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十里洋场之大新百货
穿越十里洋场之第一百货
一百多年前,以“四大百货”为首的商业逐渐在南京路上繁荣,来自世界各地的富人乐于在此投资,慢慢地,这里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十里洋场”。直至今天,享有“中华商业第一街”之美誉的南京路,依旧热闹不已,熙熙攘攘。缓缓驶过的铛铛车的铃声摇醒了不少记忆,仿佛穿越了时光,回到了曾经的“十里洋场”。
“买羽绒服到第一百货七楼”这句广告语是许多老上海人的记忆,作为南京东路上的门面担当,第一百货一直是许多老上海人和游客喜欢光顾的购物场所之一。
从大新公司到第一百货商店
1936年1月10日,大新公司正式营业,它就是第一百货的前身。
大新公司坐落在南京路和西藏中路路口,由留学美国的华人建筑家关颁声先生设计,基泰工程公司参与建造,1934年开工,1936年开始营业。当时的大新有限公司是远东最大的百货商店,同新新公司,永安公司,先施公司合称南京路四大公司。
大新公司还从美国沃的斯公司购入两台轮带式自动手扶梯,这在当时轰动了上海的老百姓,市民纷纷前来大新公司体验手扶梯。坐电梯成了比购物更重要的事情。
市民乘坐手扶梯
1946年起,大新公司业务逐渐呈现下降趋势。1949年10月20日,上海市第一百货商店成立。1953年,大新公司经申请核准改为国营上海第一百货商店,成为全国知名的百货商店。第一百货商店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大型国有百货零售企业,是中国商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为中国传统百货的历史描绘了浓重而精彩的一笔,曾被当年的陈毅市长亲切地称为“我们自己的商店”。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期间,商店平均每天接待顾客20万人次,最高达30万人次,最高年销售突破15亿元,成为当时国内客流量最大、销售额最高的百货商店,经营业绩曾连续14年雄居全国百货之首,被原商业部胡平部长誉为“百货魁首”,成为全国百货业的领头羊。
老字号·新面貌·新地标
现在我们站在南京东路和西藏路路口抬头,会看到一个焕然一新的第一百货大楼:怀旧的大楼里是充满时尚与年轻的装扮,这座见证了上海商业发展的大楼以全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生。
2017年6月18日晚10点,第一百货正式停业改造,8月14日东方商厦南东店闭店改造。两店合并将建成第一百货商业中心,分别为A馆家庭购物馆、B馆餐饮及体验馆、C馆年轻族群乐活馆,成为上海城市中心“全客群、全时段、全业态、全品类、全渠道”的一站式大型购物目的地。
三栋楼之间的布局
同年12月8日,第一百货商业中心AB馆试营业,C馆则继续改造升级。2018年11月13日,包括六合路、连廊、飞梯、顶棚在内,第一百货商业中心正式开始营业。
老字号店铺新开业,第一百货成了上海新地标。
八大主题区引领新潮流
重新开业的第一百货为卖场规划了八大主题区,A馆和B馆的主题是:大戏院、梧桐、弄堂、夜上海,C馆的主题是:都市前沿、潮货颜仓、探索发现、慢生活。不难发现,A馆和B馆的主题充满了浓浓的海派文化气息,而C馆则更加年轻时尚,怀旧与时尚的结合,引领了新的购物潮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爱上了这里。
怀旧文化展带来新感受
在改造升级中,第一百货将原来专门卖羽绒服的第七层打造成了一个文化体验空间——100弄。100弄结合第一百货自身特色,以第一百货发展变化为脉络,以两个四十年的上海城市生活记忆为线索,展现了上海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在这里不仅仅有怀旧,更有对过去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海派风格伴手礼商店100里
100里是上海首家以海派文化为体验场景的伴手礼商店,“100里”在环境上复刻了上世纪老上海的精致韵味,充满了旧时上海的人文味道。在这里可以找到熟悉的“上海咪道”。这里汇聚了近20家极富上海情怀的老字号与创新品牌,包括国际饭店的网红蝴蝶酥、功德林的非遗素食、中华牌铅笔、乔家栅的中华名小吃、十六盏的法式牛轧糖、白象电池、七与白DIY“创皂工坊”(需预约)、汉光瓷的透润白瓷等等,同时,还有为海派文化复刻的首发商品。
能够在时代的发展与变化中,稳稳抓牢机会,寻求改变,或许这也是人们钟爱第一百货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