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见的补钙误区,怎么补钙才科学?
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盖中盖”、“新盖中盖”、“高钙牛奶”等大量的补钙广告,我们一般的老百姓看了以后,总觉得“中国人天生缺钙,得补!”。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对于“骨质疏松”、“缺钙”、“补钙”的认识上存在很多的误区,因此造成我们的生活里补钙泛滥,全民为钙片药厂的广告买单。
下面,我举几个日常生活里常见的错误认识给大家看看。
误区1:【骨头痛、关节痛就是“缺钙”】好多老年人认为,自己骨头疼就是缺钙了,该吃钙片了,其实,不能简单地把骨关节痛等人体骨关节系统的退行性改变均理解成了“缺钙”,关节、骨头的老化和缺钙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也是人在老化过程中同时出现的两种既独立又相关关联的疾病。
误区2:【骨质疏松就是“缺钙”】骨质疏松并不是单纯的缺钙,缺钙只是导致骨质疏松的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分泌代谢异常才是真正的发病原因,这种代谢异常使骨骼对钙元素的摄取、吸收和利用能力下降,钙的排出增加,从而出现骨骼的病变,不单是“缺钙”的问题。
误区3:【钙吃的越多越好】骨质疏松本身除了钙缺乏外,还有几个很重要的致病因素,那就是“钙吸收差”、“钙利用率下降”、“钙排出增加”,患者仅通过口服单纯补钙只是解决了“钙供给不足”,而无法纠正身体骨骼对钙元素的利用等诸多障碍。所以说,只是多吃钙没用,“盖中盖”高钙片再“高”也白搭,大部分都从大便里排掉了,而没有吸收,更谈不上在体内的利用了!
那么骨质疏松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身体里的钙90%都在骨骼里,我们在青春期的时候钙的需要量最大,这个时候的饭量大、吃肉多,都是为了补充钙。以后随着年龄增长,逐渐下降,然而到了50岁以后钙的需要量又增加上来,大概需要1300毫克/天,然而一般到了年纪大的时候我们摄入的肉蛋奶都会减少,因此钙通常是不够的。
一方面钙补充不够了,另外,我们食物中的钙需要在肠道里吸收到血液里才能被利用,然而老人家的吸收能力又明显下降,这个时候需要维生素D的额外帮助才能促进钙的吸收。
即使钙被吸收到血液了,没办法在我们的骨头上沉积下来,同时我们的骨头还在溶解钙出来,通过尿液排出去,这就造成了我们的骨头越来越不结实。
所以,我们现在知道了,“骨质疏松”其实是“钙不够了”、“肠子不吸收钙了”、“血液里的钙不能停留在骨头上”、“骨头上的钙在流失”、“体内的钙排出体外增加了”这几个因素共同的结果。
因此,单纯补钙只是解决了几站中的第一站,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所以说只是单纯买“盖中盖”喝一下是不行的,就是每天喝也没多大作用,纯粹浪费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