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力》的影响力
最近在读心理学巨著《影响力》,作者是有“影响力教父”之称社会心理学家的罗伯特·西奥迪尼。
这本《影响力》到底有多大影响力呢?这么说吧,查理芒格读完后,激动得送了一股伯克希尔哈撒维的股票给作者(鉴于很多人不玩股票,我提供一个数据:这一股股票截止2022年3月份,价值54万美元,也就是差不多350万元人民币),而我知道这件事后,则激动得……买了一本新书。
书购回已久,但一直有畏难情绪,不敢开读,毕竟心理学书籍大多枯燥生涩,且此书厚度可观,几乎是另一本心理学大作《乌合之众》的三倍之厚。勒庞的《乌合之众》写于法国大革命背景之下,主要研究方向是人的负面心理,读起来十分压抑。那个年代,满清统治下的中国正在极速没落,而西方的工业革命却正热火朝天,作者在字里行间不免对我们略带讥讽,读来甚是无奈和不喜,直至对此书评价下了一个台阶。
直到开始读《影响力》这本书,我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对《乌合之众》这本旷世大作评价不高,原因就是受了喜好原则影响:勒庞瞧不起中国人,导致我这个中国人对他的著作有了负面评价,而这个对书的负面评价却与书中的观点几乎无关,这真是一个让人汗颜的结论。
我们在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受这个喜好原则的影响。精明的商家深喑此道,产品广告上永远站着漂亮的小姐姐和帅气的球星,没有哪个化妆品或牛奶广告会请满脸沟壑的生物学专家和医生上台,因为这些专业人士并不能说服我们,而那些连产品都没用过的明星们却能轻易让我们打开钱包。
所以,想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先让他喜欢上你吧,观点正确与否其实没那么重要。两口子吵架,总想以理服人那一方,往往会败的很惨(我在说自己呢)。
书中还有一个观点让我醍醐灌顶,如获至宝,那就是:不确定性容易让人从众。
了解这个真相,有很大机会在碰到危险时获得别人的救助,女人和小孩更需要了解这个真相。
我们经常会见到路边瘫倒的人或者是人群里打架的男女,但大多数人会熟视无睹。以前总以为是世态炎凉,人性冷漠。但作者做过反复试验后发现并非如此,大家不介入的原因居然是不确定到底发生了什么。万一只是情侣闹别扭外人掺和多尴尬,万一这瘫倒的人只是累了想休息咱们何必自作多情,如此种种的不确定性才是不相干的人选择避而远之的主要原因。所以,碰到坏人或者需要帮忙,请大声喊救命吧,甚至要指名道姓的喊出来:这位黄衣服的大哥,帮我打电话报警吧,这位黑衣大姐,帮我叫救护车吧。只要你这么做了,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会得到有效的救助。
书尚未读完,已收获良多,幸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