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是谁在为“容貌”制造焦虑?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新华社发

“要是鼻子再高一点就好了。”

“要是腰再细一点就好了。”

“发际线好像又高了,我该怎么办?”

在我们身边,有关容貌的牢骚并不少见。对于容貌,很多人都会有着更高的期待,而且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女性。网络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各类美妆博主的直播间,很多声音都在我们的耳边充斥着,让人不由自主地进行自我审视:“我的五官够不够完美、妆容够不够精致。”

受益于电商和社交媒体营销驱动,我国化妆品行业迅速发展,品牌、品类、渠道、营销等多方面逐渐展现竞争力。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化妆品行业市场规模为4777亿元,预计2024年将增长至8282亿元,行业增长空间可观。同时,医美行业规模高速增长,且线上平台类发展迅速,2019年中国医美市场规模达到1769亿元。

一系列数据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变美”已经成为一种经济。然而在今年的“3·15”期间,有关医美机构、美妆直播带货的投诉层出不穷。这

一系列问题的出现、人们在投资“容貌”的背

后,是谁在制造这种“容貌焦虑”呢?

记者从济南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了解到,有部分消费者通过热线反映直播化妆品质量、医美整形机构经营不规范等问题。

变美之路暗坑重重

32岁的张女士是一位普通的全职妈妈,目前她已经做过三次医美手术,分别是做双眼皮、扩眼角和打瘦脸针。相比以前的照片,张女士的容貌有较大变化,张女士对现在的自己更为满意。

然而,崔女士就没有那么幸运。崔女士是一位网络主播,为了让自己的形象更为完美,她于去年6月份在一家医美机构接受了双眼皮手术。为了达到最好的效果,崔女士在术前反复与医生沟通过自己想要的效果,但没想到的是,非但想要的效果没达到,崔女士在术后七八个月后眼睛仍然红肿,且切口处出现明显癜痕。崔女士要求该医美机构退款并赔偿,但该机构认为这不属于医疗事故,只承诺可以为崔女士进行二次修复。“我感觉再修复也很难回到原来的样子了,现在非常后悔。”崔女士说。

崔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有机构发布的《2020年中国医疗美容行业洞察白皮书》显示,2019年在合法医美机构中

有15%的机构存在超范围经营现

象,同时据估算,全国有超8万家生活美容机构非法开展医美项目。但面对美容医生的话术和建议,很多消费者往往难以辨别真伪。

采访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尤其是女性会多多少少对自己的容貌有更高的要求,有的会主动去咨询相关的改变方法,让自己变得更美。29岁的徐女士长相姣好,但仍然对自己的外表不太满意。“进入25岁后开始很担心自己会变老,平时也会很留意脸上的变化。”徐女士发现自己眼睛下出现轻微的眼袋,便一直在寻求改变方法。她先是通过网络上的广告联系到了本地一家医美机构,在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下进行过一次“面诊”。“给我面诊的大夫建议我进行眶隔脂肪释放手术,就是一种祛眼袋的手术,否则过不了半年就会形成真性眼袋。”然而,徐女士到一家公立医院的整形美容科面诊,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答复。“公立医院的医生认为我太过于追求完美了,说这完全是正常的面部结构,劝我打消这个念头。”权衡之下,徐女士没有进行手术。

“现在有点上瘾,每天照照镜子,觉得哪里不够好就再去调整一下。”只有22岁的小婷是一名表演系大学生,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外在条件,从高考前期小婷已经开始接触医美,瘦脸针、扩眼角、玻尿酸填充鼻山根和下巴、全身抽脂,这些在旁人看来不可思议的手术项目,在小婷口中却轻描淡写。

是对美的追求还是容貌焦虑?

“化妆拯救颜值,整容逆天改命。”越来越多关于“美”的广告语,吸引着更多的人为美丽买单,其中难免会有人盲目。一则数据显示,近70%的职场人士每月拿出超过20%工资收入投资自己的颜值,甚至有14%的受访人表示每个月在颜值上的花费会超过工资,他们中90后占比超60%。

化妆师娟子从业近10年,工作使她接触了很多爱美的人。娟子观察到,现在顾客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我觉得主要是环境影响更大,网络的便捷性让大家更容易接受一些新的资讯,像是现在各种短视频平台上,各种博主秀穿搭、秀美妆,也有分享美容、整形过程的,这些人成为了网红,就会影响到更多的人。毕竟,大家都喜欢好看的事物,也会想要去模仿、追随。”

对于外在容貌很在意的不仅仅局限于女性,市民姜先生是一位企业白领,他说自己每天出门后都会有一个担心,那就是自己今天看上去好不好。除了日常服装类的花费,姜先生对护肤品也颇为在意,他会经常浏览网络美容博主,也坦言在博主的推荐下,给自己“种草”了很多美容产品。

“对外在的刻意追求,是一种容貌焦虑吗?”市民徐女士坦言自己对于容貌是有焦虑的,自己会不由自主去对应网络上的标准。“比如是不是够瘦,面部比例是不是协调。一旦有不符合标准的地方,很容易怀疑自己,然后不自信。”

出门就必须得化妆、脸部斑点痘痘必须遮得完美无缺、拍照必须得用美颜相机……很多人对自己的容貌要求越来越高,自己给自己架构起一套完美的外在标准,一旦不达标,就会产生焦虑。

别被营销出来的“标准”绑架

3秒测肤、5秒测颜值、“你的颜值能打多少分”……AI科技成为很多医美平台的营销手段,他们向消费者传递一种观念:美是有标准的,不符合这一标准,你的颜值就不高;然后为消费者制造一种需求:我还不够完美,我可以变得更好。同时,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一定程度上也在强化这种标准,各种“网红”“主播”的风格和喜好正在影响着网友们。在这种环境下,美开始变得单一。

焦虑之下,有人选择通过打扮改变自己,有人选择通过医美手术等提升颜值,但一旦出现失误,后果往往是不可逆转的。由于在法律监管上存在缺失,医疗美容往往很难量化,出现纠纷在法律上常常难分对错,如何判定为失败,在这一行业标准内尚无明确规范,这就给消费者维权增加了难度。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句话并不假,但美是没有标准的,更不能被所谓的“标准”绑架。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对美要有清醒的认识,不管环境怎样,学会正视自我,个人判断不能被市场和网络环境所裹挟,更不能被他人片面的言论所影响。追求美没有错,但能够对个人发展起到作用的是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文明素养,与其为颜值而焦虑,花费精力追求精致的外在,还是工作和生活上的努力来得更有踏实感。 (本报记者王飞)

作者:王飞

来源: 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