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超甜超香!黄河岸边的瓜果长廊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柠檬、百香果、番石榴、香蕉、莲雾……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亚热带水果,已经成为青海人餐桌上的常客。以前,这些水果都需要从外省调运至青海,你可能不会想到,如今它们已经在我省黄河岸边安家落户。

高原乡村里的水果园

绕过壮美的龙羊峡,沿黄河而上,在一片秋景的陪伴下,我们走进了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龙羊峡镇阿乙亥村。进入村庄,跨过一座桥梁,远远就能看见十几个大棚一字排开。

走进其中一个大棚,几株绿藤从地里钻出,攀爬在一片架子上,形成一个绿色的凉亭,枝叶从空隙中探出,吸收着和煦的阳光。走到这片绿色下,一朵鲜艳又奇特的花开得正艳。

“这朵是百香果的花,最近才开的,你看,这里还结了一个果子。”村民马文明指着一个绿油油的果子说。

在这个大棚里,除了百香果,还有柠檬、番石榴、香蕉、莲雾等多个品种的果树,不少果树上都结了果。

“这是我们农场的试种大棚,这都是我们新引进和新培育的果树品种。”马文明说,“虽然有的果树上只结了一个果子,但这也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的努力没有白费。”

在忙碌中享受丰收的喜悦

马文明是阿乙亥村的村民,也是这家农场的负责人。

走出试种大棚,我们接连参观了其他的几个大棚,在这些大棚里,种得最多的要数火龙果。

走进火龙果大棚,一排排带刺的火龙果树倚着柱子,菱形的绿色枝条从架子上延伸下来,红色的火龙果垂在枝条上宛如一盏盏小灯笼,十分诱人。

“火龙果是我最先引进的水果品种,前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种植面积也就大一点,今年我在4个大棚里都种上了火龙果。”马文明边走边说。

每年火龙果成熟期,是马文明最忙碌的时候。

“火龙果的花和昙花类似,晚上开花,白天花瓣就会闭合,所以,只能在晚上授粉。”马文明说,白天他和妻子要忙着接待来参观和采摘火龙果的游客,凌晨还要和工人们为火龙果的花朵授粉。

在马文明和妻子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火龙果成了远近闻名的畅销品。

“根本不用担心销路,基本上都是成熟后几天就被采摘完了,今年4个大棚火龙果的收益达到近40万元。”马文明喜笑颜开地说。

回到家乡发展实体产业

在大棚中间的一片空地上,马文明还露天种上了一片水蜜桃,站在桃林旁边,大棚尽收眼底,马文明站在这里望向自己辛勤劳作的地方若有所思。

多年前,马文明和许多村民一样,每年靠着家里的几亩农田和在共和县打工的收入生活,虽然也能增加一些收入,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我一直想着回家乡发展实体产业,这样我们一家人就能团聚在一起。”马文明说。

说干就干,2010年,马文明回到老家龙羊峡镇阿乙亥村三社承包了2.7公顷土地,开始发展蔬菜种植业。起初,因为种植经验不足,连续两年蔬菜达不到商品标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不服输的马文明重新购买了种子,并全部贴标签试种,悉心照料。2013年,2.7公顷蔬菜全部达标,一年纯收入达到4万元。欣喜之余,他又开始研究覆盖地膜种植蔬菜,蔬菜从原来的一年一茬变为两茬。2015年,马文明种蔬菜开始盈利,如今,他的蔬菜种植基地已经扩大至5.3公顷,每年纯收入达到20万元。

亚热带水果在高原落户

马文明勤劳致富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下,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让马文明与这些亚热带水果结缘。

2016年,马文明参加了共和县相关部门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班,在甘肃省张掖市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时他大开眼界,“这里竟然能种出火龙果!”,吃惊之余,他仔细分析了张掖和共和县的气候环境,发现两地气候环境相似,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回家种火龙果。

回家后的马文明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火龙果的相关资料,紧接着,他又3次前往张掖市学习交流火龙果种植技术。

2017年,马文明将火龙果树移植到自己的温棚里。2018年,火龙果开始结果。随后,他拿出存款和政策扶持的40万元支农资金,又流转了两公顷土地,修建了7座保温棚,种了4棚火龙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马文明的火龙果大丰收。成熟的火龙果根本不用担心销路,仅在当地观光采摘都供不应求,4棚火龙果的收益达到近40万元,这让马文明尝到了种水果的甜头。

随后的几年,马文明专心钻研各种水果的生长条件,并不断调整大棚的结构,同时引进各种亚热带水果试种培育,最终,在马文明的努力下,这些水果在高原村落安了家。

多产业结合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来黄河边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马文明又瞅准了休闲观光农业这块蛋糕。

为了吸引游客,马文明又建了4座保温棚,并注册成立龙羊峡文明蔬菜水果种植家庭农场,沿路设置多处广告展示牌吸引游客来采摘游玩。

“去年冬天的一天,刚下完雪,路上全是积雪,一路泥泞,没想到中午还是来了一拨游客。”随着亚热带水果园的名气越来越大,马文明的家庭农场即使冬天也有游客慕名前来参观。

如今的马文明一家,生活越来越好,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在自己致富的同时,马文明还长期为建档立卡户提供岗位,每人每月按时发放3600元工资,每年解决1300人次劳动力,带动更多的种植户奔小康。

记者 才让三智/文 海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