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牌速生速死,已收割不动“年轻韭菜”
不知道大家在看抖音时会不会被一些音乐拉回到过往的回忆里。
仔细想想,似乎我们的一切都在快速变化着,而最明显的,便是着装。
本期小印就带大家坐上时光机,回顾那些我们曾热烈追逐过的时装~
AJ “炒鞋热”消失
当时被平台炒得热火的AJ1系列球鞋,似乎在短视频平台早已销声匿迹了。
再去看售卖平台,当年被炒得“天价”的千元起步的鞋子,价格也逐步遇冷。
只有在特定的节假日会略有浮动,但都在合理的区间内。
当年,随着《中国有嘻哈》的火热,大家对街头文化潮流趋之若鹜,产生了许多所谓的“潮流”穿搭。
同时,一批带有“高街”“街头”“嘻哈”元素的品牌走进了大家的世界。
但实际上,AJ其实是以“空中飞人”Air Jordan命名的实战篮球鞋。
现在所出的AJ球鞋有一些是既往出品的球鞋为版图而做,带有retro字样的复刻再贩,基本上是一种“情怀营销”。
而伴随着限量售卖的饥饿营销、明星带货以及嘻哈综艺的风靡,AJ乘着短视频平台的风窜遍大江南北。
侃爷亲手操刀设计的椰子和吴建豪设计的xVESSEL都随着球鞋文化的火热而爆火。
尽管并不是所有人都了解篮球情结,但依旧有许多人跟随大流而选择这类所谓的“潮牌”。
一时间,所谓的“炒鞋”商业拔地而起。
但是随着我们进入口罩纪元,人们对生活的关注逐渐从时尚穿搭转移到了生存物资的积累,人们对潮流鞋款购买力下降,饥饿营销便不再受用。
线下门店的大量关闭、企业重组以及棉花辱华事件等,都使得品牌销量与形象大大受挫。
阿迪达斯割肉卖出“养子”锐步,耐克市值大幅缩水,众多鞋贩子“倒闭”,而长期只有颜色改变而设计不变的复刻球鞋终于让人陷入审美疲劳。
至此,大部分“潮鞋”都不再是一秒空。
时间再往回退,消失的也不仅仅是“潮鞋”。
“Supreme教”的落寞
曾被大家调侃的标志一贴,“倾家荡产”的轻奢潮牌Supreme也逐渐不被大家提及。
1995年,电影《KIDS》风靡荧幕,讲述一群在艾滋年代的纽约滑板少年,他们沉溺毒品和性,身无分文,浑浑噩噩。
在街头文化的全盛时期,早期的Supreme也仅仅是服务于滑板青年群体,有着极高的客户粘度与品牌“纯度”。
就连店铺的装潢设计也采用了较为空阔的大厅与四周壁式陈列,方便滑板用户直接滑入进入选购。
早期的Supreme,是一个滑板文化中心。
后由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以及余文乐、陈冠希等一系列时尚博主带入而逐步走进中国市场。
明星大V和很多奢侈品牌都来与Supreme联名。加上Supreme的产品数量少、全球的销售渠道也极其有限。
小众独立而高活跃度的Supreme,仿佛宗教魔力一般深入人心。
而如今的Supreme被旗下拥有The North Face等众多知名品牌的VF集团,以21亿美元价格正式收入麾下。
成也小众,败也小众。
仅仅靠着品牌知名度附加值却不考虑美观设计的Supreme,在自媒体时代的营销中,被万物皆可Supreme的土味文化逐渐拉下神坛。
鲨鱼x猿人头BAPE走向下坡
有那么一件外套,它的帽子是鲨鱼的样式,总会让人有一个疑惑:它能不能拉到顶?
藤原浩的助手NIGO作为BAPE的创意总监,最开始走的是原宿风的路子。
原宿风,指的是日本原宿街头色彩丰富的青年打扮。(非主流杀马特是它的变形。)
而BAPE的经典三大件便是猿人头 迷彩 鲨鱼。
其中猿人头A Bathing Ape意为泡澡的猴子,设计师称此为暗讽年轻人的现状。而迷彩与鲨鱼则是从战机中找到的灵感,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成为一大特色。
在千禧年间,带货王木村拓哉身着BAPE的外套,让此品牌走红亚洲。后又与陈冠希的自品牌CLOT联名合作推出中式唐装设计,试图深入中国市场。
而在NIGO离开之后,BAPE的经营逐步散架,其设计还多次深陷“抄袭门”。近几年内关闭了多个的线下门店,甚至还曾发布过停业通知。
香港集团I.T在收购BAPE之后试图扩张BAPE的版图,但由于“潮牌”独特的定位,BAPE始终坚持的个性设计不能被所有人都买账。
即便死忠粉有再多,BAPE也会面临一代粉丝长大离去的局面。
从现在往回看20年,BAPE的设计依旧是相似的。要么创新设计思路,要么走复古路线,而BAPE选择的是疯狂与其他品牌联名来保证知名度,但都收效甚微。
在设计质量逐步下滑的现在,BAPE走下潮流的竞技场也是不可避免的结局。
加州的Stüssy的风不再吹动
时间再往回倒退到80s。
街头潮牌里最不能丢下的老潮牌斯图西似乎也和它的年龄一样,与年轻人渐行渐远了。
当Stussy还在加州的海浪上飘荡的时候,可能不曾想过,有朝一日他的名字会经历被万人追捧又到了市场沉浮的境地。
原本应该在冲浪博览会上售卖浪板的他,发现反而是随板赠送的签名t恤收到了大量的订单,于是,发现挣钱真香的他开启了服装业的商业帝国。
在80-90年代的世纪之交,美国作为一个时代标签感十足的国家,充斥着各种新鲜事物与标签化的亚文化群体。
摇滚、嘻哈、违禁药物等等充斥着“垮掉的一代”的生活,让斯图西出圈的也正是标签化的打造。
在那个年代,还没有哪个公司创造属于自己的棒球帽,除了斯图西。
作为亚文化萌芽期的品牌,斯图西没有局限于标志固化,而是推出更多的拼贴元素。
但随着后期的摇滚朋克文化逐步兴起,斯图西在舒适圈中还未反应过来,便被后浪拍在了沙滩上。
人们开始追逐铆钉、金属等元素,日系潮牌等其他竞品也相继出世,斯图西的老爷子没有像其他潮牌那样考虑改变还是顺应,而是出手。
在卖掉股份之后,老爷子便开启了他的“躺平”生活,而转手后的斯图西也在市场中逐渐隐退。
直到2010年重出江湖,而那时候的竞争早已不再是斯图西坐镇东山了。
国潮们都去哪儿了?
说了那么久的国外潮牌,还要提问一句,我们当年大街小巷都能见到的服装品牌——美特斯邦威、以纯等等,它们又都去了哪儿?
我依稀记得,高中时期还看到过奶茶爱好者周董代言的美特斯邦威,电视广告位它也曾是常客。
还有流星雨的经典语录:“今天,端木带我去了美特斯邦威,挑了很多衣服和鞋。照镜子的时候,我都快认不出自己了。”
“不走寻常路”——美特斯邦威。(死去的回忆开始攻击我。)
这个1995年成立的品牌,从一开始就确定了自己的定位——年轻群体、休闲风格,在2009年又取得了《变形金刚2》的形象授权,成为了第一个在好莱坞电影中做植入的中国品牌。
美特斯邦威通过加盟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铺网,门店甚至超过5千家,一度成为一代青年心中的“名牌”。
而在2010年之后,随着ZARA、H&M等海外快时尚品牌进入分羹,极大刺激了国内时尚选购态度。
从研发设计再到面料选材,国产品牌被这些来自日本、西班牙等国家的海外时尚所吊打。
而美特斯邦威在学习国外快时尚的路上,反而东施效颦了起来,最终惨遭降维打击。加上与国外快时尚的价格相似,美特斯邦威过半数的门店关闭,在角逐中逐步退出擂台。
而这其中不能缺少的还有电商时代的冲击。
事实上,以纯、达芙妮、森马等时代的眼泪都曾试图挤入电商赛道。
而在2016年,达芙妮关闭零售业务的消息登上热搜,终究成为了一代人记忆的底色。
而以纯为了保障线上线下价格一致,关闭了线上售货渠道,另外开拓了A-21的新线上零售支线品牌。
同时,为了保障售卖预期,设计逐渐走向优衣库风格为主的基础款。
森马则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中,跳出相互抄袭的怪圈,选择独立设计,选择更偏向韩式的休闲风格,同时代言人均为当红青春少女少男(例如:利路修),保住了品牌地位。
国产的不行,当年进入大陆的港派三巨头——佐丹奴、班尼路、Jeanswest真维斯也跌落神坛。
班尼路关闭千位门店,下沉三四线城市,佐丹奴营收惨淡,遭遇“中年危机”。其中最惨的真维斯,其母企业最后竟落得破产清算的境地。
曾经一条裤子一两百,高呼“真我、真情、真维斯”的牛仔裤之王,如今在电商界以低廉价格来竞争,不得不让人唏嘘。
实际上,真维斯首个开启电商零售大体量的品牌,但是它却将电商零售作为“去库存”的一个小技巧。
最终这样怠慢顾客的品牌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在潮流圈里,群体归属需要、自我意识觉醒、标识阶层符号是年轻人购买潮牌的三个内在动机。
而商业规模的扩大,必然也会导致品牌归属感被稀释。
所谓的潮流品牌们,都不得不在顺应改变还是坚持自我的天平上艰难抉择。
除了上文提及的品牌,还有许多的品牌走在消亡的路上,但也有品牌做到了历久弥新。
这些历久弥新的品牌大多不是因为产品设计有多大胆,而是通过营销的方式来留住标签。
就好像我们曾都认为Valentino的铆钉系列产品会快速消失,但人家却至今都被许多“名媛”所追捧。
设计品质不能说有多优秀,但在数字媒体时代,短时期的曝光似乎比产品本身更重要。
具有周期性的时尚曝光,使得品牌不得不持续推出具有“前卫性”的产品,还要在推新季的空档,分出精力保证数字内容的新鲜度。
作为终端消费者的我们,争先恐后地去评判什么更in,什么out了,但始终都没能得出明确的定义。
正如莱佛定律那样——总有某些品味和趋势会重复再生。
如今流行的千禧辣妹装、亚比风、古着无不在显示着潮流的波动前行。
没人明白这一切会在什么时候开始,又会在哪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