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国产片大利好?种种迹象表明国产电影或将全年保护
文丨达伦糕
2017年马上就要过去,中国电影票房超过500亿的同时,这几天已经超过540亿,眼看着有望冲击550亿大关。
一部现象级的国产电影彻底改变了整年全国票房的走势。
山雨欲来,作为一个关键的政治经济重新洗牌的2017年,各方的声音和迹象似乎为2018年的电影市场确定了一大基调:国产电影的票房增长或许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支持。
中美电影协议已于2017年到期,如果重新谈判的结果很可能是更多好莱坞大片进入中国,2018年内地票房的比重是否会更倾向好莱坞大片呢?
笔者认为恰恰相反,种种迹象表明,2018年国产片的前景可能将会前所未有的乐观。
从“文化自信”,到国产片播放影院的奖励,再到张艺谋的呼声
“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名片”,“构建中国电影的文化软实力”,种种来自高层的声音表明,2018年的中国电影票房市场对于国产电影的支持,鼓励,或者保护将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发展的”主基调“决定了市场的根本走向。
”发扬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体现在通过电影传达文化自信,并彰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影发展之路”。
在2017年末确认的主基调下,2018年国产电影票房无疑将有新的助力。
主基调的确立已经在许多政策的具体实施层面得到了具体体现。12月14日,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会办公室根据财政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最新文件指示发布了《关于奖励放映国产影片成绩突出影院的通知》(电专办字【2017】41号),对放映国产影片成绩突出的影院继续给予奖励。
这一通知的目标被定为:“推动我国电影事业繁荣发展,鼓励影院放映国产影片”。
具体来看,对于放映国产影片票房收入占票房收入55%以上的影院,将按3个档次给予奖励。其中一档,比例66%(含)以上,将按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上缴到中央的电影专项资金的比例奖励100%;二档,比例60%(含)—66%,将按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上缴到中央的电影专项资金的比例奖励75%;三档,比例55%(含)—60%,将按国产影片票房收入上缴到中央的电影专项资金的比例奖励50%。
简单来说,这一政策无形中鼓励影院将国产票房提高到至少55%的比例,如果能够达到60%以上,那是更妙。
获得的奖励将是影院原本需要上缴到电影专项资金的款项,众所周知,影院按照规定每部影片都应该上缴5%的票房给到电影专项资金。
现在有了这一鼓励政策,那么影院就完全有可能省下每部影片5%的票房放到自己的收入池中。
从理论上来说,电影局间接释放出了一个理想的国产片票房占比:至少55%,上看66%。
截止到2017年12月,因为《战狼2》的突出表现,现阶段国产电影的票房比例已经达到了52.4%。
“2018年或许可以更上一层楼”。这样的意思很明显。
无独有偶,就在不久前,大导演张艺谋通过《纽约时报》从一个侧面也给了国产电影一击强心剂。
12月4日,《纽约时报》刊登了张艺谋的文章What Hollywood Looks Like From China(中国如何看待好莱坞?)。 在文章中,张艺谋直言:“中国观众给好莱坞提供了巨额利润,但反过来,中国的电影却不得不在好莱坞阴影下挣扎求存”。
“在好莱坞大片的阴影下,中国的国产电影常常要面对巨大挑战。我们理应考虑对中国电影传统的传承,也要考虑失去独特价值观和美学的潜在风险”。
纵观张艺谋的文章,通篇表达的隐忧就是好莱坞在国内赚取了大量的票房,挤压了国产电影的空间;同时中国电影在北美的表现却状况凄惨。
投稿《纽约时报》这样的举动往往别有深意,这样的传播效应和意义不仅仅在于能够辐射北美地区的广大读者群,其背后更有深层次的”国际公关“效应。限于篇幅,笔者不再过度挖掘,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看到这里,2017岁末似乎是山雨欲来。无论是来自上层的呼声与宏观指导,还是来自执行部门的具体措施,再到一线导演的海外疾呼,似乎都在传达着同样的一个声音:国产片需要在和好莱坞大片的竞争中占据更多的空间。
“国产片保护月”过渡到“国产片保护年”?
众所周知,一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就一直在通过各种措施保护国产电影,其中最深远最著名的措施的无疑是“国产片保护月”。
其实,笔者做了一些搜索,在所有可以查到的相关官方文件中,从未直接出现过“国产电影保护月”这个专属名词。这一说法实际上是来自于官方的“口头意见”与媒体的舆论解读。
2006年,一篇名为《“国产电影保护月”沈阳遇冷引发议论》的文章中曾经转述:“‘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国家电影局从扶植国产电影的角度考虑,2004年口头下达的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的通知,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期间(补充:后来已经延长至整个6-8月的暑期档),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这段时间则被媒体和业界称为‘国产电影保护月’”。
尽管没有官方认可,“国产保护月”从来不是什么新鲜的秘密,但既然摆不上台面,官方又不承认,从业者只能从排片中看出端倪,尤其是暑期档的排片情况。
从实操层面来说,“国产片保护月”理论上确实不需要什么官方授权,因为决定进口影片在什么时候上映的权力集中在中影手里。制造一个“国产片保护月”其实很简单,只要中影在这段时期内不排进口大片,这段时期就是名副其实“保护月”。
由此可见,十几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在努力保护国产电影,但是两个因素制约了这一保护:
1)国产电影本身的羽翼未丰,现象级的“周星驰系”电影,“冯小刚系”电影,以及诸如《捉妖记》,《寻龙诀》,《战狼2》这样的爆款毕竟不是常态,就算有了保护月,自己的电影不争气,还是不能达到理想目标。
2)中国影院也有盈利压力,中国票房也有宏观指标需求。影院如果发现好莱坞大片能够赚取更多票房,出于盈利考虑,还是会把更多排片给到海外大片来保证收入;另一方面,对于“官方”来说,电影市场的不断扩大也是必须考量的因素,如果一味地打压好莱坞大片,难免会有使得整年票房缩水的风险,这一“业绩”考量也是当局不得不权衡的。
然而,2017年是个分水岭,国产片保护月或许将在明年演变成“国产片保护年”。
《战狼2》的成功无疑是一大强心剂,让人看到了国产片完胜好莱坞大片的可能。在中国经济特有的“标杆效应”思维下,无疑2018年从官方到媒体都会期望有更多的《战狼2》能够涌现,在这样的思维指引下,某些好莱坞大片可能就要做出必要的牺牲了。
由于进口片大年的冲击,前三个季度国产片(如果除去《战狼2》的特异现象),票房比重缩至49.77%,这与官方默认与期望的55%还是存在差距。前文提到的电影专项基金管理办法的新规定对影院的奖励份额,比2016年开始实施的奖励提高了一倍,且奖励范围也放宽了许多,说明国家对于国产片扶持力度也将持续加倍。
毕竟55%是底线,如果能够上升到60%,甚至66%,对于“官方”还有国产电影公司都是极大的利好。
另一方面,2018 WTO重新协商的紧迫性或许将使得国产电影的保护变本加厉。“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好莱坞电影的进口数量真的要显著提高,甚至如一些媒体解读的将全面无限制的开放的话,中国电影最好的保护方法无疑就是“武装到牙齿”,让国产电影通过其他方式站在一个有利的位置,保证既有的国产片票房的比例能够“不降反升”。
当然,种种迹象表明,好莱坞对于中国的保护政策似乎已经有所准备,也许还有一些“反制”措施即将上演。
结尾:一场博弈似乎将在2018上演
早在2014年当中国电影放映发行协会开始公布多家影院违规偷票房的不良行为时,好莱坞就一片叫好。
《好莱坞报道者》直言,“严打票房造假对好莱坞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出来的票房数据更为可靠。”
这看似是一场对于票房数据的审计,其实背后是好莱坞的潜台词:好莱坞电影在中国的票房理应获得更多,现在到手的钱少算了。
今年10月,好莱坞雇佣普华永道对引进内地的好莱坞电影票房进行重新审计。原本被视为正常审计的“例行工作”竟揪出内地瞒报票房9%的丑闻,好莱坞预计损失2.6亿元人民币。
2017年到2018年之间,对于中国电影算是重大的转折期,尤其是处于中美关于电影配额谈判的关键期,一旦普华永道此次查出中国瞒报票房后,可能会成为好莱坞提高票房分账比例的重要砝码,砝码争取的利益说白了就是:有更多的好莱坞电影可以在中国上映并且能够获得更高的票房。
无疑,这样的诉求与上层、总局、张艺谋们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2018年国产电影希望全面丰收,2018年好莱坞大片又希望能够在华扩大收益:一场博弈似乎在所难免。
这样的博弈境界未免有点高了,我们就此打住。
对于2018的票房我们只能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