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不光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广告里也全是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1

广告,是“欺骗”的一种体面的说法。

我说这话,意思不是说电视上的卖药和导购广告是假的,也不是说贴在电线杆上和厕所里的广告是假的,而是说在座所有的广告,不管拍得好与坏,其实都是假的。

昨天我看了一篇文章,大意是广告语的一些常见写法。我越仔细盯着这些广告语看,就越觉得广告这个东西很没劲。

比如有一种写法叫做直接阐述产品的卖点,最常见的有“怕上火,喝王老吉”,“困了累了,喝红牛”,“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句式都一毛一样,就是点出一个痛点,然后紧接着给到品牌的名称。

问题出在哪儿呢?问题在于这些广告语都在跟我们打心理暗示。

再看一眼这个广告词:“怕上火,喝王老吉”。在这个广告词中,强调了王老吉可以预防或者治疗上火吗?

没有,它写的不是“预防上火,喝王老吉”,而是“怕上火”,你在害怕上火的时候,可以选择王老吉。

这款产品本身是没有明确的降火功效的,但它的广告词给了我们这样的暗示。

同样的,是“困了累了,喝红牛”,而不是“想恢复精力,喝红牛”;是“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而不是“提升脑力,多喝六个核桃”。

因为说白了,它们都是普通的饮品,是没有那些功效的。但是,广告词本身的暗示性,让消费者产生了一种它们有此类功效的感觉。

2

还有一类广告,是用一句装逼的话来表达产品的理念。

最耳熟能详的就是耐克的“Just do it”,李宁的“一切皆有可能”,还有以前一直被调侃的鸿星尔克的“to be No.1”。

这些广告,即便互相交换广告词,其实也没什么影响,比如耐克叫“to be No.1”,李宁叫“Just do it”,鸿星尔克叫“一切皆有可能”,改完并不会违和。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类表达理念的广告词,和产品本身的关联性并不强,不,其实是毫不相干。

你别跟我说什么这款产品最初诞生的时候,和这些理念有关,理念是品牌方的事,与消费者无关。

品牌是最会炒理念的,因为产品本身是普通的,它们只有简单的产品属性,如果没有品牌赋予理念,产品就不好卖。

穿上李宁的外套就一切皆有可能了吗?并不会。

穿上鸿星尔克的鞋子,你不仅不会“to be No.1”,很可能还会被嘲笑成“土逼No.1"。

理念是理念,产品是产品,你是什么样的人,不管穿什么,还是那样的人。产品的理念并不会改变你,它们只会欺骗你。

3

史上最牛逼,也是最扯淡的广告语应该就是“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了吧。

这句广告语,配合着广告画面,直接把爱情与钻石划上了等号,让钻石这个毫无意义的金刚石,瞬间再也不愁销路了。

《人类简史》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宗教信仰的重点是自己相信,但金钱信仰的重点是“别人相信”。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信仰宗教这件事,别人都信,你不信,那你就是不信,你不会因为身边的人信了基督教,你就会去信。

相反,只要你信了,哪怕你身边人都不信,你还是相信。

但金钱不一样,金钱这玩意是只有大家都相信,它才能流通。人类以前有过用贝壳当货币的经历,但要是你现在拿个贝壳去买东西,是个人都会当你脑子不好吧。

所以说,金钱这玩意,自己信没用,大家一起信才有用。

而钻戒呢,钻戒有点这二者中和的意思。想要拥有钻戒的人,一定是相信钻戒的基本属性和附加意义的,但是钻戒毕竟不是金钱也不是货币,不信它的人也有很多。

比如我这种无趣的男人,就觉得钻戒毫无意义,再比如那些出售钻戒的珠宝商,他们就更清楚钻戒没什么价值了。

荷兰的消费者协会曾经做过一个试验,他们在一家珠宝店里买了一个钻戒,之后想把它出售给其他珠宝店。

结果走访了20家店,有19家都不肯收,只有1家珠宝店愿意出极低的价格来收购。

4

我前面哔哔了这么多,肯定有人会觉得我是个大傻逼,因为如果人人都活成我这样,经济也就没法发展了。

不过,我确实是这样的,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像我这样,所以放心吧,经济还是可以照常发展的。

我知道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是我们人类自己在给一切事与物添加上意义。

我不是一个非要在这些事情上较真的人,我也会给自己未来的妻子买钻戒,我也会给自己去买运动服饰,但与此同时,我知道这些玩意毫无意义可言,这是两件不同的事。

我不喜欢广告,因为广告确实是在洞察我们的人性,但洞察的目的是为了销售。

就像“营销”这个词,“营”的目的是“销”,是卖东西。

卖东西从来都不是一件坏事,赚钱也不是一件坏事,但不断揣摩人性的弱点从而来编造广告卖东西,我就觉得这事很无趣。

有一些广告,在创意和故事上确实打动人心,但是那个故事与产品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打动我的是创意与故事,并不是产品,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