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中国新闻奖打假92件:相比纸媒,广电为何成重灾区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8/2/1

来源丨传媒头条

记者30日从“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作品突出问题”新闻评议会获悉,2016年至2017年,中国记协根据对举报线索的核查情况,撤销92件“造假”问题作品的参评资格、获奖资格,其中71件是广播和电视作品。


“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作品突出问题”新闻评议会由中国记协联合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举办。会议旨在倡导新闻界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减少“造假”参评情况发生,维护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

力度空前

两年打假92件,广电作品占71件

早在2015年11 月,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的2件获奖作品也曾被撤销获奖资格。

今年3月,中国记协发布《关于撤销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情况通报》,通报称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共收到评议举报意见97条,经核查,有16件获奖作品存在重新制作编辑、重新制作导语或申报材料非播出版等情况。本届评委会主任会研究决定,撤销16件作品中国新闻奖获奖资格。


按照《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办法》(记协发[2016]1 号)第九条“处罚办法”规定,如发现本届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获奖作品有抄袭、虚假 、失实或与刊播时不一致,《推荐表》等申报材料有造假、虚报、篡改、伪造及未按规定 程序推荐、评选等违规问题,一经查实,即撤销该作品参评或获奖资格;对推荐单位和报 送单位予以警告和诫勉谈话,被诫勉谈话的推荐单位不得参加下一届该项目评选;对上述 参评作品的作者、编辑予以通报批评。

今年2017年3月,有统计显示,自2007年以来,在评 选后的公示期间,被撤销获奖资格的作品至今已达34件,第二十六届被撤销的16件占 去了近10年来的近一半数量,2016年至2017年,中国记协根据对举报线索的核查情况,撤销92件“造假”问题作品的参评资格、获奖资格,可谓力度空前。

纸媒公信力彰显

广电成中国新闻奖重灾区

2017年3月,《关于撤销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情况通报》中称,在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记协评奖办公室共收到评议举报意见97条, 经核查,有16件获奖作品存在重新制作编辑、重新制作导语或申报材料非播出版等情况。 本届评委会主任会研究决定,撤销16件作品中国新闻奖获奖资格。

此次,记者30日从“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作品突出问题”新闻评议会获悉,2016年至2017年,中国记协根据对举报线索的核查情况,撤销92件“造假”问题作品的参评资格、获奖资格,其中71件是广播和电视作品。

中国记协国内部负责人在会上介绍说,“近两年来,广播电视类参评作品出现作品内容造假,重新制作参评作品音视频,申报作品播出信息与实际不一致、参评作品指向不明确,报送作品为修改后的重播版本,无法提供作品播出原始依据等问题。”这位负责人说,违规参评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中国新闻奖评选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新闻舆论工作公信力。

相对纸媒而言,广电媒体作品已经成为重灾区,其 被通报的违规问题包括:播出时间造假、为参评重新制作、重新制作导语部分、重新编辑 、申报材料非播出版等。

杜绝新闻作品真实性问题

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加强自律

众所周知,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是许多新闻工作者的毕生奋斗目标,是新闻工作者倍加珍惜的崇高荣誉。

针对这些情况,来自业界、学界的专家学者及各中国新闻奖报送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在会上展开了评议和交流。与会专家认为,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加强自律。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陈绚、吴兢等建议,要从加强职业道德和操守的角度防范违规事件。


中国记协主席张研农表示,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两奖”评选的权威性和公平公正性,需要全国新闻界、新闻工作者的共同维护。要高度重视新闻评奖工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新闻作品出现真实性的问题,切实提高评奖的权威性与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