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爱社如家 与报情深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我在报社十六年工作点滴

宋广平

几天前,丁兆臻总经理电话约我写篇回忆文章,我犹豫一下说考虑考虑。已近张口忘词提笔忘字的古稀之龄,且久未拾笔,更重要的是诸位领导、同事力作在前,大家风范,自感笔力不达,羞于露拙。诸君撰写了报社宏图大业辉煌发展的过程,可谓是洪钟大吕,令人振奋。我就笸箩里边捡针线,唠叨点琐事吧。

1994年秋冬之交,在市直机关工委工作且在陈疃挂职的我,突然接到市委组织部电话,要我立即返回进行谈话。来到部长办公室,只见张振业部长、李延良副部长和干部科长已经在此等候。张部长讲的大意是,市委决定派你到报社任党委副书记。据了解你在部队就是团职干部,在市直机关中威信较高,思想成熟老练,工作经验丰富。你到报社要当好助手,把报社各项工作搞好。李延良副部长扼要介绍了报社班子成员情况,意味深长地嘱咐,大意是,你到报社要支持、配合“一把手”的工作,尽快熟悉班子成员的个性、脾气,起到补充、调合作用,做好各项工作,扭转报社形象,千万不要在班子团结方面出问题。你去了以后分管党务、政务、群团和印刷厂工作,盼你做出成绩,不辜负市委对你的信任。到报社后,又添加协助“一把手”做好人事、财务工作,承担纪检监察工作(原分工同志编务工作繁忙,无法顾及)。一年后,又增加了分管广告经营的任务。带着市委领导的信任和嘱托,我在报社一干十六年,历经三届领导班子,始终坚持以社为家,爱社如家,一以贯之,矢志不渝。

建章立制成规矩,强化班子带队伍

我上任前,报社已经建立了十几项规章制度,框架不错,基础很好,但还不够完善健全。报社人员是从各单位抽调的优秀人才和选调的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素质较高,但也存在着凭满腔热情工作、依赖自觉约束行为的现象,遵章守规、严格要求的观念不强。建章立制,从严治社,规范管理已成当务之急。我先后主持起草、修改、统稿完成了50多个党务、政务、编务、财务、广告经营、印刷生产经营等制度规定和各部室(厂)职责,经党委研究决定后,打印成册,人手一份,用纪律、制度、职责规范每一个人的言行,约束不良行为,使报社各项工作初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时任办公室主任石杰、财务部主任周家进等同志,在起草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过程中,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1994年底开始筹措改办大报,现有30多人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党委安排我立即对各单位推荐的十几名同志进行内查外调。我和徐勇等同志马不停蹄地奔赴市内外单位,按照查档、召开座谈会、面谈考核等程序,一丝不苟、严格把关,向党委提出选调意见,经党委决定调入后,增加了新鲜血液,壮大了办报力量,为改办大报提供了保证。在以后历年的人员选调、招聘考评的具体操作中,我始终坚持不收条子、不听招呼、不徇私情,严格遵从程序,坚持标准,优中选优,把好人员入口关,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干部队伍打下了良好基础。

报社东迁前,领导班子先是五人,后是四人,除我之外,个个都是思想过硬、专业能力强、工作水平高的同志。俗话说骏马不同槽,猛虎各占山。如何使各具优势、特长的个体凝心聚力,主要领导的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是十分关键的,副职甘当配角,全力支持与配合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我来报社不久,社主要领导私下约我谈话,大意是,你来报社时,一位市委领导说他不认识你,但见过你写的一个材料,文笔不错,观点新颖正确,逻辑性强,在报社能发挥作用。我观察了这段时间,你干编务没问题,你去北京参加总编培训班吧,回来协助我抓好编务工作,减轻一下我的担子。我当即拒绝并阐明理由,现在两位值班总编水平很高,干得很好,且与我年龄、资历相当,我已经是班子的副书记,再介入编务,可能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不利于班子团结,也许是我多虑,但不得不想。我还提出今后不再参加市委主管部门的新闻例会,每次例会后由我向值班总编通报会议情况,部署宣传工作要点,我总觉不顺不妥,应派值班总编参加。见我态度斩钉截铁,他就不再坚持。说心里话,编务工作确实不易,但真干我并不打怵,在部队机关长期从事文字工作,曾主持编写过史料丛书,编写剪辑过教学片,举办过个人训练摄影展览,这与办报多少有点粘连。这些经历我从未提起过,以免引起误会。为了维护班子团结,我甘愿这样做。

在党委建设方面,协助主要领导认真抓好党委工作制度、廉政制度的落实,坚持贯彻实行民主集中制,凡遇大事,首先进行书记碰头,形成共识,提出议案,然后征求意见,反复酝酿,党委讨论,各抒己见,形成决议,共抓落实。与各位党委成员一起,带头参加各项政治教育活动,带头写好读书笔记,带头深入基层,带头撰写稿件,带头讲好党课,带头进行业务辅导,带头廉洁勤政,不断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重、自律、自警、自励,过好政治关、思想关、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生活关。东迁前,领导班子成员不配公车、不配手机、不发通勤费,这在当时同级党政群单位中是不多见的。班子成员经历不同,站的角度不同,在工作中产生不同看法是正常的,每当出现分歧,自己充分发挥调合作用,力求辩理不争吵,有异不存疑,即使自己受屈代过,也要维护主要领导的权威,顾及班子成员的思想情绪,维护团结,稳定大局,使党委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党员干部队伍作出了表率。

初来报社时,党员人数较少,有的部室只有1名党员,这与党报的地位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一是新进人员多,二是主管部门下达的党员发展指标少(每年2—3人)。按当时人数十几年也发展不完。我多次到主管部门说明情况,增加发展指标的申请被批准,每年均能分批发展新党员10名左右。从培养、发展、转正到谈话考察,我都亲力亲为。不出几年,党员数量由不足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增加到80%以上,党支部由一个发展到五个,壮大了党员队伍,健全了基层组织。在此基础上,坚持“三会一课”,坚持每周半日学习制度,加强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使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得到了落实。

看到党委建设有了进步,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党员质量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有了成果,真正体会到,工作着、美丽着,工作着、愉快着。也就有了一点感触:药引一片调良方,元素半滴聚琼浆,璞玉细琢终成器,君子之交日久长。

搞好综合改革,推动报业不断发展

实行职称竞争聘任,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随着人员增加、素质提高,符合职称晋升条件的人员越来越多。在报社自收自支前,主管部门对评聘指标控制很严,满足不了办报需要。我多次到主管部门争取倾斜政策,把竞聘指标比例放宽至最上限,当还不能做到应评尽聘时,再跑断腿、磨破嘴的到主管部门争取追加名额,使符合晋升条件的人员尽量能够多评多聘,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几年努力,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达到了一定数量。为解决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我们适时实行职称竞争聘任,通过考核、答辩、民主评议,有续聘,有落聘,打破了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增强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危机感,写好稿、创精品、钻业务的风气浓了,工作积极性高了,为进一步提高办报质量提供了保证。

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增强干部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随着报社的发展,部室和中层干部职数不断增加,有的中层干部满足工作一般化,开拓精神不足;有的遇事推诿,矛盾上交,不敢担当,报社各项工作生气不够,活力不足。为此,党委决定中层干部由任命制改为竞争上岗聘任制。通过自我报名、资格审查、笔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有保留原职级聘任的,有提拔聘任的,有落聘的。其中新提拔人员是保留原职级人员的3倍以上。通过竞岗聘任,使干部职工切实感受到了竞争压力,找到了自我不足,有了努力学习、提高素质、干出实绩的动力。一批思想、业务素质较高的年轻人走上中层干部岗位,为报社带来了新观念、新思想,讲学习、干实事、敢担当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强了,报社面貌焕然一新。

搞好广告经营体制改革,保证报业经营收入不断增长。报纸广告是报社经营收入的主要来源,是报社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保证。我刚分管时,年广告收入80多万元,在当时也是不错的,但仍有很大潜力。我建议党委将广告部由委任制改为竞争上岗聘任承包制,在报社首开岗位竞聘先河。通过竞岗聘任承包,当年广告收入翻番,达到160多万元。其后我见一部分经营部室压力不大,提出建议并经党委同意,分拆部室,划片经营,广告部由一而二、三,直至多部,竞争上岗,各定任务,将蛋糕做大,使广告收入连年翻番,至2003年底,广告纯收入已达680多万元(毛收入900多万元,账面收入1200多万元,版面收入就更多了)。省内各地市报社公布或上报的广告收入数字均是毛收入或账面收入,我坚持不图虚名不张扬,从2001年到2003年均按纯收入的80%左右,即400万元、420万元、500万元上报市主管部门和省报业协会,如按其他报社统计口径,需增2倍以上,时任社主要领导同意支持了我的做法。

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我报只有对开四版一张,市委要求广告版面年平均每日不得超过一版,有重大活动时每日不得超过1.5版,我和广告人员一起精心策划,充分利用报眉、报底、报缝和贴花,见缝插针,把版面开发利用至穷尽。版面如此紧张,各广告部室争版面、争时间节点是必然的,予有规定也是难以制约的。我每日要抽出相当时间和精力协调版面,化解纠纷,尽量保持各部室、各客户利益均衡。当时从事广告经营的只有9人(含司机1人),徐勇、金立泉、彭波、南方、张守田、戴方莉等同志先后任各部室主任,他们踏遍千山万水走访客户,想尽千方百计承揽广告业务,加班加点策划版面及时见报,使广告收入连年大幅提升,在当时省内报界创造了3个之最:以年度计算,人均广告收入最高,平均单版收入最多,报社广告收入与本市年度经济总量的比率最高,至今无人能及,这是广告人呕心沥血、艰辛劳动的成果,我为这支特别能战斗的广告队伍而自豪。时任社主要领导见广告经营工作发展势头良好,曾约我商讨组建广告总公司,提议我兼任总经理,我十分感谢领导对我的信任,但我认为管理和经营必须分开,我在分管期间,一贯坚持行政上从严管理,业务上宏观指导,审核中从严把关,积极做好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他们正确处理三者利益关系,及时协调广告部室之间和编务、行政、财务、监理等部室的关系,从不参与具体经营,他们再三邀请我也不参加对广告客户的迎送吃请,自己的亲朋好友来社发广告,严格按规定及时交费,从不搞特殊化。如我兼任总经理既管理又经营,个人在经济利益,用公车等方面可能有了方便,但管理、监督、协调的功能必然弱化,非广告人员会认为我们是利益共同体,在处理三者利益方面很难超脱,在我分管期间不宜做。社主要领导尊重了我的意见。有人说我傻,我一笑了之,因我崇尚的是,一身正气袖清风,默默奉献不为名,钱物皆是身外物,高风亮节正身影。

与时俱进抓印务,两厂两制促发展

驻地日照路120号的报社印刷厂原是集体性质的市属厂,面临亏损破产,经报社先是承包尔后转隶,由报社党委一名成员兼任厂长,管理有方,过渡顺利,很快扭亏为盈。在印刷厂走向正规后,党委成员不再兼任厂长。新的厂长工作一段时间后,反映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如:社厂之间有物品互调、发票互报现象,难以独立核算;社方插手员工调配,管理难以自主等。我觉得这是过渡期的必然现象,但是不适应印刷厂现实情况,建议党委终止这些做法,使印刷厂真正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报社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理顺了社厂关系,调动了厂方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保持了连年盈利,稳步增长的势头。报社决定东迁后,印刷厂员工要求随迁的期望值很高。但现实是,只有激光照排和印报车间的少数员工可以随迁。我完全同意社主要领导提出的老厂改制脱钩,保证东迁顺利进行的意见。老厂改为股份制印刷有限公司,由报社行政代管。不能东迁的员工多次上访要求调入新厂随迁,作为分管者,我的办公室甚至家里,来了一批又一批上访员工,有吵、有哭、有闹,我耐下心来,和风细雨说明情况,想尽办法进行规劝,终使上访风波逐渐平息,保证报社顺利东迁。在理顺关系和报社东迁过程中,印刷厂厂长马德元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稳定了人心,保持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为报社顺利东迁尽助臂力。

报社东迁筹建新印刷厂,我兼任筹建组长。当时一无人员、二无设备,一切从零开始。我向党委推荐魏光同志拟任厂长兼筹建组副组长,抽调精干人员组成东迁先遣安装作业队,首先列出设备购置清单,然后外出考察设备性能及实际操作使用情况。我和魏光同志先后到北京人民印刷设备制造厂、海军报社、廊坊日报社、济南工人日报社和省内莱芜、泰安、潍坊等地市报社进行考察。通过考察,我和魏光同志一致认为,普通设备以国产为主,主要设备轮转机在进口设备中选优购置,所选型号与原党委成员、工会主席,曾兼任印刷厂厂长的辛本初同志向党委推荐的意见完全一致。我和魏光同志与卖方经过反复多次的艰苦谈判,把价格压到同机型国内最低,同时我也谢绝了卖方与其他报社购买前3人出国考察,购买后3人出国培训的惯常邀请,为报社节省了大笔开支。设备运抵后,魏光厂长和安装人员刻苦钻研,夜以继日,精心安装,一次试车试印成功,成为省内报界印刷安装奇迹,为报社顺利东迁并按时出好报、出彩报打下了基础。

印务中心设备配套、人员配齐后,我和魏光着手建全科室,分设车间,建章立制,保证新厂有序发展。经我建议并经党委决定,印务中心的定位是,报社直属中层单位,财务直管,独立经营,单独核算。印务中心只设开票员、记账员,出纳、会计附设报社财务部内,单独建账,独立核算,保证资金统管和正常流转,防止跑冒滴漏。印务中心主任(厂长)魏光同志勤恳敬业,专业技术精湛,管理调度有方,身先士卒,常年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印刷质量不断提高,利润逐年增长。由于配置了全新的报纸出版配套设备,所有新上设备完全按照当时及以后发展需求配置,各种设备的独特性能因配置合理,优势凸现,报纸由黑白变为彩报,印刷由12000张/小时提高至30000张/小时,印报质量年年被省报业协会评为优秀奖,名次一直稳居全省前六位,为多次争创全省优秀报纸提供了保证。我和魏光厂长共事多年,观点一致,合作愉快,我们共勉的是,低调行事,坦诚为人;追求的是,大海耕耘,犁过无痕,风平浪静,水下鱼半。

抓好社务、群团工作,过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为干部职工提供良好的办公、生活条件是社务工作的重要方面。东迁前,社厂合办了职工食堂,为子女入托、上学配公车接送,续建二期宿舍楼,搞好办公区、宿舍区的卫生、绿化、保卫工作,对房屋和各项设施及时进行维修、保养,解除了员工后顾之忧,使他们集中精力办好报纸。具体分管这项工作的纪委副书记袁兆平、工会副主席孙方林两位老同志,工作认真负责,服务热情到位,在房屋和水、电、暖、气的维修保养中,能自己干的绝不叫外人修,经常两手污泥,衣沾锈渍的忙在抢修第一线,保障了各项设备正常运转,节省了不少经费。

在我分管社务、群团工作的十几年中,报社在文化宣传、普法教育、拥军优属、青年妇女儿童工作、工会工作、计划生育、保密教育、国防教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明单位建设、庭院绿化、驻村包点等方面,被市以上政府和主管部门评为先进单位、先进集体30多次,使报社在社会各界树立了良好形象。报社出现的一些棘手难处问题,党委大都派我承接。比如,考勤考评、违规违纪调查处理、住房分配、夫妻吵架闹婚变、同事矛盾激化难调和等。我都本着坚持原则,尊重事实,保护同志的出发点,以家人的情怀,大小道理巧妙结合,掌握分寸、火候,苦口婆心规劝,调处纠纷,化解矛盾。对一些年轻气盛、一时冲动犯事的同志,我首先考虑到的是无论如何不能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进步,总是把知晓范围缩至最小,严密保护隐私,避免不良影响。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同志不断成熟,健康成长,成为思想业务骨干,不少同志走上了领导岗位。看到他们栉风沐雨采访,挑灯夜战疾书,为党发声,替民鼓呼,扛起了新闻工作的大梁,我初衷实现,苦心有果,不免暗自高兴。这也体现了我做事的一种遵循;化于无形动无声,甘为人梯助君升,愿为他人嫁衣裳,淡泊名利自负重。

十几年来,日照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这是历届党委主要领导勇擎大纛,班子成员鼎力支持,全社员工拼搏努力的结果。作为班子副职,我不过是摇旗呐喊、奋力助威而已,做了些婆婆妈妈、鸡毛蒜皮的小事,想干好而未干好,追求完美并不完美,但我是尽心尽力,有疚无悔,问心无愧。离岗以来,每日晨读,捧着图文并茂的日报和晨刊,闻着熟悉的淡淡墨香,品读佳作,赏心悦目,如吟诗咏歌般享受,似喜酌佳酿时陶醉,思绪屡屡被牵向远方……哦,明白了,我已永远难忘那些可爱的同事,我也深深地爱上这张曾为之服务的报纸!最后让我这不懂诗韵的老头附段小打油,祝贺《日照日报》创刊60周年。

六十华诞弹指间,披星戴月忙采编,

立党为公抒民声,挟正祛邪律主旋。

爱岗敬业勤钻研,绘图画版展新颜,

妙笔生花谱华章,无冕之王再争先。

(作者曾担任日照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副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