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胡佳胤:中国远程办公的动力、特征与前景(附:报告全文)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题记:2022年4月28日,北大国发院与智联招聘联合举办承泽论坛第1期,研讨“中国远程居家办公究竟是疫情困境的应对,还是新趋势的引领”,并发布“中国远程居家办公发展报告”。本文根据报告发布者、北大国发院助理教授胡佳胤的分享整理。

国发院助理教授胡佳胤,胡老师的研究领域为影子银行、金融科技、公司金融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深入和新冠疫情防控的刚需推动,中国远程居家办公成为很多公司和员工的必选项。针对这一新的社会现象,近期,北大国发院与智联招聘就“疫情冲击下的远程居家办公:发展与展望”这一课题合作组建了课题组,由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和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牵头,充分利用北大国发院的研究力量与智联招聘的数据优势开展联合研究,已形成初步的“中国远程居家办公发展报告”。

动力:数字技术、疫情防控与社会压力推动工作方式革新

这里讲的远程办公,包含远程办公、居家办公、混合办公等多种模式。远程办公的出现,是数字时代工作方式革新的结果。从最初的电报、电话和传真,到互联网、宽带和个人电脑,到移动互联网、4G和智能手机,再到当下的在线办公、共享文档、在线会议、视频面试和直播软件等,科技发展促使远程办公成为对工作方式的重要革新。

从更深层次的原因来看,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改变了经济形态和工作性质,创造出了大量具备远程办公潜力的岗位。目前,大量经济活动转移到线上进行,如在线购物、娱乐、会议、授课和问诊等。未来,随着5G、云计算、物联网、工业机器人、AI、AR/VR等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还将有大量工作岗位可以采用远程办公方式。

新冠疫情爆发后,远程办公增强了经济体应对负面冲击时的韧性。远程办公成为封城、隔离、居家等非常时期维持工作运转的最佳选择,也是在疫情防控政策下稳增长、稳就业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远程办公作为就业工作的新形态,不仅增强了经济的韧性,帮助经济体更好地应对公共健康危机、重大灾害等负面冲击,而且降低了疫情防控政策带来的经济成本,成为全社会应对不确定性的灵活选择。当然,疫情下的远程办公,需要政府提供到位的基本保障,包括民生物资、医疗急诊、突发紧急情况救助等,以确保人们可以在家安心地开展生活和工作。

此外,远程办公也为求职者平衡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弹性空间。大城市普遍存在的房价高企、职住分离、交通拥堵等现象,让广大上班族尤其是年轻人和新市民面临买房难、租房贵、通勤时间长、家庭事业难以兼顾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显性或隐性的性别歧视和“生育惩罚”,让员工尤其是女性员工面临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巨大压力。要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国家“房住不炒”、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和共同富裕等顶层设计及其配套措施的贯彻实施,而远程办公则可以提供一个新视角、新思路,让人们在等待改革和配套措施落实的过程中拥有缓冲带。

特征:办公形式多样化 员工与企业喜忧参半

我们对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前后国内远程办公转型和招聘情况进行了系统分析,从两方面观察了疫情冲击和防控政策对办公形式的改变。

1. 存量转型,即现有岗位的员工开始远程办公。存量转型的情况包括:只能线下进行的工作和活动被迫中断,能够远程处理的工作和活动转移到线上进行,电商购物和快递物流(外卖和配送)等线上线下经济的联动处于中间地带。

2. 增量转型,即远程办公的职位招聘数量增多。增量转型的情况包括:公司感受到远程办公的好处从而增加了相应招聘需求,线上经济大幅增长导致的新业态涌现与新职位增加,线下经济萎缩导致招聘岗位减少甚至公司生产停滞或倒闭。

针对存量转型,我们使用了来自智联用户(求职者/职场人)的调研数据。课题组设计了远程办公调查问卷并发放给智联用户(求职者/职场人)。问卷涵盖受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工作职业、通勤、居住、婚姻家庭、疫情后远程办公经历、对公司远程办公政策的了解、对远程办公优劣势的认知、对远程办公的期待等内容。问卷于2022年2月10日在智联招聘手机客户端发布,我们最后选取了2月10日至15日收回的3558份被完整回答的问卷作为研究样本。

针对增量转型,我们使用了智联招聘大数据。依据招聘广告中包含的远程办公关键词,如远程、居家、在家办公等词汇,我们统计出2017年12月至2021年12月智联发布的远程办公招聘广告共有60万条,然后从智联全量招聘广告中随机抽取了约2000万条(包括远程办公和非远程办公职位)与之对比。

我们发现受访者对远程办公的呼声很高,尤其是在疫情后。调查结果表明,求职者在疫情后普遍更关注远程居家办公的招聘广告,更倾向找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在职者更希望自己所在公司允许员工远程居家办公。即便不考虑疫情因素,95%的受访者希望一周中至少有一天可以远程居家办公;28%的受访者希望一周中有两到三天可以远程居家办公,这与携程公司目前实行的“3 2”混合办公模式非常接近。(图1)

图1:受访者希望一周中可以远程办公的天数

调查显示,近六成在职者希望自己所在的公司允许员工常态化远程办公,其余在职者希望公司允许员工每周可以一两天远程办公或者为员工提供更弹性灵活的上下班时间。(图2)

图2:受访者对远程办公常态化的需求

实际上,疫情后国外公布的许多调查结果也显示了上述类似情况。2021年3月,微软发布的Work Trend Index报告显示,70%以上的在职者希望公司继续为其提供远程办公的工作方式选项。此外,斯坦福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54%的求职者只考虑那些可以远程办公的职位。

受访者对远程办公的呼声很高,那么作为职位的提供者——公司对远程办公的看法又如何?从公司层面来看,采用远程办公工作模式的最大顾虑在于是否会因此降低员工的工作效率,并增加公司管理的难度。但现有研究结果表明,远程居家办公不但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还降低了员工流失率,促使员工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斯坦福大学和携程公司合作进行的远程办公实验。实验发现,远程居家办公的携程公司呼叫中心员工,其工作效率较远程居家办公之前不降反升,其离职率也降低了。此外,远程居家办公还为公司节省了写字楼租金、办公设备购置等运营成本。

上述研究结果证明,远程办公是一种可以让公司和员工实现双赢的工作模式。那么,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为什么真正实行远程办公的公司却很少呢?这反映出远程办公的局限性和现实阻力。

首先,因为工作内容和性质的原因,经济活动中的大量行业无法进行数字化转型,其生产经营必须在线下进行,比如农林牧渔业、制造业、运输业以及建筑施工、医疗手术和家政等行业。美国芝加哥大学的一项研究测算发现,仅仅因为工作内容和性质的原因,美国就有63% 的工作岗位无法远程居家办公。

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教育相关行业更容易转为远程办公。在我们的原始数据中,教育培训的远程办公职位招聘数量占智联远程办公职位招聘总数的三分之一,但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后,教培行业的职位招聘数量呈“高台跳水”式下滑。为保证后续分析的连续性,我们在研究中排除了教培行业在远程办公职位中的数据。在排除占比最大的教培行业后,IT/通信/电子/互联网行业发布了四成以上的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图3)

其次,在那些适合远程办公的行业里,也有多重因素阻碍了其远程办公的推行与普及。具体原因包括:

1. 信息不对称,企业管理层不经过尝试就无法了解远程居家办公的实际好处,因此难以对远程办公进行准确的成本收益评估;

2. 转型成本高,远程办公颠覆了传统组织架构,公司管理层和团队领导无法现场实时了解和指导远程办公员工的工作,员工也需要时间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3. “不患寡而患不均”,如何制定远程办公工作模式下的工作制度、考核标准和薪酬机制等,需要高层通盘考虑。

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客观上推动了远程居家办公的转型。疫情冲击下,远程办公职位发布数量大幅增加,至2021年底仍维持在疫情前的三倍水平。调查显示,疫情前,只有8%的在职者所在的公司允许员工远程办公,18%的在职者不了解公司的远程办公政策,只有15%的求职者有过远程办公经历。疫情后,31%的在职者所在的公司开始实行远程办公,35%的求职者有过远程办公经历,但也有43%的在职者所在公司在疫情前后都不允许员工远程办公,还有50%的受访者仍然没有经历过远程办公。

从招聘市场的整体规模来看,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招聘广告在智联全量招聘广告中占比非常小,但其在疫情期间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图4)

疫情后,大量公司迈出了远程办公的第一步,开始了远程办公的职位招聘。数据表明,疫情后远程居家办公职位招聘数量的增加,主要是由疫情前从未发布过相关职位的公司带来的。一方面,疫情防控政策下公司不得不将部分职位转为远程居家办公,有可能在体验到远程居家办公的好处后持续地发布相关职位招聘需求;另一方面,疫情期间线上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消费者强化了对线上业务的需求。有些无法适应这一转变的公司会因为生产活动难以为继而在疫情中暂停营业甚至倒闭,也有一些新的公司会在疫情冲击造成的行业环境的变化中应运而生,从而创造出更多可以远程居家办公的职位。(图5)

同时,不同经济活动和职业的远程办公可行性存在较大差异。远程办公的招聘职位多为单体化(如在线客服、在线销售、视频主播)、知识型(如在线教育、专业服务咨询、设计制图、翻译)、互联网(如程序员、工程师、网页开发)等岗位,而农林牧渔业、大部分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部分服务业的一线业务岗位(如建筑装修、设备维护、家政保洁)等则不具备远程办公的基础。此外,还有一些岗位是线下(仓储、物流、配送)与线上(如电商、餐饮外卖、酒旅)的互补,存在线下线上的联动性。

从长期来看,疫情冲击催化了远程办公的存量和增量转型,未来的用工需求和就业形态还将受到持续影响。

前景:社会效益明显 深入发展势在必行

如果远程办公是未来发展趋势,那么除了讨论其对员工工作效率的影响外,还应关注它所带来的社会效益。

调查发现,远程办公的突出优势表现为,60%的受访者认为,工作时间更加弹性灵活,比如可以自行分配工作和休息时间;59%的受访者认为,节约了上班通勤成本;46%的受访者认为,方便照顾家庭,比如照顾小孩、老人或者不用与家人两地分居。

关于远程办公的这些优势,国际学界也有相似发现。

与此同时,远程办公也面临一些挑战。调查发现,“家里缺少安静的办公环境(比如与子女/老人/室友同住)、缺少电脑等远程办公设备和宽敞的办公空间”等劣势,并不是求职者最在意的问题,而“公司付给远程办公员工的工资更低、工作与生活缺乏界限(比如夜晚的工作电话)、工作效率低从而影响团队合作、缺少与同事的社交互动”等相对软性的因素,才是求职者所认为的远程办公的最大劣势。

我们的研究发现,影响人们远程办公意愿的因素包括:

1. 通勤因素。通勤时间越长,求职者远程居家办公意愿越强;

2. 住房因素。大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但高住房成本带来沉重负担,因此租房成本越高,求职者远程居家办公意愿越强;

3. 婚姻、家庭和性别等因素,求职者越希望平衡工作和生活,远程居家办公的意愿越强。

因此,远程办公或可成为缓解上班族通勤、住房、兼顾家庭等社会问题的方式之一。从大家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经历来看,相较于常规上下班(坐班制),近六成员工对远程办公的体验更满意,当然也有四成员工认为各有利弊,所以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在实践中进行调整。

从国内外远程办公的企业实践来看,在国外,亚马逊、微软、谷歌和苹果等互联网公司推出了混合办公模式,将远程居家办公的选项变成了常态化机制;在国内,携程公司于今年3月正式宣布实行混合办公制,允许员工每周三和周五远程居家办公,成为了国内首家推出“3 2”混合办公制度的大公司,为其他有类似条件的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示范。

当前,数字技术和平台经济催生了一大批新就业形态,促使劳动力市场产生深刻变革,这些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整理:何又夕 | 编辑:王贤青、白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