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培训班:为何离国学越来越远
来源:光明日报
穿上汉服,捧起《论语》或《弟子规》,开始摇头晃脑,口中念念有词,这个场景经常出现在一些国学培训班里。有数据称,目前,全国经营范围包含国学教育的相关企业已达到4000余家。照此测算,保守估计我国儿童国学教育市场规模达135亿元。
当“国学热”吹进了少儿培训机构后,又是番什么景象?家长为何把孩子们送进国学培训班?又会有何收获?哪些内容才是真正的国学教育?暑假即将来临,记者对此展开调查。
自编教材,课程售价高达10万元
记者在网上查找国学培训机构,出现了大量广告。记者随机选取了一家国学培训机构,按图索骥走进了北京亚运村的一栋写字楼。该写字楼里聚集着各类培训机构。其中,这家国学培训机构环境略显雅致,门厅里摆放着《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等由该机构统一编写的教材。
记者到访时,正是上课时间。国学班教师正使用多媒体设备,教孩子们认识汉字。屏幕上显示出一个“耳”字,周边是其古文释义,十来个孩子正在听课。而隔壁班的孩子,在走廊上跑来跑去。接待记者的曾老师解释,这个班老师今天请假了,本来给孩子们安排了自习。话毕,代课老师将他们又叫回了教室。
这家创立近20年的书院,有不少拥趸。在北京、上海等地有着百余家分校,提供国学培训,辅之以书法、篆刻、国画等传统文化课程。
记者观察后发现,在该机构接受国学培训的大多是小学生。曾老师坦言,“年龄在三岁半以上,孩子即可报名参加国学课程。”她建议,“可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征,选择相应课程,刚上学的孩子比较好动,可挑选一些规矩类的课程如《三字经》《弟子规》。先做静定训练,培养注意力,再进行经典诵读和说文解字的教学。”
随后,记者发现,该机构的培训费价格惊人:个人单学科包含80个课时,售价11800元;多学科的亲子课堂收费近4万元;一个VIP课程,售价100640元。曾老师介绍,“暑假来临,报名人数正在持续增多”。在休息处,记者遇到了一个家长,她的孩子学习国学快一年,当问起孩子的学习效果。她表示,“总体感觉满意,孩子会背很多古文了。”
无统一师资标准,国学培训班乱象丛生
近年来,“国学热”逐渐吹进了少儿培训机构。2006年,王吟默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便进入了这个行业,开始接触国学教育。他几乎经历了“整个少儿国学培训热的兴起”。
十余年间,他先后在两所全国排名前十的知名教育培训机构里,教授国学班。课程通常集中在周六日,每次要面对200、300个学生,学生则集中在一年级至四年级。
国学培训机构乱象丛生,王吟默透露,“成熟的培训机构有十分完备的国学课件,教案内容非常详细,表达能力优秀的教师,完全可以凭借记忆,进行一场表演,即便是毫无国学知识基础的人,也可以登上讲台。但是,当学生问起一些教案之外的问题,他们总是支支吾吾一语带过,场面十分尴尬。”
在亚运村的这家国学培训机构里,教室门口都张贴着教师的履历,他们中的大多数毕业于普通师范大学。曾老师一再强调,“他们都有教师资格证”。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国学培训机构并没有统一的师资标准,一些教师持有语文科目的教师资格证,但是,语文科目和国学内涵并不完全重合,而在一些规模小的培训机构里,未持有该证的人也大有人在。
“国学教育的师资很重要,受过正规大学教育和严格训练的国学教师对国学的体会会更加深刻,能够把国学中的核心思想内涵、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讲清楚。”陕西师范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曹胜高表示,家长可以从教师是否具有教师资格、课程是否体系化、教材是否为正规出版物、办学是否有资质等方面来考察国学机构,决定是否送小孩去参加国学培训。
家长盼速成,容易入误区
最近,刘星参加了邯郸市某国学大赛,他从小学5年级开始接触国学,已有3年了。当记者问起为何送孩子去学国学,孩子父亲刘开建直言,“完全是跟风,老师们说学国学有益于学习,我就把他送过去了”。
沉重的课业负担、白热化的考试竞争,让国学也担负起助考助学的角色。在向别人推荐该课程时,刘开建提到的原因里,“满足孩子的兴趣”总是排在了“提高语文成绩”的后面。
在一家培训机构官网上,“得语文者得天下”“语文为王的时代已然来临”“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阅读及写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也赫然在列。所有的语句都在暗示:学习国学,将帮助你提高应试分数。
事实上,国学教育的实际效果,似乎没人能说明白,家长们也容易走进误区。
曾有家长找到王吟默,称赞自己的小孩“有着非常扎实的国学功底,能够熟背《三字经》《弟子规》”。但是,王吟默无奈表示,“这些只是国学经典中识字类书籍,部分内容还涉及封建糟粕,不应该被视为孩子们掌握国学知识的唯一标准。”
“《三字经》《弟子规》都是国学经典,但不能用它们完全替代国学概念,以偏概全,会让国学教育误入歧途。”曹胜高认为。
国学教育既不能以偏概全,更不会立竿见影。
王吟默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按照规范的课程体系讲解、认知《论语》,需要花两年时间,“但是,家长们等不了那么久,他们更愿意选择速成的学习模式。而培训机构采用的背诵、表演等方式,就能满足家长的需求。”他本人曾因为这种模式跟原公司分道扬镳。
当然,国学经典诵读是必要的,但也只是学习国学的最基本的做法,王吟默表示,应该突出“认知和体验”,他说,“国学教育应该适应当下社会,注意强调古人的精神实质、思想内涵和其中精髓。要在知识教育中融入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美好的品德”。
规范培训市场,形成系统国学教材、课程体系
“目前,国学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到了一个整合的时期。”这是曹胜高给出的判断,“此前,大家凭借热情学习国学,现在,随着对国学理解的深入,真伪国学更加清晰地被呈现和被鉴别。”
在一些培训机构里,国学经典被夸张地剪辑成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弟子规》中表达“孝”的做法,常常为学生不解,甚至被专家斥为“伪国学”。王吟默认为,学习这些内容一定要摒弃糟粕,不是要求学生恪守一些并不适合当今社会的所谓的“孝道”形式,而要向学生传递对生命的敬畏。
曹胜高表示,在讲授国学时,要遵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讲解国学经典或者背诵国学名篇,不要不切实际地让孩子死记硬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国学教育要和当代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不要把孩子圈养起来,脱离现代社会进行复古的教育。“现在民间有一些国学爱好者,确实对国学有热情,但没有经过教师教育,也缺少基本的文化素养,招收各种各样的弟子班,甚至劝说家长让孩子脱离义务教育,封闭起来训练。看似背会了很多东西,但缺少学理的贯通和方法的指导,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多不利的影响,家长要慎重。”
2019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认真排查并严厉查处社会培训机构以“国学班”“读经班”“私塾”等形式替代义务教育的非法办学行为。时隔十天,教育部再次印发通知,不得以“国学”为名,传授“三从四德”等封建糟粕。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政涛坦言,“目前,没有一个被认可、针对青少年的国学培训体系,想要构建这样的体系相当困难,更不能将这个希望寄托在培训机构身上。”
“国学教育是一个社会事业,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培训机构等共同协力推动。”李政涛表示,学校应该成为国学教育的主体,政府主管部门把国学教育主导权赋予学校,同时制定相对统一的国学课程标准,规范培训机构的市场行为。需要大学、中小学,甚至教育培训机构参与其中,相互配合,形成一套有梯度、有体系的国学教材或者课程体系。
李政涛说,“当下国学教育最大的瓶颈在于如何形成不同国学教育主体及单位的共同治理机制,如何化解不同主体在国学教育中的利益冲突、目标冲突。”(记者 陈鹏 通讯员 马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