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十大争议广告:“声量”决定销量?
当品牌广告受到众人争议的时候是好事吗?
听说现在已经进入声量经济时代,阅读量、讨论量、微博用户转发量、评论量,都在衡量一个广告是否成功的维度之中,然而声量是否就代表销量呢?其实为了夺人眼球的营销案例,可能真的是过犹不及,有些品牌可能“皮这一下,它就作死了。”没有营养的内容和与品牌调性不符的营销方式,只会适得其反。
2018十支引发争议的广告鉴赏
以下,我们分析了2018年最具争议性的十大营销案例。这些案例都曾在社交媒体上刷屏,但是迎来了不同的声音,有话题、夸赞、质疑甚至是批判,我们或许能从中收获些许启发和反思。
年度不作不会死广告DG筷子广告
11月,奢侈品品牌DG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以21日上海大秀发布主题为“起筷吃饭”系列视频。
该视频一经发出,被网友指责演员“中式发音”、 “用奇怪的姿势使用筷子吃Pizza“等片段更是有严重的辱华倾向。 一时间,杜嘉班纳相关内容占据了热搜榜的半壁江山。从dg设计师到中国模特罢演dg秀,事件愈演愈烈。
点评:用着自以为的幽默感,伤害了他国的文化尊严是非常不应该的。国际品牌进入他国应该谦虚一点,赢得消费者好感,而不是不分轻重的调侃。
Dior新品广告引领土味广告新浪潮
Dior中国区为新推2018秋冬季主打手袋马鞍包,一改高冷画风,拍了一支让人“大跌眼镜”的品牌广告。从画面第一秒开始,隔着屏幕就透出浓浓的土味风。
由于这样的广告片与传统奢侈品的正式视频广告大片出入巨大,且属于低成本制造,微博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冷嘲热讽,一些“Low、土、水平差”等等的评论也把这支广告片送上了热门。
点评:迪奥作为高端奢饰品品牌 乡土气息的广告,无疑刺激了大众化的娱乐神经,不可否认的是, Dior的“土味广告”确实使马鞍包火了。引发大量争议后,不少网友特意进入Dior微博观看短片,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营销成功了。
脑白金式的洗脑风的三支世界杯洗脑广告
今年暑期世界杯广告,应该成了继世界杯第二大热门事件,引发了井喷式的声讨战。
马蜂窝利用唐僧唠叨碎碎念的模式让观众不胜其烦;
知乎做的关键词重复广告,也被认为完全只靠刘昊然的颜值撑着;
Boss直聘演员表情夸张,诉求直白,情绪亢奋,可以说全程高能……
点评:为了强化品牌形象,马蜂窝、知乎不惜制作出与其过往调性并不太一致的广告,而BOSS直聘则更在广告中营造出一种狂热的气氛,都有些哗众取宠的意味。
三波朋友圈分销猛操作,知识付费变知识传销。
2018年1月,网易戏精课,原价199元,限时特价39.9元,12小时获得140000付费用户。
2018年2月,三联中读悦听卡,原价368元,限时特价68元,一天卖出54352份,中读APP服务器一度被挤爆,导致宕机。
2018年3月,新世相营销课,原价199.90元,起步价9.90元,每万人购买涨5元,3小时卖出96741份。
2018年,网易戏精客厅、新世相营销课、三联中读年卡,三波朋友圈分销猛操作,知识付费被搞成了知识传销。
多级分销从有形商品转到无形的知识付费上了,这种营销方式无疑将会把用户的关注点从产品本身转移到分享获利上。
点评:咪蒙教你月薪5万的课,她收割千万,而你的薪资依旧在3000;新世相的营销课刷屏了,3小时卖出10万,可你依旧做不出爆款。
每一个成功的营销案例,来自于当事人长期的积累,每个人的前提条件、背景资源、认知都不一样,所以任何成功都无法复制。
唯品会123广告10分钟3爆炸
广告一经播出,就遭到猛烈吐槽,这支广告让“3”整整重复了9分钟,直到最后15秒才透露出唯品会打3折的消息。没耐心的看下面这个截图就好了……
拿ppt就可以完成的病毒广告,不仅大V发了微博,连明星杨紫也发了微博,甚至咪蒙的头条也没错过……
点评:虽然大家对唯品会打三折印象深刻,但是广告整体不仅没有创意,还无美观,从头到尾用3折的打折信息霸屏,拉低大众的智商和审美。
耐克争议广告获选“年度最佳营销奖” 成经典范例
今年9月,因为耐克使用备受争议的NFL球员科林·卡佩尼克(Colin Kaepernick)作为30周年系列的广告代言人。
耐克此举引发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对耐克产品的抵制,耐克股价在美国时间9月4日盘前重挫逾3%。不过仅仅几天后,耐克公司股价已经完全恢复。
在争议广告发布的24小时之内,耐克总共获得了价值 4300万美元的媒体曝光率,线上交易额也获得了惊人的上涨。
点评:做为一家全球知名体育用品制造商,耐克一举一动都被无数双眼睛注视着,在这种大前提下,还毅然决然这么做,不得不说耐克果真是在卖力诠释其品牌理念:Just Do It 。
品牌如何避免称为争议广告?
1、广告调性一定要符合品牌调性
洗脑魔性、简单粗暴的广告看完之后,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个正经的产品,你不会觉得这是一家正经的公……
2、找回广告初心,用创意、想象力改变世界
策划广告的初心,绝不是为了“争议”而制作槽点、引爆点,产生大众争议,甚至是反感的情绪。因为消费者对广告的反感并不会影响对产品的黏度,真正对消费者有粘性的是产品的属性和品质……
3、实现“声量”向“销量”的转化
声量变现之路,取决于是否重视用户体验与洞察用户需求……
写在最后:
引人眼球的广告的确可以增加曝光量,但没有营养和内涵的刷屏只是得到关注,却不能留下用户。
从长远来看,短暂的博眼球获取的流量并没有太大的用处,还会损害品牌形象。
打造好用户体验,选择和自己气质相搭的广告,用心培养品牌的超级用户,或许,这才是品牌主应该去好好认真做的一件事。
2018还有哪些广告引起了你的注意,欢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