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汤馆老板的“精明”
“南京到北京,买家儿没有卖家儿精”,这是民间的精辟定义,洛阳人说这话儿无非就是多加了儿化音。
今天我要说的“精”,可要得罪洛阳“万家”汤馆老板啦,哈哈,实际上也没啥,吃饱了没事儿,瞎扯呗,看懂了哈哈一笑,看不懂的自我抑郁自寻烦恼吧。
今早晨,一大碗甜牛肉汤下肚,倍感舒畅,因为我喜欢这种仅仅洛阳东关区域才有的不放盐的好汤。喝完了也不上火、也不烦躁。
稍微不悦的是:我今天的“锅馈”终于加量了,“忍无可忍”的多花了5毛钱。面对老板的私下“小刀子”的倾斜,面对洛阳论“块”不论斤两的传统,面对“”啥都涨价了…”老板娘的啰嗦,我只能理解的认可吧。
原话是老板娘惊奇的看着我说:“是饭量大了,还是馍块小啦?”哈哈,我含蓄的答:“我饭量大啦…。”这样彼此都不尴尬…哈哈…
说起喝汤,我也算老吃“货”啦,上世纪的1975年参加工作后,忽然感觉自己也是爷们儿啦,早餐可自由选择,也可不喝妈妈熬的稀饭了,来一大碗牛肉汤,也学其他叔叔、伯伯儿那样,蹲在马路边大汗淋漓的喝它一个痛快。
那是,还没有私人经营,必须到“旧府门儿”、“南门坎儿”、“正义街”喝臭杂肝儿,似乎正义街的汤没有臭味。外地人无法理解,臭了半条街的肉汤,洛阳人能喝的津津有味?
到瀍河区工作后,“私营”个体汤馆已经开始疯狂涌现,似乎这汤锅里有“金子”,谁都能捞一锅金?忽略了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啥?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哈哈,启明东路两侧的几十家牛肉汤店一个个的败下阵来,留下来的就剩下一家牛肉汤和一家豆腐汤啦。
在两毛钱一碗,烧饼还要粮票的年代,我似乎没感觉汤里有啥大的变化。不收粮票后,才发现了这汤碗里与馍块大小的“猫腻”循环。
初涨价那几天,大黑碗里的牛肉很厚实,吃着很有嚼头,几个月后,发现肉块变肉皮了,然后更薄,再然后呢?我看见了:老板在使用“鳖虎刨”像推木头刨花儿那样,推刨出来了牛肉片,如同当今的机器“羊肉片”。天啊,这可是我宣传我推荐给大家的老板呀,他竟然切牛肉不用刀?而是先把熟牛肉放进冰箱冻起来,第二天拿出来使用“鳖虎刨”整出牛肉薄的几乎透明的牛肉片…更不可思议的是:已经放进碗里的牛肉片,他已经抖摋好几下了,还要再从碗里拿出一片……哎……难道做小生意的人都这样吗?但愿不是吧…?
最近两年,闲暇无事儿写了多家牛肉汤馆,网上就有人腌臜我:收人家钱了,替人家说话做广告了…呵呵,我自己都想乐,笑死人啦,你见过那个卖牛肉汤的老板特大方?熟人来了不要钱?还能吃一大碗牛肉?都使用“鳖虎刨”不用菜刀啦,你还指望他请你免费喝汤吗?你比我了解他们吗?
哈哈,以上描述全是真实写照,绝非杜撰,朴实憨厚的老板看后绝不会相信这是事实,因为他绝不会这样做…喜欢右手抖摋的,再从碗里拿出来一片肉的会笑,因为他干过。谁家后厨还有“鳖虎刨子”的会反思,然后赶紧把那个刨子藏进冰箱里……可不敢再让这个叫“车人”的家伙看见了…
理解与包容乃国人的素养或叫品德,我是非常理解牛肉汤老板或老板娘所有的不常规表现,毕竟物价在持续上扬,煤炭又改了“气”,一家人的生活可全指望这一大锅的汤啊,想涨价又怕得罪“老喝家儿”不整点小意思,就可能赔钱,哎………难啊,干啥都不容易,今天的“锅馈”我多花了5毛钱,也不会生气,毕竟“馍块”悄悄的小了吗,三片肉也已经开始“透明”薄如纸,但我依然能理解…我是来喝汤的,没肉片,也行啊…
这个木匠工具在洛阳叫“鳖虎刨”,多形象啊,就是根据“夜鳖虎”这个家伙的样子整的名称。使用它刨牛肉片…我30多年前就见过,如今,还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