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韵味|方寸之间斗才情——苏州折扇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渐渐升高的气温,是否想拿起一把折扇,轻轻拂动,便是凉风习习。女子持扇,雍容和雅;男子执扇,儒雅敦厚。风雅与古韵,尽在这折扇之间,轻轻折起,画面流动。

有那么一个时期,世情和风雅的界限泯灭了。

属于文人雅士专属的折扇开始下沉:本应该提沈周的字,绘唐伯虎画的折扇扇面,被地摊小广告代替。于是,被丰子恺先生称为“在中国是特别发达的一种书画形式”,专门用来秀才情、说风雅的折扇,变成了“中国广为流传的一种本土宣传方式”。年长日久,以至于让很多人认为,小广告才是折扇的本来面貌。

然而,还有很多人,却依然保存着关于折扇风雅的记忆。而苏州的折扇艺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特别的群体。因而,时到今日,当我们寻访苏州时,依然能找到那些被称之为“袖怀雅物”的折扇。

王健扇庄

苏州车水马龙的西北街与赫赫有名的桃花坞大街一脉相通,这儿是苏州传统的工艺品集散地。

苏绣、缂丝的店铺谈不上鳞次栉比,却会不时的跃入眼帘;随处可见红木、竹雕作坊,甚至还有桃花坞年画博物馆,每一家店面都气派张扬,扇庄一路走来,也出现过不下四五家。几经留意,却也未见得“王健扇庄”的踪迹,后借由网络地图才慢慢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早上九点的扇庄大门紧闭,垂下的竹帘似乎就这样将扇庄和外面的世界隔绝开来。里面工作室不大,只有两个房间,前面房间是茶室,摆放着形状各异的紫砂壶——这是王健招徕顾客的空间;后面房间里塞进了一个硕大的木桌,桌面摆放着长短不一的竹条——这儿便是王健和折扇交谈的地方。工作室维持着前店后厂的格局,这是苏州手艺人延续了数百年的模式。

与其说这是一个工作室,不如说是王健修身养性的地方。工作室虽然身在闹市却无人问,使他有足够多的空闲时间来打磨他的作品。这种设置,也有王健刻意而为之的成分:王健一年只出手做十把折扇,但是他的折扇每一把都匠心独具,从创意、设计到工艺,每一把都不重样。

苏扇之骨——竹

王健就这样在自己的扇庄中,常常是与一只紫砂壶、一壶碧螺春相伴,品茶、赏花、听露,用时间酝酿、用心灵运思,空间中弥散的浓烈刺鼻味道却对他没有丝毫影响。

听师傅说,这是煮明矾的味道,梅雨季节,不用明矾熏蒸,做扇骨的竹片、做扇面的宣纸都很容易上霉。对于竹人来说,竹子就是宝贝,竹子之于竹人,比竹子之于熊猫还珍贵。如果竹子发霉了,竹人再心灵手巧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竹人可以分为两种:其一曰竹工,做竹蒸笼、竹簸箕、竹篮之流,为了使生活更方便而加工竹子;其一曰竹艺,做扇骨、笔筒、竹刻之类,为了提高生活品味而把竹子制成艺术品。前者把竹作为一种工,利用是竹的自然属性;后者,把竹作为一种艺,把竹虚心、有节、挺拔、常青的属性人格化,因而让竹变成了风雅的代名。

制扇骨很神奇,几片简单的竹片下去,就会变戏法一般变出复杂的扇骨。在扇骨上可以刀刻花鸟虫鱼,在扇面上可以笔绘水墨山水,艺术一点不输红木雕刻!而且纸扇看起来很复杂,干这行一时半会儿钻不透,可以玩得很尽性。

要制成水磨玉竹折扇,首先要选用水煮后放置8年的玉竹为原料,再用木贼草蘸水后细细打磨,用砂纸打磨虽然方便快捷,但是打磨出来的竹骨缺乏细致温润感,而水磨玉竹折扇之所以为文人雅士喜爱,正是因为用水磨法打磨出来的竹骨如玉一般温润光泽,符合古人“君子比德如玉”的寓意!

苏扇之心——晒

老宅有七八个房间,但其中的三四个已摆满了材料,制扇的十几道工序就被塞进了有限的几个房间。制扇时,多个工序是同时进行的,但不同的工序对气候的要求各不相同。譬如竹料需要干燥,但扇面要求湿润,因此作坊不采取人工降温措施,全凭房间自己调节气候。今天,老宅把气候调节成桑拿模式,师徒三人成扛不住,储存的材料更是受不了。

当磨好竹片后,王健让徒弟把竹片编成一个个的竹蜻蜓在天井中的石凳上晾晒,他自己把开仓库门,抽出一根根竹子细心查看,就如同欧洲古堡中的公爵在检查贮藏的红酒。由于近期天气湿热,很多竹子都已经开裂发霉。霉菌爬上斑竹,在竹子表面上撒了一层白点,让斑竹上的花纹显得份外斑驳。

“一寸斑竹四两金啊!”徒弟赶过来后,看到报废的斑竹后发出一声叹息!“这次还不错,只有一小部分报废,我第一次存材料时,8年后,开始制扇时,发现能用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王健一个劲地安慰徒弟:“现在是在做基因筛选,如果现在没报废,在扇子制成后再发霉开裂,那我们的招牌就毁了!经过整整8年筛选后,还幸存下来的,制成折扇的,存世至少100年没问题!”

同是怜扇人,清风入且深

王健扇庄用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诠释着折扇的真谛,将一份对于苏州折扇的感情沉浸心中,待时间发酵,经双手打磨,便是精品。同样是一份情,有人喜欢钻进故纸堆中,追根溯源、刨根问底,用文字来传递,“最江苏”向您推荐赵羽主编的《怀袖雅物——苏州折扇》。

1函5册的《怀袖雅物——苏州折扇》,详细记录了苏州折扇艺术的发展演变和文化传承,文字内容本着平实、确凿、简练的风格,对折扇的历史、技法、艺术进行描述和记录;图片以还原貌为第一要务,兼备雅致的设计气息,精致的印刷工艺。

全书共分五卷:第一卷“通释”,总体性阐述苏州折扇的起源发展、工艺技术等,旨在对苏州折扇的历史沿革作全面的鸟瞰式的梳理。第二卷“扇骨”,从材质、造型、装饰等角度,对苏州折扇之扇骨的制作工艺,作全面的考察与记录,包括对扇骨制作工具、工序的梳理,亦有对扇骨制作工艺当代传承人的记录。

第三卷“扇刻”,精心遴选明清至今近400件扇刻精品,按竹刻工艺的不同,分门别类进行品鉴,阐述其精细的雕刻工序,突出工艺特色。第四卷“扇面”,在记录扇面制作工艺的同时,对苏州折扇之独有的“花式扇面”、“文人扇面”、“状元扇面”进行了翔实考释。第五卷“苏州竹人录?文抄”则收集历代苏州折扇制作艺人资料和部分题咏苏州折扇的诗词歌赋。

《怀袖雅物——苏州折扇》图文并茂,几乎所有作品图片都是实物拍摄。第二、三卷将实物图片按原尺寸呈示,第四卷根据篇幅内容略作缩小或部分放大,在详细介绍制扇过程时尽量表现真实、自然的风物,集知识性、欣赏性、收藏性于一体。

(文字部分引用国家地理微信公众号、江南时报)

【最江苏】:第一时间发布、解读江苏最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民生动态,用原创荡涤纷杂,用思想解读资讯,用情怀传递观点。

※欢迎关注“最江苏”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uijiangsu)←长按复制,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