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我们欠河南一句“谢谢”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河南,再次刷屏!

还记得河南的上一次破圈,是因为河南卫视的《唐宫夜宴》和水下洛神舞《祈》等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质节目。

而这一次,是因为粮食!

在刚刚结束的大会中,河南省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周霁表示:“河南的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了万亿级产业,每年向全国输出原粮和加工制成品600亿斤。”

毫不夸张的说,每家每户的厨房和餐桌上都有可能摆着河南的优质粮。

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市场上二分之一的火腿肠、三分之一的方便面、四分之一的馒头、五分之三的汤圆、十分之七的水饺都产自河南。

这是一个农业大省最耀眼贡献。

河南,真的很懂吃!

要说全国最被低估的吃货天堂,河南一定榜上有名。

很多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品牌,都来自于河南。

卫龙辣条出自河南漯河,三全、思念水饺也来自河南,除此之外的双汇、蜜雪冰城、王守义十三香都是从河南走向全国。

从零食到水饺、从奶茶到调料,河南正在承包中国人的餐盘。

其中还有一种产自河南的食品,99%的中国人都吃过——方便面,河南人叫“方方面”,很大一部分都产自河南。

早在2004年,河南方便面产量就占全国32.7%,位居全国第一;到2020年时,全国方便面产量556.8万吨,而单河南一家产量就有99.6万吨。

如果按照每包方便面100克、长20厘米来算,仅2020年河南生产的方便面就能绕地球5圈。

河南的方便面企业密度,就像烧饼上的芝麻,又多又密。

仅在2007年时,河南方便面产值上亿元的企业就有10家,到2022年,河南方便面企业已近300家。

北到新乡、南到漯河,河南全省的方便面形成了四大“帮派”。

白象、天方等品牌属于郑州产业群;斯美特、豫竹等主导了豫北集群;南街村撑起了豫南集群;科迪、木兰等小众品牌则构成了豫东集群。

方便面,已经成了河南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些80、90后应该还记得天方方便面的广告词“脆酥香,数天方,吃天方,味最香”。

曾经,走亲访友拎上一箱方便面,就是最真诚的礼节。

而不少人的童年回忆“北京方便面”,就是出自河南南街村集团,面饼捏碎,撒上粉包,口水就已经流出来了。

豫竹方便面更是成为了晋城人早餐“肉丸方便面”中无法取代的原材料。

还有一些河南新乡人会拿胡辣汤泡方便面,更有一些人会结合焖面做法,把方便面做成闷方便面。

除了方便面,中国的第一根火腿肠也来自于河南,市面上每10个速冻汤圆就有6个来自于河南、每10个速冻水饺就有7个来自于河南。

以上这些,都是河南作为中国产粮大省的一个缩影,也是近一亿河南兄弟们的骄傲。

河南,守住的是中国人“吃饱饭”的安全感。

中国有句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而这句话放在拥有广袤平原的河南就是“有地种地”。

河南有一半的面积是平原,气候适宜种小麦,集中产粮区主要集中在豫东和豫南。

基于粮仓定位,严守耕地红线,河南省粮食播种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其中小麦面积稳定在8500万亩以上,稳居全国第一。

今年,河南夏粮丰收,产量达到762.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一直以来,河南的定位都是中华腹地的“粮仓”。

和那些东南沿海省份的分工非常明确:

你负责搞钱,我负责产粮,一边冲击财富上线,一边守住温饱底线。

当然,光产粮的话,似乎还不大够。

毕竟,广大的农民兄弟也需要更多的钞票来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曾经的河南,由于工业基础薄弱,在食品产业链方面,只能做“搬运工”,把原材料运出加工后再运回。

为了改变这样的被动情况,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河南省提出了“围绕农业上工业,上了工业促农业,大搞农产品加工增值”的经济发展战略。

从那时开始,河南就重点发展食品工业,关注小麦和上下游制品的生产加工。

自此实现了从“中原粮仓”向“国家厨房”转型。

比如,位于河南漯河的南街村举全村之力创办集体企业,形成了从面粉到方便面产供销的一条龙经营模式,这次有了火遍北方的“北京方便面”。

1991年,南街村因为方便面成了河南省第一个“亿元村”。

南街村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河南全域才有了双汇、牧原、三全、思念、白象、想念、好想你这一系列知名的国货品牌。

有人说,每一个人中国人,都躲不开河南人的“投喂”,从另一个角度看,每个中国人,都该心怀感恩:为默默付出的河南点个赞!

河南在中国发展中作出的贡献,绝对值得狠狠夸赞。

在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年是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从夏朝大禹建城河南登封,再到北宋建都开封,中国最早的政治中心就起源于河南。

从8000年前磁山文化发现粟类窖藏,到5000年前西坡、双槐树遗址的农耕聚落,再到4000年前精致酒器的出现,中国最早的经济社会图景也从河南展开。

从甲骨文到《周易》,从青铜冶炼到《神农本草经》,河南是华夏文化起始的地方,农耕文明的“圣地”。

——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孕育了这一片肥沃的土壤。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吃得饱就是天大的事,曾经的河南承担了中国粮仓的重任。

此刻的河南,依然坚守着所有国人吃饱吃好的底线,给民族的复兴大业,以稳稳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如今的河南力量,正在从土地渗透到餐桌,滋养着每一位中国人。

每一粒麦子、每一克面粉、每一点营养,背后都是这个大省的担当与汗水。

所以,让我们对河南说一声“谢谢”;对9800多万的河南兄弟们,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