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台商的代表人物,曾创造一个商业奇迹,打造出一款现象级游戏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提起来现象级游戏,大家会想到什么?魔兽世界还是王者荣耀?亦或是曾经火爆每个网吧的红警、反恐精英。随着电脑的普及,游戏慢慢就变成了电脑游戏的简称,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甚至一零后,都能熟练的操作着鼠标键盘或是手机屏幕,肆意的挥洒着自己的青春。那些坐在旁边渐渐老去的七零八零后们,可否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也曾经历过一个现象级的游戏,只不过这个游戏没有闪烁的屏幕,而是一项实实在在的运动,溜溜球。

一、那个风靡一时的胖子大叔

提起溜溜球,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孩子们脑中就会第一时间浮现出一个红短袖,背带裤,满脸笑意的胖大叔形象。这就是把溜溜球带到中国的郭大王。

郭大王本名郭恒均,1947年4月5日出生在广东顺德,后旅居台湾。在他小时候,台湾出现了一股溜溜球的热潮,说到这里我们要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溜溜球。

溜溜球又叫悠悠球,英文名是YOYO。构造十分简单,在一个绳子前端挂着一个轮子形状的重物,看起来很幼稚,但其实最早是被用来狩猎和格斗的武器,入门简单但精通很难,因为其花样繁多并且极具观赏性,因此很快从法国和英国传到世界各地,风靡全球。

台湾有许多溜溜球的比赛,才上五年级的郭大王第一次观看比赛就被溜溜球给彻底迷住了,选手魔术般的表演让他如痴如醉,从此与这个小球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废寝忘食的钻研各种高难度技术和手法,成了远近知名的民间高手。

1991年,改革开放后的大陆形势一片大好,尤其是排头兵上海,更是发展迅猛,吸引了一大波台商前来投资。郭大王也随大流来到上海淘金,投资项目自然是自己的最爱---溜溜球。

那时的上海,虽然物质生活已经很丰富,但是精神生活上跟大部分中国其他地区一样,还比较贫瘠。孩子们没有过多的娱乐项目,这个神奇小球的出现,瞬间就引爆了市场。在上海滩创造了一个属于溜溜球的传奇,堪称当时的现象级游戏。

当时上海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拿着溜溜球苦练手法的年轻人,“蚂蚁上树”、“带狗散步”、“鲤鱼翻身”、“蜻蜒点水”、“五角星”,这些极其传神的专有名词,成了人们见面必会讨论的热点话题。这股风潮甚至一路席卷中国大地,从广州到哈尔滨,爱好者不计其数。而印在溜溜球上的那个憨憨的胖大叔形象,也成了一代人的记忆。

出生于80年的姚明,也是玩着郭大王的溜溜球长大的,2003年抗击非典的电视台特别节目上,姚明见到了郭大王,看着儿时的偶像,姚天王显得很兴奋,一个劲说:“我五年级的时候也很迷溜溜球,还记得那个五角星造型,我练了无数次都没有成功….两位“球王”还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二、昙花一现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苦涩与无奈

都说相由心生,仔细的端详郭大王的面相,不难看出他是一个老实人,而老实人做生意有着先天的缺陷。虽然现在那些富商大贾们口口声声说,做生意诚为先,一定要实在,才能将生意做大。但是别忘了这只是成功者的心灵鸡汤,欺骗后来人的话语而已。生意大了摊子大了才可以谈诚信,在一个企业发展的原始积累阶段,都是血腥残酷的,充满了心机与欺骗。

而这恰恰是郭大王所不具备的。

溜溜球在上海的火爆吸引了许多仿制的产品出现,当时人普遍比较穷,价格更低的仿制品很快就“劣币驱逐良币”,把曾经专属于郭大王的市场压榨的干干净净。不过这时郭大王也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看到上海待不下去了,就来到广州开办工厂,专门生产一种名为“溜溜卷”的蛋卷。依靠溜溜球打下的名气,并且通过买蛋卷赠送溜溜球等营销手段,郭大王又赚了个盆满钵满,最火爆的时候,有客户直接拿出五十万现金求购蛋卷,当时广州人的月收入也不过就三五百,五十万需要不吃不喝一百年才能攒出来,可见郭大王的风光。

可是好景不长,很快就出现了问题,问题首先出在工厂内部。看到郭大王憨厚可欺,有个会计开了2000元的支票后向郭大王辞职。过不多久才发现,那会计将支票金额前面加了个2,后面加了个0,2000元变成了22万元,全部用来炒股票。虽然发现及时,仍然只追回了十万,其余钱款都打了水漂。

还有些业务员,明里暗里操纵交易,损公肥私,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慢慢的,工厂的亏空到了一百万。这时候,又来了致命一击。一名少年在买了溜溜卷以后,忽然发现居然没有得到赠送的溜溜球,也许是生产环节监控不严,也许是竞争对手恶意搞鬼,反正就是该少年一怒之下写了篇文章直斥郭大王欺诈,并发表到了一份全国知名的报刊上,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本供不应求的产品瞬间无人问津,商家也不再进货,工厂迫不得已只好破产倒闭。

遭受重创的郭大王只好回到上海,但是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想要东山再起谈何容易,1997年,郭大王辗转来到东北,希望能够开辟新的市场。

东北人的热情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不管是在沈阳还是在哈尔滨,年轻人对溜溜球以及郭大王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兴趣,据郭大王回忆,他每到一地,就要签无数的名,甚至比一线明星签名还要多。

但是,东北彪悍的民风,不甚规范的市场很快又让水土不服的郭大王吃足了苦头。

那个时候的东北市场,谈生意可以,但是要喝酒,感情深不深,全靠酒来扪。郭大王持斋多年从不饮酒,而且因为身体原因也不能喝,于是就让副手代替。可是不喝酒就不谈生意,东北爷们也是说到做到,于是郭大王的东北之行又铩羽而归。

三、吃斋念佛与人为善的修行人生

郭大王很善良,这是与他有过交集人们的一致评价。他信佛,并且很早就开始吃斋,在生活中,也一直是把行善作为第一要义。

只要身体条件允许,他总会无偿献血,一生献血百余次。早年在台湾时候就无偿献血54次,到大陆经商后,也从来没有停止,每到一个城市,都会跑到医院去献血,他常说,这也是一种修行,是可以积阴德的。

郭大王还默默资助了十余名家境贫寒的孩子完成学业。有一次在上海的南京路步行街,一位女士拦住了他,激动的说:您是郭大王吧,真的感谢你,1995年的时候,你资助了我们500元钱,就是靠着这个钱,我家孩子才能考上清华大学。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然而郭大王却很少对外人说,在他看来,人生就是一场修行,众生皆苦,所做的每一件善事都是为了让受苦的人们感受到一丝生活的温暖,宁可人人负我,不可我负人人。

四、远离了尔虞我诈的商场,他以小餐馆为生

厌倦了商场的硝烟,郭大王回到上海,用仅剩的资金开了间小小的素菜馆,主要经营台湾的各种素食。这间小小的餐馆就和他的主人一样,忠厚实在。不管是菜品还是用料乃至价钱,都无可挑剔,很快就成了远近素食客人的最爱。

素菜馆的招牌菜菩提砂锅,郭大王独创,全上海仅此一份,奶黄色的汤头是重头戏,浓浓的椰香里还透着一丝咖喱香,喝起来馥郁醇香却丝毫都不厚重,让人忍不住盛完一碗又一碗!

还有那惟妙惟肖的素鳗鱼、素排骨,以及名为“长相思”的素红肠都让人忍不住拍案叫绝。现在已经是虹口区排在榜首的素食餐厅,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人们。

2016年,郭大王去世了,引来了无数八零后的唏嘘。他静静地来又静静地走,带走了我们儿时的共同回忆,留给了我们一个属于普通人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