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可逃?电视人要面对的“十大焦虑”
文丨小兰
原标题丨电视人要面对的“十大焦虑”
电视人正是这样,曾经的辉煌还历历在目,怎么一眨眼,世界就变了?正如轰然倒塌的“诺基亚”帝国的老总把集团卖给微软时说的一句话“我们不知道做错了什么,但是我们就是输了。”
近日,《歌手》总导演洪涛在节目录制时潸然泪下的一段视频流出,因为不少网友表示阵容平平,没太多惊喜。首期录制现场,洪涛泪洒现场,他坦言:“我只能说我尽力了。 有很多网传的大家期待的歌手,我们真的在尽力(邀请), 我只能这样说。”随后他也对本季加盟歌手表达了感激之情。
《歌手》作为湖南卫视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所能调动的资源是普通的电视台所难以企及的,即便如此,洪涛还是哭了。媒介竞争环境巨变,传统电视人的焦虑感陡增,要如何面对和化解这些焦虑呢?
行业衰退:收入下降,职业规划面临重大抉择
近两年,唱衰传统电视成了整个行业“共识”,尤其是自媒体大号,收视率为零、电视频道停播等文章都动辄10万+。
的确,随着视频网站、直播、短视频等视频新媒体的兴起,观众被分流,广告收入被分化,尽管传统电视行业在努力的推进媒体融合,推进新媒体建设,但也确实需要正确面对行业式微的现状。身处其中的电视人的愤懑与不甘心可想而知。
刚刚进入电视行业的年轻人,还有很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在电视台接受一段时间的“行业技能培训”之后,完全可以轻松的转入新媒体。
但对于已近中年的大部分电视人而言,就有点惊慌失措了。一方面行业式微,收入大幅下降是事实,曾经以为会在电视台生活一辈子的电视人,突然意识到这似乎不太可能了。于是,电视人的朋友圈中总有几个做微商的同事。
另一方面,虽然市场上诱惑巨大,但是否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就不一定了。那些在体制内相对舒适的日子里度过了半生的电视人,还有能力面对市场上的惊涛骇浪吗?职业生涯规划的重新调整,只是说起来轻巧。
职业发展:缺乏上升通道,缺乏技能拓展
部分传统电视台管理体制和机制依然比较落后,员工除了行政职务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上升通道,而领导岗位肯定是有限的。而且,部分电视台依然是“能上不能下”的管理模式,压制了大量年轻人的上升空间。
目前,据了解,在部分电视台出现人才和领导层“青黄不接”的情况,一方面大量领导岗位的人年龄偏大,而另一方面,年轻人没有得到领导岗位的锻炼,导致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何谈传承与发展?
新闻理想:坚持新闻专业主义却不及自媒体大号动动手指
1999年,《南方周末》的一篇新年献词曾经激发了多少人的新闻理想,“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
可如今,流着泪、流着汗采编来的部分稿件却不及一篇自媒体大号动动手指撩拨你的文章。据了解,自媒体“咪蒙”的广告报价到了68万/条,就连“咪蒙”的助理都月薪5万了,这让很多传统电视人理解不了。
观众迁徙:找不到观众,不理解观众
新媒体的崛起,对电视最大的冲击就是曾经一家老小围坐在电视机旁的那么忠实的观众一夜之间就不见了。尤其是年轻观众,谁还正经看电视?
电视人经常看着一路下滑的收视率,一脸懵懂的在想,观众去哪了?观众怎么会喜欢这种节目?观众为什么不喜欢我的节目?观众到底怎么啦,我这么好的节目都不看?
“罗胖”罗振宇在2017“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提到,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受众,是拥有这种高强度、强刺激、多通道的信息接受技术的。他们这一代孩子,大脑的接受信息的带宽,跟我们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传统电视人即将要面对的一代人,也是现在的电视人弄不懂的一代人。
节目创新:精心研发的节目模式瞬间被模仿
面对着不断更新换代的受众口味变化,电视节目创新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否则就会进入“衰退”周期,饭碗难保。但创新哪那么容易,受众每天面对那么多的视频内容,要怎样的精致和用心才能博得他们“会心一笑”呢?
好不容易熬心费力的拼凑出了一个节目创意,而且,一不小心,节目的效果还挺好,这个时候也不用那么开心。
因为,不出几个月,保准有模仿的节目出现,比你的明星更大牌,比你的道具更精致,比你的剧本更完善,于是“李鬼”战胜了“李逵”,一哄而上,吃干砸净之后,再一哄而散。电视人又要熬心费力的想下一个节目创意了。
收视率:紧箍咒般的考核指标下,电视人难以遁形
目标考核几乎是多数电视台常用的管理模式,节目有创收指标,有收视率指标,有观众和专家的评价指标等,各占一定的比例,任何一项不达标,轻者扣绩效,重者影响职位和升迁。再加上近年来传说中的收视率造假风波时有出现,更让电视人无所是从了。
新媒体时代到来,“微博、微信”的粉丝量和影响力,APP的下载量等新媒体融合推进数据,又成为了传统电视人新的紧箍咒。
请明星:没钱请不起明星,请来了明星又怕出事
明星真人秀大热的前些日子,节目中没有明星出现都不好意思面对观众和金主爸爸了。有的时候,金主爸爸们点名要哪个明星,否则就取消合作。因此,没钱请不起明星的节目就悲催了。
有数据显示,高收视节目中,全明星阵容为主的综艺节目占到74%。网综也是如此,77%要依赖大明星。部分节目超过三分之二的预算落入明星手中。近期,“限星令”终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象。
但是,有钱请来了明星并不是万事大吉了。你怎么知道哪天他会不会出轨?会不会发表不正当言论?会不会被翻出什么黑历史?会不会吸毒?会不会酒驾?一旦明星出事儿,轻者要删掉该明星所有的参演内容,重者节目被殃及遭到封杀。这真是招谁惹谁了?还是运气太差?
电视剧:买不起好剧,买了新剧收视不好
目前,大多数电视频道的创收和收视依然对电视剧有极高的依赖程度,但近年来电视剧价格飙升,视频网站又在全力推行“先网后台”,超级网剧也是流量与口碑兼备。
很多台都已经买不起好剧了,甚至有的台买不起任何一部新剧了。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卫视的黄金档全年都没有播出任何一部新剧。
即使有钱买了一部新剧,但收视效果也难以确保,可能是剧集注水过于严重,也可能是制作过于粗糙,直接“抠图”了,还有可能是某个明星不招人喜欢,还可能是剧集中含有“手撕鬼子”等桥段,直接就不让播了。总之,就是一个坑接着一个坑。
创收:金主爸爸转投了他人的怀抱
金主爸爸们的嫌弃是最让电视人痛苦的,毕竟没了金主爸爸的青睐,还怎么吃饭?
赞助商们排着队、拿着钱、抢着投资综艺的黄金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多个卫视推介的节目沦为“PPT节目”。很多节目的冠名,包括一线卫视,都很难卖出理想的价格。
对于相对边缘的省级地面频道以及城市台而言,广告创收的形式更为严峻,除了大幅增加地面推广活动之外,播出大量广告专题成了不得已的选择。部分频道的非黄金时段,甚至采用了一集剧+一个广告专题的编排方式。
思维方式僵化:缺乏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人之所以沦落至此的根本原因在于深入骨髓的传统基因与这个需要互联网思维的时代明显不符。可以说,如果不进行思维方式的更新迭代,传统电视人很难有所突破。
近年来,传统电视的转型之路不见大的成效,有人说是体制束缚的原因,有人说是缺少资金的原因,但归根结底,缺少互联网思维的传统基因才是导致传统电视转型之路异常艰难的关键。
用户思维、简约思维、极致思维、迭代思维、流量思维、社会化思维、大数据思维、平台思维、跨界思维等这个时代最需要的互联网思维方式,很难进入到传统电视人已经僵化了的思维方式中。
当然,抱怨和唠叨不解决任何问题,更缓解不了传统电视人的焦虑,目前最需要做的就是面对现实。
首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和拓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认知升级,随时具备可以“换道超车”的能力。
其次,要重新创造和发现电视的价值,在内容变现的黄金时代,传统电视完全可以探索新的盈利模式,为电视的价值做加法。
再次,要重新认识受众,重新思考电视与受众之间的关系,探索能更高效率为受众服务的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电视的面临的问题。
最后,拥抱变革,拥抱新生事物,以开放的心态,向新媒体学习,取长补短。
请电视人相信,努力才会迎来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