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媒行业的一些感悟(合集)
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就是司马南炮轰「LX」的话题了
针对他所提出的拖欠供应商货款这个事情,觉得确实戳到了一个普通中小企业负责人内心最痛的深处,本人10年左右就开始做线下传媒公司,主要也就是落地活动、路演会展之类的,不过由于YQ,这部分业务早就砍掉不再涉足了,故而来写一写行业中那些事,也算是再给自己一个十年的总结吧,同时也算与君共赏这花花世界的丰富精彩。
原本写了很多,后来发现形散而神也散,所以干脆做一个科普加举例的合集,每一个概念都会举一个发生在自己周边的例子,方便理解的同时也记录下这些年行业里一些真事故事。
一、传媒行业的魅力在哪里大传媒行业其实可以分成广告、媒体、影视、活动、经纪等等细分领域,不过总体就是四个字传播媒介,单反跟这个沾边的都算是了,这个行业一直吸引着无数年轻人进入,有的人是因为工作内容高大上,有的人是因为喜爱时尚,也有些人是因为偶像追星等等,不论各种原因,传媒仍旧是一个相对热门的行业,原因无他,只要人类还需要交流,那么传媒就还会出现。
接触各行业的机会
对于上学时候的就业方向,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其实我都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但是我知道不可能涉足所有行业,再加上本科是机械工程这个我至今都没太弄明白的领域,所以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做一个有机会接触各行各业的机会,最怕男人入错行,对于求知若渴的我,传媒应该也算是必然的选择了。所以传媒行业对我最大的吸引点就是,他拥有让你接触任何行业的机会,喜欢互联网,ok,服务一个互联网客户,帮助他们完成项目的同时,你几乎就了解了所有你希望了解的事情,想追星,ok,加入他的经纪公司或者服务他们就有机会零距离接触。
所见即所得的成就感
试想你自己做的方案,通过落地,不论是收获了粉丝、转换成购买力亦或者只是单纯的中标,都会给予你无法替代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前端的广告人比如策划、设计很多都是孤独的,但是孤独只是相对于你的孤独,在他们的世界有着其他可以替代的狂欢。
充分增加社会渠道
对于线下活动领域来说,开展一场大型活动,可能会涉及到机场接送、酒店预订、媒体投放、餐饮茶歇、礼品定制、舞美灯光搭建、演出安保、物流运输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收获太多日常生活中需要的渠道资源了,记得曾经一个客户经理,就是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谈妥了婚礼的场地和供应商,我觉得这也算是属于我们行业的一点点小福利了吧。
二、传媒行业的基础划分方式相较于其他专业的划分方式,我更倾向自己这套更简单直白的划分方法:
传统4A公司:
曾经无所不能的存在,4A的本意是美国广告公司协会(American Associato of advertising Agencies)的缩写,一般理解成规模较大的综合性跨国广告代理公司。如麦肯·光明(美),智威汤逊(美),李奥.贝纳(德),奥美(美),电通(日)等等。如果对这类公司感兴趣可以看看奥美创始人的自传《一个广告人的自白》大卫·奥格威,这也是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启蒙书籍之一了。不过随着新媒体的洗牌,曾经引以为傲的文案创意为王的时代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民间高手取代,所以现在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流量为王的时代,大家借鉴参考就好。
线上传媒:
1.内容运营(短视频、直播、微博、微信、其他)
2.传播公司(以制作短频快的病毒视频,也包括一些H5游戏或者性格测试小程序等)
3.CPA效果类公司(包括APP安装留存、广告点击、购物返佣等等)
线下传媒:
1.会展路演(包括各类年会、演唱会或者商超推广、校园推广等)
2.地推派发(各种DM单页、宣传品派发的公司,包括大家看到的餐厅里各种烟灰缸,马路边各种太阳伞等等)
3.舞美灯光(主要以提供音视频设备为主的公司,也包括搭建及物料制作)
总结来说就是线上传媒一般是做内容的、做传播的和做效果的,线下传媒主要是找演员的,发传单的还有搬铁架子的,原谅我的用词,这可能就是由爱生恨吧。
三、短视频直播关于粉丝
来到全民短视频直播的时代,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下一个流量王,原本不想单独写一个篇章的,但是看到那么多人感兴趣,包括其他平台也在提问,所以就单独写一写简单的入门知识,现如今提到传媒,几乎离不开短视频和直播,那么就不得不先提到一个概念,那就是粉丝量,在我看来,粉丝其实包含两种类型:
1.有效粉丝
这里面指的粉丝首先是由于你的内容、人设、故事或者形象等等自发关注的真实粉丝,其次还有关于这部分粉丝来源和你最终的目的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比如一个经营女装的博主,通过自身良好的形象直播吸引了10w的男性粉丝,那么除了短期的礼物打赏收益外,其实这部分粉丝真的可以成为无效粉丝了。
2.无效粉丝
真实粉丝 无效属性
这里面就包含两个概念了,第一个概念是现在行业内很多公司的潜规则,也就是圈粉转型,然后ToB收费,举个例子,杭州有家传媒公司就是通过大量的视频剪辑、影视追剧等账号吸引大量粉丝关注,然后成功达到50W粉丝后直接转型嫁接给探店主播,然后通过面向商家收费,获取广告收益,这种方式可以说是一锤化的买卖,目前很多盲目的品牌商也是在不了解行情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这类合作。
纯无效粉丝
这类就简单的多了,前面提到的CPA类公司都可以快速帮助涨粉,价格非常便宜,基本都是机器注册,名称头像都是假的,一个星期以后基本都是注销状的死粉,可以说除了截图好看之外基本没有什么用处,不过也有一些无良机构,利用这类粉丝做着给甲方代运营各类账号的行当,怎么说呢,有需求就有市场吧,如果品牌商真的能了解这个行业或者稍微做做功课,一般不会被剪这样的羊毛。
直播公会
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就是传统的经纪公司,一家好的公会是一个孵化器,一个服务机构。
以我参与的公会架构做介绍,一般公会除了行政管理人员外由两部分人员构成:签约及运营。
签约:基本就是星探,通过跨平台挖掘主播、素人推荐包括和各类整形医院、酒吧夜店跨行业合作,基本可以理解为,通过一切能发现高颜值的渠道签约主播,曾经见过某大公会首席签约主管,最佳战绩是仅仅通过微信聊天,一个月签约150个新主播,可以说是PUA界的祖师爷这种地位了,哈哈哈,没有贬低的意思哈,如果平常喜欢看直播又喜欢和异性聊天的强烈建议你们去应聘,因为这基本上是几年前的地产经纪人的角色,有天赋的真的可以通吃,越早进入越吃香。
运营:一个成熟的公会运营人员一般都是占比最大的,一般一个运营团队在10~20人左右,可以服务50到100个主播,基本划分包括了:形象、开播提醒、话术培训、场控、复盘、心理疏导等等各种职能,如果不具备这些,那几本就属于野生公会,大家各忙各的就好,有问题在提问,没有问题互不打扰。
关于流量
其实说到流量就不得不提到算法,我们的生活已经早就被算法左右,这是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哪怕就是日常路过一个红绿灯,其实都是算法在左右我们的通行时间,所以想要了解流量就先从算法开始普及。
目前几大平台略有出入,我以平均值做举例吧,首轮播放以500个曝光作为基础流量,在给予你作品500个曝光后,如果能够达到推流指标(比如点赞比例、完全播放比例、留言比例等)后推送到下一个5000曝光的流量池,以此类推,如果真的是一个好的作品,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百万甚至千万的曝光,从而产生一个热点。
网上经常有人会提出一些算法bug,想要取巧获取流量,但是基本以普通人的获知能力,当你知道的时候算法bug也被修复了,所以想获取流量只有知道目标后踏踏实实搞作品才是正道,其他的基本也都是昙花一现。
随意说几个案例方便大家理解吧:某视频上来就说一句,上个xxx的视频火了,所以xxx,这个基本就是为了获得大家的主页点开率,在一段时间这个指标会帮助推流,就是这类的方式,不过基本只是阶段性的,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多看看当下热点还有各个平台官方活动,基本都会配一些流量奖励的,这个就和玩游戏一样,你花时间了解规则,自然要不不熟悉规则的人更容易升级,当然,RMB玩家例外。
四、传媒行业的坑有哪些初级坑:白嫖方案 免费陪标
记得很多年轻就听不少同行曾经炮轰过无良甲方白嫖方案的例子,其中最奇葩的一个故事,未经亲身经历,只是分享出来抛砖引玉:
话说应该是在07年左右,某个最近被炮轰的公司要制作一个新的品牌宣传片,报价500W左右,引得各大媒体公司纷纷竞标参与,在经过为期一个月左右的报名初审,入围10家公司进入终审,被要求详细撰写项目报价,细化到文案、导演、拍摄机位单价等等,在名利双收的诱惑下,众人八仙过海,纷纷细化到无以细化才算罢休。
然而在最终中标通知时,竟然出现三家共同中标的情况出现,原来该甲方竟然想出用A公司拍摄团队 B公司脚本 C公司SLOGAN这样的绝妙主意,甲方最终决定用自己的御用导演,自称报价过高,可以省去80W,可怜的C公司竟然在准备了整整两个月后拿到了10W的著作收益,我觉得一开始直接配个文案去竞标就好了嘛。
以上应该只能算是最初级的传媒坑,毕竟白嫖方案和陪标就是阳谋,有时候你明知道结果也要去跳,原因就在于,你不参与,有的是人参与,对于一家公司而言,长期不上战场的团队,是打不了任何仗的,所以嘛,各位从业人员多多理解你们的老板吧,不是他关系不到位,是很多时候,公司闲下来可能也就散下来了。
中级坑:拖欠尾款、追加要求
这部分应该是最常见的情况了,应该也不仅仅是传媒圈的事情,毕竟在甲方为父母的传统意识领域,很多甲方的确也是以为人父母的定位严格要求自己的,这其中父母最爱做的两件事基本上甲方会一个不落
帮助保管压岁钱
这个保管就说说我自己经历的吧,最离谱的是某大型通信公司30个w的开学季宣传费用,在长达18个月后的某一个下午,接到一条银行的到账通知,我曾一度怀疑是不是诈骗短信,直到几经波折和客户联系上(对接人员已经离职或调岗两代人了)终于想起了历史上我确实曾经帮助他们做了一场排他的独家活动,当天我就用矿泉水泡了两袋方便面庆祝了一下,有人说怎么可能这么久,事实就是如此,对于大的集团客户而言,应付款在自己账面趴着一天,那就是一天的流动资金,且不说其他受益,光是财报和会计制度都会有很多帮助,所以拖是最有效优化资金的一个方法,而对于下游供应商而言,底层执行可以不计后果的追讨,因为他不用直接面对庞然大物,大不了跟你鱼死网破,所以我们早早就支付了供应商尾款,对于直接催款,偌大的机构,今天告诉你提交流程了,明天告诉你法务在审核了,后天告诉你就差一个出差的boss签字了,大后天他离职了这些都是太常见的了,所以除非你要断了这一条路,与这个行业所有甲方为敌,否则基本无解,预付款模式只会将行业洗牌成为重资产行业,谁拥有更久的配资能力谁就可以通吃。
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这个坑最多发生在前段设计文案包装以及结案报告阶段,基本上最多的还是设计,曾经有一个知名的快消品新品,在大方案已经确定下来的时候某位品牌方负责人要求更换某款活动中的道具外包装,在长达两周的改稿中,一共提供了99个方案稿,最终选择了第一版,并称真是越改越差,我们为这个价值1000元的道具花费了三个外聘设计师1w的设计费,这个就是甲方大于天的写实吧(以上数字均为真实)。
高级坑:入坑而不自知的无底深渊
个人认为传媒行业最大的坑是自我,如果入行多年取得一些成就,最容易陷入的是自我意见领袖的认定中不能自拔,普遍沾染的习惯包括了习惯点评各类产品、服务甚至广告,对于是否low常挂在嘴边,穿衣品位逐渐趋向小众化,习惯陷入自我世界甚至无法走出来。
曾经有个行业大佬和我说,你知道策划方案的终极状态是什么吗?大佬神秘一笑,拿出自己的手串跟我说到,那就是禅和悟。他和我说,他们公司对于大客户的高端活动,经常都会借用一些宗教元素,比如某车企的车友会,举办唐卡鉴赏会,某银行的高净值活动会去某个寺院吃斋等等,诸如此类的策划,送给客户,不论客户是否了解,都会觉得神圣,如果不选恨不得有一种得罪佛祖的错觉,这个行业中很多人在充分了解之后都会产生某种信仰,因为确实做传媒的更容易也更敏感其他传播,所以朋友,如果你看身边有人穿的挺时尚但是神神叨叨的,请不要误会他,他不是神经病,也许只是一个传媒圈的某个大佬而已。
五、传媒与生活我一直认为传媒的本质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广而告之的目的,所谓意见领袖、占领心智等等其实都是为最终的发声权服务的,只要拥有发声权就拥有议价权,即所谓的传播食物链顶端。所以如果对传媒感兴趣的朋友一定清楚这一点,不要拘泥于线上还是线下这些细节。
互联网的崛起在我看来除了拉近距离,开放分享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选择,这对于传媒来说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人们拥有了选择的权利固然是好的,可是选择多了必然会有选择失误,这就是我们对应要付出的代价,即自由的基础是失去一部分自由就是这个意思吧,我能听到过很多声音,关于互联网取代传统中介的声音,包括取代传统媒体,其实并非取代,这只是各个行业都要经历的升级而已,就好像互联网可以取代线下门店,但是人们租房子还是会寻找可信任的中介,哪怕这个中介变成了app一样,因为只要元宇宙没有强制把我们每个人都数字化以前,所有衣食住行都不会发生质的变化,充其量都是形式的升级。
对于个人而言,这是一个无法言语的时代,你无法说互联网就是好的,也没办法否认我们比几十年前的生活好得多,所以不存在所谓最好的时代,只不过应对的冲突不同罢了,与其有时间分析现在这个时代好坏不如顺应这个时代,如果有机会做一些可以提高自己发声权限的事情就开始做一些吧,毕竟未来,如果发生了什么不公平的事情,可能拥有发声权要比你认识x某某要有用的多,不能说流量就是现金,但他会实实在在把我们再次做出一定的属性划分,不同发声权的群体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完全不同,如果未来你也有兴趣做一些自己的事情,就请珍惜时间做一点力所能及的提高发声权的事情,哪怕是微信多加几个好友,或者豆瓣参加个兴趣组呢。
其实说了这么多,传媒只是一个概念,真正最伟大的传媒并非那些4A公司云云,在人类历史上先于科技而出现的才是真正最伟大的,大家可以类比出其他传媒更广泛的形式,比如我曾经听过一个概念,就是掌握和拥有了群众动员能力,也就拥有了打江山的能力,其实都是类似的概念,太过敏感就不赘述了,不过想告诉大家的就是传媒是一种能力,绝不是一个行业,小到经营家庭,大到开山立宗,核心内容可能不同,但崛起的轨迹都是相似的,如果弄明白这一点才算是跳出了思维固化,也希望每个人能从传媒的方法论中找到最适用于自己当下的技巧,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才是我们永恒的追求。
同样的最后送给大家一个壁纸,朋友圈拍摄,觉得写了这么多传媒逃不开的CBD~
微风下的C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