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张建云:青少年为什么要学国学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一个社会由经济、制度和观念三个主要子系统组成,三者彼此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社会才能平稳运行。30年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子系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十八大后我们也开始“依法治国”,而国学复兴,建立“全民阅读,书香社会”才可以引导人们修身、律己、齐家、为政的正确观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严三实大都是在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提炼。众多夫妻离异、父子不和、朋友失信、兄弟反目和领导与下属间的对抗、猜忌,造成不默契的原因,皆是因为丢失了中国传统。

每次打开电脑,都会跳出色情、暴力和八卦的消息,似乎这些才可以丰富网络。致使我们看一个邮件需要抵御很多诱惑才能抵达。

太多的人把手机当成肢体的一部分。开车、吃饭、看电视、乘地铁、开会、甚至与人聊天,都在有意无意地看手机。早晨起床后、晚上睡觉前的事情都是刷微信、玩手机。更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对于手机也如此痴迷。甚至有些家长,从小就给给孩子玩手机。人们越来越相信手机,而不相信亲情和友情。

国人越来越肤浅,很多人抛弃了经典阅读,享受着微信中标题党带来的快乐,被略有营养的心灵鸡汤毒害。鸡汤太多了就是毒了。

明星吸毒、嫖娼与打架开始见怪不怪。混肴青少年是非,爱屋及乌,将名人缺点一并喜欢。屠呦呦获诺奖的关注度不如黄晓明2个亿结婚的效应高,马航370失联不如文章出轨的关注度大,电影孔子上市与阿凡达的票房一日千里,都值得我们心痛和反思。几乎隔一段时间就有人在微信中找孩子,究其原因是不堪学习压力、父母冷漠,心中畅想影视剧中(当然不乏韩剧)的轻松美好而离家出走。太给社会添乱了!

在中纪委如此高压态势下,依然有干部贪腐。常常是一人犯奸,全家作科。这是为何?领导干部缺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自己的权利看做私房钱了。没有为他人、为党群服务的大局观念,不犯错只是为了躲避中纪委,早晚出大事。

国内贫富差距加大,两极分化愈发严重,每年有一千万大学毕业生就业,是我国全体人民的共同难题。用国学普及、影响青少年思想,怀着爱和感恩创业,培养出一批善良、智慧、勇气、豁达的青少年,是我们不容错过的责任。

目前,我国及天津市优秀传统文化普及面临的难题:

1.教育系统重视不足。

中小学课本中会涉及到一些古代经典,但对于学生的要求大多是背诵、默写,很多学生难懂其意。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把传统文化当做与其他应试科目同等心态对待,从而忽视了经典修身养德的精髓。很难见到一所大学将国学放在必修或者重要学科位置,甚至不如职业生涯规划重要。殊不知,一个年轻人从学校走出去,只有创业的信心和勇气,缺乏创业的内涵(仁义礼智信),对于学生成长应是个灾难。传统文化师资不足。诸多学校的国学课程,大多停留在老师和校长的兴趣上。有些学校也想将国学普及,苦于没有老师,只能望洋兴叹。

2.家庭社区氛围不浓。

天津众多小区都有广场舞、娱乐厅,但书店却 不多,对于传统文化的问津更是少得可怜。假如广场舞的大妈能在跳舞之前读两分钟《论语》《弟子规》将会对家庭教育、邻里团结与社会和谐有极其重要的引领。每日读书的家庭不多,读国学的家庭更少。因为很少家长有与孩子一起读书的习惯,更多的是女人看韩剧,孩子玩手机,男人忙事业。

3、新闻媒体关心不够。

电视台基本没有关于国学的节目,究其原因是因为担心收视率和影响广告收入。实际国学也可以有趣,也可以带来收视率,关键在于策划与挖掘。目前,只有天津电台经济频道下午2:30的《新锐下午茶》周一至周五有5分钟的国学节目和《今晚报》100多字的“微国学”专栏。微信平台浮躁。天津大多数微信平台都在用标题党和猎奇猎艳的方式争夺粉丝,很少有人安心和有效地传播国学。新闻报道主题也相对较少,对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事迹欠缺。目前天津电视台的“我说家风”节目尚好,但很多年轻人不感兴趣,一看就换台。

4、出版系统热情不高。

大多出版社把精力放在了教辅教材和各种畅销书上,但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著述和兴趣解读就寥若晨星了。

5、文化产业理解不深。

有些影视、游戏和传媒企业很想打造国学产品,苦于对传统文化理解不深而无法入门。没有制造就没有使用,没有播放当然没有收看和力行。

6、国际威胁日益加重。

有个国际定律叫"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

正如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和19世纪末德国人面临的情况一样。这种挑战多数以战争告终。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成就急剧崛起震惊了陆地霸主斯巴达。双方之间的威胁和反威胁引发竞争,长达30年的战争结束后,两国均遭毁灭。

修昔底德陷阱之意为,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

西方媒体渲染说,针对中国迅速崛起后,必将与美国、日本等旧霸权国家发生冲突的担忧。习近平反驳说,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强国只能追求霸权的主张不适用于中国,中国没有实施这种行动的基因。

习近平指出中国不会陷入中等发达国家停滞不前的沼泽,强调“我们都应该努力避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既昭示了中国梦的光明前景,也指出了西方大国应抛弃二元对立观,避免在世界制造冲突、隔阂与对抗,导致两败俱伤,而要走和平共荣的道路。西方大国更应反思历史、接纳中国,适当做出调整和让步,若针锋相对则难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习近平的这种理念既来源于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实践发展的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来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学习和提炼。他的多次重要讲话,都大量引用《易经》、《老子》、《论语》、《孟子》、《荀子》、《商君书》等经典,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习近平倡导的“中国梦”、以民为本、以法治国、人与自然和谐一体、新型国家利益观等重要的治国理念中,都能见到中华历史文化精华厚重的影响。

只有以中华智慧,才可以破解“修昔底德陷阱”。中国避免跌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文化基因:和平思维、同舟共济、见利思义、以民为本。

中国人讲究“和而不同”。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是兼容。加深理解,消除误解,取得谅解,增进共识,是交流。尊重差异,不唯我独尊,不制造麻烦,不沉默对抗,是对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责人之心责己,以谅己之心谅人,是共处。

当下中国,经济遇到拐点,政治深化改革,文化亟待复兴。如习近平同志所言,只有传统文化可以救中国。回归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势在必行。个人、家庭、企业、社会和国家要在文化的感召下才可以幸福,在法律的约束下才可以平静,在经济的带动下才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新时代,新媒体,领略国学魅力,开始阅读经典,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的展开国学教育,对自身成长、家庭建设和社会责任,对于天津青少年乃是时不我待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