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好国产都市剧浮夸症,旅行青蛙寄来了一副药方
文丨酸酸酱
最近一股沉重的育儿危机在办公室蔓延。
办公室这边的姑娘抱着手机,一脸“我儿子真有本事”的骄傲神情,炫耀说“你看我儿子又交了一个新朋友”,而那一边却忧心忡忡地说“我家的老是独来独往,一个人在家里削木头,怕不是有自闭症。”
没有错,说的就是这只“旅行青蛙”。
朋友圈里说佛系,听取蛙声一片。就在这两周,一款来自岛国,本来是面对20—30岁女性制作的放置游戏《旅行青蛙》风靡我国,不仅迷倒了办公室里整天姨母笑的少女,连老在家的爸妈也拜倒在这个长相佛系,整天一副爱谁谁表情大眼蛙的魅力之下。
剧研君一位好朋友的老父亲,最近因为养蛙,勾起了他昔日养娃的成就感,甚至直言现在在他老人家的心中,蛙和娃的地位已然可以齐平。
旅行青蛙流行的背后隐藏着创作者对现代人心理精准的把握,当下两个不可躲避的社会现实是,中国的空巢老人和空巢青年已然发展到了新高度。
而作为一贯反映现代人生活现实的都市情感剧,是否在这个话题上有所缺席,我们创作者对社会的洞察力与这只蛙的制造者相比,差在了哪里?
养蛙游戏戳中现代人的哪些软肋?
《旅行青蛙》是日本一家游戏公司开发一种放置游戏,这类游戏采用的多是“傻瓜式”操作,玩家不需要投入到过多时间、精力,游戏会根据系统的一系列运算规自动运行得到游戏结果。
但与其他同类产品略有不同的是,《旅行青蛙》反套路,不是让用户放置用户,而是让游戏放置用户。小青蛙可以任性地把用户晾在一边,自行决定自己的行动路径。
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只要为这只青蛙准备好粮食和装备,他就会自己去旅行。他去哪儿,你无法干涉,什么时候回来也不可知。
你能做的就是像孟郊笔下的慈母“临行密密缝”,为它准备好装备和干粮,既期待它在外面领略未知的好风景,又期盼它能早点回家,玩家在游戏过程中的心情,十分类似一位独自在家等待游子的老母亲。
不管是游戏还是影视作品,文娱产品归根结底是帮人解决的是情感释放的问题,这只蛙之所以能够戳中玩家的萌点,是因为它暂时弥合了现代人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大部分玩家反映之所以喜欢玩《旅行青蛙》,是因为在游戏过程中,体会到了两种快感。
一是,母性释放的乐趣。很多玩家反映凭借这款游戏,找到了或回忆到了抚养孩子的乐趣。
二是,自我形象的投射以及理想寄托。很多年轻人之所以喜欢这只蛙,是因为这只“一个人”生活,“一个人”吃饭、看书、睡觉,“一个人”旅行,不怎么与其他人互动的青蛙,在某种程度上,其实是他们自我形象的一种投射,而同时这只蛙又能实现他们所不能,可以说走就走、任性而活。许多迫于现实压力的年轻人,期望可以逃离现实的烦恼却不可得,这只蛙正好实现他们的理想寄托。
国产影视剧缺乏对当下青年生活的真实关照
据去年淘宝根据用户购买习惯分析的一组数据显示,中国的空巢青年数量已达到5000万,集中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空巢青年”是这两年生出的一个概念,被用来形容独自生活在大城市里的青年。因为远离家人,在异地打拼,空巢青年多半时间被孤独感吞没,但又因困于感情、精力成本或者社交障碍等问题,无法甚至根本不想去经营一段长期的感情。
因此,当下所有能消弭大家孤独感的产品,都拥有着无限的想象力,正如这只任性的青蛙,在满足大家情感排泄、获得乐趣的同时,又付出极低的时间、精力成本和育儿风险,自然能获得大家的喜爱。
影视作品是时代的产物,自然要能折射一定时期的社会变迁,能一定程度上真实展现当下人生活和心理状态的作品,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观众的共鸣和社会讨论度。
但现实是,相较于韩剧、日剧编剧对社会有着精准的洞察,同样是展现年轻人男欢女爱的都市情感剧,却缺少对年轻人真实生活现状的关照,人设、剧情离地千里,套路化严重。
空巢青年不是中国的特有产物,在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也是普遍现象。但是与国产剧的滞后相比,日剧、韩剧已经把这种社会变化设置在了电视剧里,比如热播的韩剧《今生第一次》《个人主义者智英小姐》,甚至前两年的《一起用餐吧》都是把人物背景设置为空巢青年。
尽管这些剧骨子里依然是玛丽苏,但是因为人设的生活背景和观众有一定接近性,更容易让大家产生代入感。
比如《一起用餐吧》的男女主,就是一对各自在城市独居的年轻人,他们因为找不到人一起同食而烦恼,最终二人结为饭友,慢慢地发展成了一对恋人。
当然其间自然少不了一些老套的玛丽苏桥段,但人物的心理和生活贴合当下人真实的状态,因而给观众带来了不少慰藉,剧中不少金句在网络上被广为流传。
同样是作为偶像剧中必不可少的精英男主人设,中国编剧对这类群体的认知似乎只有一个认知,就是——有钱,是动辄就能让女主不用工作的霸道总裁。
而在去年热播的韩剧《今生第一次》中,男主也是一位十足的优质男,帅同时有一定经济实力,但他同样是负担着高额房贷的房奴。
他因为抵抗父母逼婚和缓解经济压力的需要,和女主协约结婚,依然十分的韩剧套路,但是因为这一点极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的人设变化,让角色有了几分可信。
在社会压力如此大的当下,很多观众看电视剧的目的多是出于娱乐的需要,都市情感偶像剧,因为强大的造梦功能,能带观众暂时逃离现实的不如意,因而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但打动人心的梦幻,必然是腾地不远、让观众认为自己可以够着的梦幻,而不是离地千里、如空中楼阁的梦幻。不然营造的不是一场梦,而是一场让大家觉得可笑的闹剧。
在感情观念上,韩剧也在发生转变,更符合现代人的主张。
近几年,随着电视剧制作成本的整体上升,国内都市情感偶像剧流行起海外取景热,动辄给男女主安排一场可有可无、对剧情推进帮助不大的海外偶遇,无论是布鲁塞尔还是比利时、布拉格,都充斥中国电视剧人辛勤的身影。
但当这些男女主出入一些高大上的场合时,你能分清这和在北京、上海拍摄有什么区别吗?
没有对真实生活的洞察,只靠金钱堆积的电视剧,除了浮夸,没有任何感动可言。
从今年开年不断调档的几部剧来说,在古装剧审查面临风险,总局鼓励现实主义创作的当下,都市题材的电视剧想必是各大影视公司近两年发力的重点。但如何能够突围,势必要在引起观众共鸣上做文章。
虽然创作者反映社会现实,并不能给出完美的答案,但是最起码要给观众留有被关照的感觉,拍一个群体首先要了解这个群体真实的状态。
事实上,凡是受欢迎的都市情感剧,都是在关照现实方面下了气力,比如去年热播的《我的前半生》探讨了中年人婚姻危机等社会话题,正在播出的《恋爱先生》虽然更偏向偶像化,但是也涉及了空巢老人、代际隔阂等话题。
或许这些探讨是蜻蜓点水式的,但最起码展现了创作者对社会的关注,多少能够引发观众的共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