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陈伟:不是所有大投入的项目都能叫超级网综
导读:不少业内人士把2018年称为“街舞综艺元年”,从去年到目前,播出、官宣的街舞类节目,就已经五档。从流量到话题,各平台在街舞综艺上的竞争逐步进入白热化阶段,但是进一步撬动街舞文化的内容与营销价值,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纵览2018年的综艺编排,从卫视到视频平台,各家纷纷布局重力打造各类垂直类综艺节目。继2017年嘻哈大热之后,街舞又成为一种新潮流,成为各大平台和制作公司争相切入的节目主题。
不少业内人士把2018年称为“街舞综艺元年”,从去年到目前,播出、官宣的街舞类节目,就已经五档。大家纷纷把“街舞”当成综艺的新宠,期望借此能够锁定下一个爆款席位。
但实际上从2000年开始,业内就没有停止在舞蹈类节目上的探索,从《舞动奇迹》《舞林大会》《中国好舞蹈》到去年年底的上档《舞力觉醒》,节目尽管有一定的话题量和收视率,但是却一直没有诞生爆款。
眼下,从流量到话题,各平台在街舞综艺上的竞争逐步进入白热化阶段,但是爱奇艺要在《中国有嘻哈》的基础,进一步撬动街舞文化的内容与营销价值,真的有那么容易吗?
记者:在“超级网综”这个概念提出以后,整体市场规模逐步攀升,今年各个平台都计划推出自制的超级网综,在您看来,什么样的节目才能真正称得上是“超级网综”?
陈伟:从泛概念来讲,网络平台重点推出的大投入的项目都统称为超级网综。但是,我不同意或者说我不完全同意所有大投入的项目都叫超级网综。事实上,从业界的角度来看,超级网综是不是真的是超级,最后要看结果。因为我无法在一个节目没有播出前就确定它是不是超级网综。
一个项目是否够“超级”,要从创作者对于视频网站平台介质的理解、节目是否能够真正充分的在视频网站传播、以及真正实现跟用户的交互这三个层面来考量,从而看节目是否产生爆款的效果和传播价值。
记者:如今平台在做项目的时候,都是奔着超级网综去投入的,但是如何筛选哪些题材或者哪些内容是投入的重点?这一次选择“街舞”题材是出于怎样的考量?
陈伟:从我们的角度来遴选题材,还是跟着爱奇艺主要用户的需求走。目前,爱奇艺的主要用户是以35岁以下的年轻人,线上登录用户有自己的ID,通过数据和AI只能分析用户的行为,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准确的用户需求画像、行为画像和各种图谱,让我们更加容易地去把题材的选择精准化。
这一次选择“街舞”题材,一方面是这个文化本身是有大众基础的,唱歌跳舞是娱乐和综艺的主流,所以我们在说唱之后做街舞是自然而然的。另一方面,潮流文化在青年文化圈层里,不仅是一个需求本体,更是由这个需求所演化而来的对于酷、潮、燃的表达。通过用户画像的分析,年轻化的内容是这个年龄层普遍用户的一个大概率的需求,所以在选题的时候会偏向更加年轻化。
记者:目前在国内,舞蹈类的节目还没有非常成功的案例,您对“街舞”这个题材有怎样的预期?
陈伟:节目没开播之前,我无法说这一定是一个现象级的节目,但《热血街舞团》这档节目在资金投入上要大于《中国有嘻哈》,而且从开始筹备到正式录制用了半年多的时间,每一步都很扎实。可以说,每一个项目我们都力争将它打造成一个高品质的超级网综。
而我对节目的信心还在于我们的真人秀是高保真,而当你的高保真达到了一个相对极致的水准的时候,用户是可以清晰地感知出差别,而这种感知同时也会带来他的选择和印象。从这个层面来讲,在工艺水准的制作方式上,我们是领先的,因为我们有经验,实验成功过剧集式真人秀创作怎么做。
记者:目前来讲,舞蹈类的节目具体在操作上有哪些难点?会不会担心比拼的内容太专业用户看不懂?
陈伟:舞蹈类节目难出爆款,是因为音乐类节目门槛较低,大家都能哼两句,但舞蹈有门槛,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跟着跳。对于《热血街舞团》来说,我们依然采用剧集式真人秀的方式来创作,当用户以看剧的心态来看这档真人秀的时候,他就把能否看懂这个问题放一边了。
具体来说,节目的呈现构架像一部剧,所以大家看节目时的心态就不同了。就好比你不懂刑警的侦探技术,你为什么喜欢看“夏洛特”呢?因为你是在看剧。我们用剧集式真人秀的方式把需求泛化了,用户通过节目想看导师和选手是怎么样以热血和激情来做这件事。换句话说,你可以把节目当成一个12集的剧集就行了。你看剧的时候,剧集里边承载的元素到底是什么元素不重要, 你先喜欢这个剧,然后会觉得街舞有意思,想去了解。
我从来不同意在做节目的时候一定要把舞蹈的专业名词写出来,就像什么叫breaking、什么叫Hip-pop,who care?当你被剧情吸引进去了,慢慢你就明白啥意思了。就好像最开始大家也不知道什么叫Free style我们也没解释,吴亦凡一集节目里边说了三遍,大家就知道了。
记者:但是目前从大环境上来看,可以说“街舞”这一题材在市场上的惟一性和独创性已经没有了,那么节目在内容和制作上的优势是什么?
陈伟:一个字,真!我们可能是目前已经呈现出来和即将呈现的所有的街舞类别节目中最懂得真人秀的节目和用真人秀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的节目。这就是我们跟现在已有的或者已经播完的舞蹈类节目最不一样的做法,我们创造的是舞蹈真人秀!
比如说,首期节目所呈现出来的人物情感关系,热血和情怀不是演出来的,而是靠真人秀激发出来的。预告片中有一幕是王嘉尔扇自己嘴巴,那不是综艺效果,看过节目就会感觉到这是被真人秀的情感挤压出来的第一时间的反应。
记者:我们知道《中国有嘻哈》采用了剧情式真人秀的手法,这次除了延续剧情式真人秀之外,又有哪些在内容制作上的创新呢?
陈伟:首先,在内容创作上面,节目模式跟《中国有嘻哈》会有较大的区别。《中国有嘻哈》是个人战,而街舞是团进、单独战、团出,而单独战又分成两个阵营。同时街舞的承载方式和说唱的承载方式又不太一样,所以我们在做街舞节目的时候,整个从模式,视觉传达上做的更多些。
其次,我们在剧情上也做了升级上,在《中国有嘻哈》里基本没有太多团队的描写。但是街舞团是天生具有文化本身的,街舞的原始状态就是舞团,所以在团队的角度会做一些升级。我们研究每一个召集人,每一个选手,预测他们的行为反应,预测他们的情绪表达,可以说比他们自己还了解自己。同时通过赛制的设计,激发出他们竞争的欲望,以及热血与团魂。
记者:这一次节目的幕后团队的架构是怎样的?
陈伟:第一次录像连导演加编剧用了120多人。其中编剧人数占40%左右,编剧组是非常庞大的。所有的都是一对一,一个编剧、一个导演负责一个舞团。我们编剧的任务是事先与导演一起把场景设明白,把规则设明白,然后去观察选手和导师。并把他观察的感受还原给后期。之后后期复盘,由后期导演、编剧及剪辑师共同来完成他的二手创作。这一次后期制作团队有100多人,是与“嘻哈”同样级的制作团队。
记者:这两年,综艺市场招商马太效应明显,市场对于“街舞”这个题材是否予以期待,目前节目的招商情况进展如何?
陈伟:这两年综艺生产、综艺制作的招商局面确实没那么好,但我觉得这正是一个去粗取精的过程。当客户越来越知道什么是高品质的节目,什么是高品质团队的制作水准的时候,他会把他有限的广告预算投到他认为品质更好,风险更低的项目上面,这是正常的市场选择。当综艺尤其是网综进入到超级网综的时代的时候,对广告客户来讲,他的目标更清晰,项目的鉴别比以前更容易了。
对于《热血街舞团》来说,节目第一季招商仅广告就6.5亿了,而IP授权还在增加客户,我相信最终一定是远远大于现有数字的。这次我们好像破了综艺行业的很多纪录,一个节目总共要服务27个客户,包括11个身份客户加16个IP授权衍生合作客户。
记者:我们看到爱奇艺在短时间内上马了很多高级别的项目。这种内部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对于快速实现高品质节目的推出,以及工业化流程上有哪些意义?另外对于人才培养是什么样的影响?
陈伟:此前爱奇艺自有团队基本上是以小而全的工作室而存在的,相当于中等规模的制作公司的架构。在做《中国有嘻哈》时,整个改了架构,把工作室小而全的功能改掉了,工作室只保留导演、编剧和制片,其他包括宣推、运营、商务、制作等全部剥离了出来。这样,让工作室的导演、编剧以及制片人更加专注于内容的创作,以及专注于自己这个工作室所能够擅长的那部分的特点。
同时,把剥离出来的所有部门分门别类成立了四个大的中心:宣推运营部门,负责所有的宣传、媒介、BD、运营、设计等;内容营销部门,集合了所有的商务导演、商务策划等;后期制作部门,集合了我们所有的后期团队;以及把所有的线下活动运营、演出运营整个合成了一个部门。这种做法其实是为了适合S+级以上超级网综的一种打法。
这样做是跟着行业发展走的,以前都是做3000万、5000万以下体量的节目,一个工作室完全可以满足这样一个体量的建设。但是当发展到两三个亿的制作体量时,无论哪一个部门都不够用,但同时又有很多公共服务部门是浪费的。
现在变成大生产时代,就得用更细的分工和更专业化的生产方式去构架它。所以改了之后一下子把整个产能全部释放出来了,工作室只负责内容,而所有的公共服务部门来负责所有的公共服务。这样一来,无论哪个工作室现在在线上有项目,所有其他的工作室都可以拉上去支援。就像《热血街舞团》第一次录像,瞬间能够调集120多个导演过来支援,就是因为把整个节目中心的好几个工作室的导演全部调过来。而在后期录像时,舞团少了,需求量下去了,可以再把人调到别的地方。
这样就变成一个大开大合的生产方式,适合S+级以上的体量的节目。这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为了适合现在我们已经从中等体量的网综变成了超级网综的这样一个生产策略。
记者:已经连续在“说唱”、“街舞”两个品类上进行了深挖,爱奇艺在网综领域的下一个关注的点在哪里?
陈伟:从题材角度来讲,说唱和街舞,都属于青年题材的范畴,其实在这个领域里,还有很多的题材我们都在关注,并且在开发,比如机器人格斗、街头篮球、二次元、电竞等等。只要是青年人喜欢的我们都会去关注,只要是爱奇艺主体用户喜欢的需求,我们都会重点去开发。
甚至以后我们将不以工作室为单位,而是以特别开发小组的方式,把整个大中心里边所有跟这个题材有相关的同学组织起来打破部门的建制,组成一个攻坚小组。快速反应快速开发,挖掘适合年轻人喜欢的产品,然后再由经验丰富的团队把它执行。唯快不破,这在哪个行业都是这个道理。
来源:节目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