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日历的变迁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文/石志新

春节前,市区一家邮政储蓄网点的工作人员打来电话,问我要不要对联和挂历,我楞了一下神,猛然反应过来:啊!这是对存款客户的一种回馈。

我取回来一看,是一副极为普通的春联,一个广告挂历,虽然不精致华贵,图案色彩也不算鲜艳,但毕竟是商家送给客户的一份“年礼”。

近几年,纪检监察部门抓“四风”问题丝毫不松懈,早些年公款送礼的现象早已荡然无存。以日历为例,最多的时候,连朋友“送”单位“发”,一年能收到十几本,后来,挂历不发了,单位内部为每人发一本小台历,再后来台历也不发了。现在,商家送一本小小的广告挂历也觉得稀罕,毕竟物以稀为贵。

进入互联网时代,各种形式的电子日历也应运而生,最常见的每个人的智能手机屏幕上都设置有日历,有些人也喜欢去网上把日历壁纸下载到桌面上,还有一些商家,把日历印制在各种商品的外包装上等等。

各种形式的电子日历也好,商品外包装上的日历也罢,无论从实用性,还是从纪念意义的角度来看,都代替不了单纯的纸质版的实物日历,包括带广告性质的挂历、办公桌上的台历、挂在墙上的小日历等。

关于挂历,印象最深的是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记得那一年我从部队回老家过春节,带回来一本87版红楼梦人物肖像挂历,全家人都很稀罕,那金陵十二钗的一幅幅人物原型,就像一幅幅年画,现在回忆起来还记忆犹新。

在体制内工作这么些年,也许是由于前些年,每到元旦春节来临,依赖单位发或朋友送挂历台历已成习惯的缘故,近年来,单位不发也没人送了,心里多少还有些空落落的。好在智能手机电脑上都有电子日历,即便单位不发也没人送了,自己也不会单独去买了。

实际上,在一些农村,不少人还保留着过年买一本新日历的习惯,老家的老父亲每年都要买一个小日历挂在墙上,因为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也没有电脑,更没有单位“发”,没有人“送”,要记住哪一天要干啥,哪一天干了啥,最好的办法就是买一个小日历做“记事本”用。

父亲用日历有个特点,不像有的人那样,过完一天撕掉一页,一年过完一个日历也就自然销毁了。父亲是用一根小绳子,一头系在挂日历的钉子上,另一头拴在一个铁夹子上,每过完一天,就把今天的日历翻起来用夹子夹住,到了年底,日历一页纸都不会少。记得我小时候盼过年,总爱踩着椅子去看墙上的日历,翻着没有被夹子夹起的日历,算来算去看看还有多少页,有多少页就有多少天。

老家人的思维习惯是重农历轻阳历,无论是过生日还是看黄道吉日,都是看农历是哪一天,直到现在,村里人遇到婚丧嫁娶盖新房拆旧房之类的事,都喜欢找父亲看黄道吉日,所以父

亲买日历,都要选择哪种带“黄道吉日”的那一类,即日历上标有什么“宜嫁娶”“宜破屋”“宜祭祀”“忌开市”“忌动土”“忌掘井”等。近些年,母亲的眼睛做了手术后,视力极为下降,为方便母亲看日历,父亲特意买那种阿拉伯数字大一些的日历,并手把手叫母亲怎么看日历。

从远古的结绳记事,“看日头”“算时辰”确认白天与黑夜,到后来古人发明了全人类最古老的历书实物“甲骨历”,发明了文字,再到现在各种各样的电子版的、实物形态的日历的出现,人类开始从“混沌初开”逐渐向文明过度,人们对时间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对时间的利用也越来越精打细算,日历,可以说与现代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

人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岁月是一把无情的杀猪刀,无论是光阴,还是岁月,都与日历息息相关,如果有人问《时间都去哪儿了》,日历会告诉你正确的答案。

日历这个东西让很多人忽视,却又无时不在影响着人们!

壹点号 石志新(笔名一泓清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