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私人定制等“上榜”,2022年太原市十大消费投诉热点出炉!警惕“3·15”维权骗局!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一年一度的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

即将来临

太原市消协发布2022年消费投诉热点

私人定制等成为10大消费投诉热点

2022年,全市消协组织共接受咨询9876件,受理消费投诉10490件,解决10133件,投诉解决率为96.6%,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215万余元。在2022年消费投诉中,按服务种类来分,消费投诉居前三位的分别是:生活、社会服务(1156件)、保健品服务(986件)、虚假宣传服务(842件)。按商品种类来分,消费投诉居前三位的是:日用商品(1050件)、家用电子电器(971件)、交通工具(842件)。市消协发布的10大消费投诉热点分别为:私人定制、保健品、格式条款、“鬼”秤、虚假宣传、汽车维修过度、经营场所安全、网购有奖销售、商家不讲诚信、直播虚假广告。

1

私人定制受青睐 限制条款也不少

案例回放:韩女士的儿子2022年3月结婚,1月初,她在一家旗袍店定制3件旗袍,有两件问题较多,店家修改多次还是不合体。韩女士强烈要求商家退还全款,店家认为服装是量身定制,属于不退不换商品,只同意修改直至韩女士满意为止。接到投诉后,市消协工作人员考虑到定制商品虽不退不换,但韩女士的服装多次修改未满意,经过调解,双方达成共识:韩女士将不合身的旗袍退还经营者,经营者退还全款。

消费提示:消费者定制商品要谨慎,多方考量再下定,否则,退换不容易。

2

保健品不是药 购买需谨慎

案例回放:身患肺癌的贾某参加了一场养生讲座,主讲医生宣传其所售保健品能治好肺癌等疑难杂症,不见效可退款。贾某购买了6盒保健品。服用一段时间后,病情没有好转,贾某找到商家要求退货退款,被拒绝。后贾某向消协求助,经调解,挽回了经济损失。

消费提示:消费者要警惕“保健品陷阱”,牢记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品,在身体感到不适时,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贻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3

格式条款侵权 消费者注意

案例回放:2022年1月,李女士在某美容院花3000元办了一张为期3个月的纤体疗程卡,当时店内宣传一个月可减轻2.5公斤。李女士接受服务一个月后只减了0.5公斤,提出退卡。美容院以售卡时标注“本卡一经售出,概不接受任何理由的退款”为由拒绝退卡。经协调,双方达成和解。

消费提示: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格式条款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案例。经营者提供的相关“标注”排除了消费者应有的退货、换货的权利,免除了经营者的责任,属于无效的格式条款。

4

“鬼”秤有猫腻 称重要当心

案例回放:2022年1月,张女士在某市场水产店购买1公斤虾,复秤时发现分量不足要求赔偿,水产店否认缺斤短两。经查,水产店从他人处购入破坏了准确度的电子秤。经消协调解,水产店同意退还多收的钱款。

消费提示: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日常消费时,要注意查看电子秤是否完好(如铅封)、是否贴有强制检定合格标识、是否处于有效检定周期内。如发现或怀疑计量作弊行为,可及时向市场主管方投诉,或向消协、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5

营销虚假宣传 警惕违规促销

案例回放:徐女士在某超市购买一套洗发用品,原价为166元,促销活动价为109元,付款时被收取166元,徐女士当场提出质疑,超市表示是因促销未开始、系统未录入,故不予处理。经消协调解,超市向徐女士道歉,并赔偿损失。

消费提示:消费者要提防商家设计的“限时促销”,消费时看清促销活动时间。超市也应在显眼位置公示促销起止日期,否则,应赔偿消费者的相应损失。

6

汽车维修过度 商家理应赔偿

案例回放:2022年3月,王先生在某汽车维修门店对车辆进行常规保养,经查,需更换部分零部件。之后发现,维修店所换零部件并非承诺的原厂配件,是更换了仍可继续使用的部件。王先生投诉至消协,经过调解,该门店向王先生赔礼道歉并赔偿。

消费提示:维修汽车时,消费者最好提前了解相关常识,当场签订书面合同,同时,保存好交费记录,避免上当受骗。

7

经营场所摔倒 商家承担责任

案例回放:李先生到某饭店用餐时,因饭店台阶地面湿滑,也未看到警示标识,导致其摔倒,左侧髌骨粉碎性骨折。饭店认为,李先生摔伤是自己不慎造成的,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李先生投诉至消协,要求饭店赔偿其损失。

消费提示:消费者要注意公共经营场所的警示标识,安全消费。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承担相应社会责任,履行消法规定的义务,为进入场所的消费者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8

网购甄别有奖销售 警惕消费陷阱

案例回放:刘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家保健器械公司的促销活动,店内宣称付款前30名有奖品,他卡着点付款网购了一套保健器械。几天后货到,向店家询问奖品一事,对方称一周后才公布名单,且因刘先生付款时间有误,不在获奖名单之列。事实上,直至年底,店家也没有公布获奖名单。刘先生认为,奖品事小,但店家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实在令人生气。

消费提示:非现场即时开奖的抽奖式有奖销售,消费者享有知情权和选择权。网络购物时,消费者要学会甄别,警惕消费陷阱,遇到侵犯自身权益的事情要及时收集好证据与商家协商解决,必要时拿起法律武器维权。

9

商家不讲诚信 行为引人误解

案例回放:张女士在烤鱼店就餐,该店宣称活鱼现场称重,实际称重却不是在现场进行,而且端上来的鱼小很多,感觉不新鲜。张女士怀疑商家将鱼更换,要求商家解释。商家态度蛮横,不予理睬。张女士向消协投诉。经消协工作人员现场查看,该店确实存在不现场称重而是在后厨称重的情形。至于消费者反映的更换问题,因证据不足无法查证。经沟通,商家表示立即整改。

消费提示:商家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消费者要增强维权意识,对商家的侵权行为坚决说“不”。

10

直播虚假广告 消费者合理维权

案例回放:李女士特别喜欢某网店主播小白,购买了小白在直播间售卖的一款旅游套餐,小白称“5天4晚双人豪华游,下机都是豪车接”“纯玩团,没有强制消费”。但实际上,接送游客的是面包车,旅游途中包含5次购物。李女士联系小白解决,未果,后经消协介入,达成和解。

消费提示:消费者看直播购物时一定要慎重,注意保留相关证据。消费者通过网络交易平台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可以向销售者或者服务者要求赔偿。

为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帮助广大消费者树立消费维权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根据2022年消费者投诉举报情况和关注热点,山西省市场监管部门特向广大消费者发布如下消费提示:

要仔细阅读商品“身份证”。选购商品时看清商品合格证明、成分产地等信息,主动拒绝“三无”“假冒”产品。

老年保健品需警惕。“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切勿贪图小便宜,落入“会销”等陷阱。

预付消费须三思。谨慎办理大额预付卡,注意核实经营者资质等信息。签订书面协议,拒绝不公平格式条款。

网上购物需谨慎。谨慎选择交易平台和经营主体,避免私下交易,直播带货谨防“货不对板”。注意保存电子票据和记录,收货时仔细核对,保护个人信息,防电信诈骗。

商家促销防陷阱。面对促销,要保持理性、货比三家,全面了解促销手段中设置的附加条件,如使用范围、使用方式和期限等,谨防虚假打折、虚假抽奖。

定金不可随意交。定金具有担保性质和“惩罚性”,消费者要对交易事项有充分了解,慎下订单。

购物消费应索票。消费合同约定要清晰、明确,合同、票据是消费纠纷产生时重要的维权凭证。

消费维权有保障。如果遇到消费纠纷,可首先与经营者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拨打12315进行投诉举报。

在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即将来临之际

骗子紧跟热点升级诈骗套路

通过“购买国券”来“领取退费”

还把“消费者维权”挂在嘴边

你听过没?

骗子冒充“教育培训机构”客服

通过电话或者短信联系该机构的学员

然后诱导学员点击链接下载某App

并以五花八门的“返款方案”

如“预存金额获返利”“认购证券抵学费”

“引诱投资返利”实施诈骗

你能见招拆招吗?

今年1月初

中山的黄女士(化名)收到一条短信

称可以清退学费

于是黄女士加入了短信中的QQ群

进群后

黄女士按照提示要求

点击链接下载一个叫“3.15维权”的App

对方称该App是国家官方清退学费的平台

消费者协会以“第三方”的角色协助清退

学费统一以“购买国库券升值”的方式退回

对方告诉黄女士

购买“国库券”

平台将兑付本金比例的20%

即购买1000元

可兑付1200元

并承诺本息一并退还

01

02

03

黄女士尝试着转账100元

果然收到了120元

这让她更加相信所谓的“官方退费方式”

随后

在对方的怂恿下

黄女士开始加大投入金额转账

前后共转26万元

当黄女士接到反诈中心96110电话后

才意识到被骗

急忙报警

警方提醒

中国消费者协会是对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的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公益性社会组织。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私下建群、要求下载App或小程序及要求消费者购买产品等方式处理消费纠纷。

无独有偶

1月19日

中山的陈女士也收到了

教育机构退费的短信

其按短信提示加入QQ群

在“接待员”的指引下

陈女士以“预存金额获返利”方式

前后转账78000元

当陈女士接到96110电话

才意识到被骗

2月20日

沙溪警方在贵州省贵阳市

抓获该案犯罪嫌疑人肖某

依法对其采取刑事拘留强制措施

案件在进一步侦办中

看到这里

你可能已经摸清了

骗子冒充客服“清退学费”的套路

不急!

厅哥为你继续梳理诈骗手法

诈骗手法分析

01

确定目标人群

骗子往往会通过非法手段获取培训机构用户信息,通过电话、短信给受害者谎称办理退还学费,诱导受害者添加好友或加入QQ群。骗子还会伪装成退费专员,贴出伪造的债权转让协议书、课程缴费记录骗取受害者信任。

02

点击链接下载App

在骗取受害者信任后,骗子谎称退款必须要在指定App内完成,引导点击陌生网址链接下载虚假App,从而获取银行卡、验证码等重要信息。

03

微收益诱导

受害者按照指引投入资金便能获得本金和返利,在微收益的驱动下,受害人会不断加大投入资金。此时,骗子不再返还,以操作完一次性返还、操作错误、账户冻结、交解冻金等理由不断诱导转账。

警方提醒

1

当接收到培训机构称“退款”的电话或短信时,一定要保持警惕,务必第一时间通过官方培训机构进行核实查证。

2

任何以所谓“预存金额获返利”“认购证券抵学费”“引诱投资返利”的“返款方案”都是诈骗!

3

不要随意点击来历不明的二维码或链接,更不要随意下载App,如有疑问,请及时拨打反诈专线96110进行咨询。

来源:中新网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