供了一个契机。

其更类似于Netflix流媒体平台的模式,显然要比BAT目前更为优化。而网络模式,也被看作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欢喜传媒在电影布局上的优势,或许也是张艺谋较为看重的资源所在。对于乐创文娱而言,刚刚爬出“至暗时刻”,但张艺谋出走,似乎预示着其并没挺过“生死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