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淡市下,地产项目必须要这样打广告!不然钱都打水漂了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3/6/16

“四月,是残忍的季节。”英国诗人艾略特《荒原》中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当下一些房地产人的心情,似乎再适合不过。

淡市行情中,有的房企为了省钱,大幅压缩了推广预算。有的房企认为,淡市买房的人少,广告和推广收效甚微,索性砍掉。可明源君认为,如果房企真这样做了,就大错特错了。甚至,还会要了企业的命。房地产淡市不是不需要广告,而是需要更有智慧地推广。下面待明源君为你好好分解。

广告对谁说

磨刀不误砍柴工

任何广告推广,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都无非是让客户与产品之间的信息充分对称,让客户知道并了解产品,并形成价值偏好。简而言之,就是解决三个问题:对谁说?说什么?怎么说?

1、别拿无脑广告忽悠

房地产旺季,人人想买房,大家都跟风,也愿意掏钱。这样的大好局面,怎么做广告都有效果。或者说,做不做广告房子都卖得光,广告无非是锦上添花,刷高存在感而已。

淡市局面大为不同,有的人犹豫是因为囊肿羞涩,有的人徘徊是担心政策变化影响炒房。反正就是看着多、买的少,想再拿旺季的无脑广告轻易“忽悠人”,不仅没门,甚至会死得很惨。

2、受众画像要精准

广告在策划之前,需要反复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潜在买房者的精确画像。也只有这样,才能在后期销售时完成精确“打击”。

到了淡市,由于跟风者所剩无几,潜在买房者的分类反而简单粗暴些:投资、改善、刚需。

投资购房人群经济条件成熟,对房地产行业已经有了解。面对这样的老司机,广告策划可以放大产品的地段、配套等优势,对房屋朝向、建筑高度等参数要描述专业。

改善购房人群一般也会有一定积蓄,对目前居住的房子不满意。广告策划可以着力渲染居住品质,具体就是面积、得房率、环境、景观,主打生活品质升级。

对于刚需购房人群,广告则需删繁就简,不要渲染一些让人云里雾里的空泛概念。应该从小户型、价格方面加以突出强调。

3、不同受众,卖点不同

在房地产旺季,广告说什么并不重要,广而告之就行。可在淡市,广告与产品、营销绝不能各自为战,你做你的、我干我的。广告需要参与房地产的全流程。

要对产品进行深度研究与挖掘,梳理出项目的卖点:地段、周边配套、景观、环境、户型、价格等。然后找出产品的核心卖点,再进行差异化包装。不同受众,卖点也不同。

下面保利这套追复联4的稿子,基本把产品特点与电影结合得很好。

在营销环节,营销人员不能等到广告出了再打广告。而是要在广告策划和制作期间,就深度参与广告的“说什么、怎么说。”

精选渠道

开源节流,因时而变

房地产淡市,各方面的预算会相对紧张,营销经费必然吃紧。但这绝不意味着营销要当只进不出的“貔貅”。在渠道投放上,该省的要一省到底(节流),该花的一定要大胆花(开源)。

1、能省的省到底,该花的别犹豫

首先,应该大幅度缩减传统媒体的广告投放,主要再报纸、电视、PC端(门户网站)、手机短信等。由于房地产旧日的营销惯性,习惯了在上述渠道的大手笔投放。但这些渠道的投放不仅费用贵,效果还难以评估。

说完节流,再说开源部分:自媒体大号、电梯、公交车体、公交站、地铁站。自媒体大号的优势是效果一目了然。而电梯、公交车体、公交站和地铁站的优势是人流量大。

自媒体大号的投放选择,值得特别展开一下。结合上文所述,对主打“投资购房”的楼盘,可以选择财经类自媒体。对主打“改善购房”的楼盘,可以选择时尚类、生活方式类自媒体。对主打“刚需购房”的楼盘,可以选择城市新闻类自媒体。

房地产淡市,广告渠道开拓呼唤全新思路。比如对“刚需买房者”,可以充分利用网络,通过购房群解读、微博互动、日志转发,这些都是成本低却很有效的途径。而演唱会、电影映前广告、酒吧等投放渠道,也可考虑另辟蹊径,有时会取得意料之外的良好效果。

2、在合适的时机,选合适的渠道

房地产的推广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同的推广阶段,侧重的渠道也有所不同。前期筹备阶段,首要任务是提高项目知名度,拓展方向为线下资源。户外广告、电梯广告是重点,微信公众号的预热也不可少。

前期蓄客阶段,依旧主打提高项目知名度,线上和线下需要开始同步发力。除了上述户外广告、电梯广告、微信公众号之外,还可以加入汽车广播。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力度,可以逐渐加强。

强势蓄客阶段,在知名度的基础上,拔高项目的调性和价值,推广渠道全面开花。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加入公交站广告、地铁站广告、房地产相关APP广告,力图口碑全面爆发。

广告说啥

动脑子,讲故事

如果说广告的调研和渠道解决的是对谁说的问题,那么内容无疑是要解决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

1、将人文关怀进行到底

当前的房地产淡市,宏观上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人们的心态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比如穷人仇富、富人藏富。广告设计理应敏锐地捕捉到人们的这种心态。过去广告中的顶级、皇家、奢华、珍藏之类的词,是万万不能用了。

另一方面,好广告不应分化人群,而是在不同人群中寻找最大公约数、共同点。比如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无论是刚需还是投资,人们都怀着美好生活的渴望,大家都希望自己的精神生活随着物质生活同步升级。

由此可见,房地产广告应该赋予产品以情感价值,饱含人文关怀。

比如万科的文案:“最温馨的灯光,一定在你回家的路上。如果人居的现代化只能换来淡漠和冰冷,那么它将一文不值,我们深信家的本质是内心的归宿,而真诚的关怀和亲近则是最好的人际原则。多年来,我们努力营造充满人情味的服务气质和社区氛围,赢得有口皆碑的赞誉,正如你之所见。”

万科巧妙地规避了炒房与刚需两类人的分化,将房子上升到家的属性。通过“回家”的愿望和行为,让不同人群在人文关怀里达成统一。

好广告需要人文情怀,但表达必须直白,否则受众容易懵,最后在销售环节也不好推广。

越简单直白,越容易共鸣。比如安居客的神曲《丈母娘叫我去买房》,哪怕不听歌,就光看这8个字,也能让无数人会心地苦笑。

淡市广告,不能像旺季广告那般语不惊人死不休,反而需要熨帖、务实。

明源君在某强二线城市的街头偶遇过一个楼盘的广告:“面湖而居,一生所愿”。看第一眼觉得很有力,再细想来,又感觉怪怪的。这是因为该广告用词夸张。

逐水而居,的确是人类的天性。但买湖景房,真的很难说是人生的最高愿望。能买得起湖景房的人,人生基本上都有更高的愿望。毕竟买一套湖景房,就此养老的人,太少。

相比之下,上文提及的万科广告,表达的核心思想异常简单,买房是为了回家。这样的熨帖,更容易直击人心。

明源君上周末偶遇了另一个反面教材。广东某地级市的一楼盘,以在岭南复制江南为卖点。

广告的出发点很容易理解,江南是中国人文意象最强的区域。主打江南牌,无非是希望借用江南浓厚的历史底蕴,展现楼盘的人文关怀。

但问题随之而来,岭南没有成为江南,已经是历史结果,也有其原因。另外,即使如此,岭南自身就没有可挖掘的文化内核吗?

这则广告只看到了江南的人文意象,却没发现江南本身也只是一个文化符号,符号之后是更宏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在这个意义上,岭南文化也属于这个内核,与江南文化一同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子集。

江南虽美,但也有“不辞常作岭南人”的诗作。如果该产品和广告能发现不同地域之间的人文共性,不是更高明吗?

2、广告没人看,故事被围观

这两年流行一本畅销书叫《人类简史》,很多人都看过。按照书中的说法:人类的凝聚、发展都是靠故事。

从观看心理学的角度,我们喜欢的广告一定是讲好故事的广告。这类情节性广告,用今天通俗的说法就是“走心”。有的让你哭,有的让你笑,无非都是想感动你。但不得不承认,广告讲好故事的难度越来越大,情节性广告正在逐渐消失,这也从方面映衬了好故事的稀缺性。

万科网红盘经典广告语:我能与这个世界保持的距离,今天读来仍然很有味道,去年万科在重庆新开发的项目仍沿用了这个广告语。整个系列的文案读来非常有感觉。

乔布斯为了改变世界而对技术革新的故事,让苹果的气质一骑绝尘。马斯克疯狂造电动汽车的故事,让特斯拉风靡世界。往近了说,俞敏洪的故事,让千万英语学习者来新东方,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笨的人讲道理,聪明人讲故事。在某种角度,咪蒙发家致富的秘诀,就是把传统的成功学转化为有故事的鸡汤。咪蒙的惯用套路就是:我有一个朋友,我有一个同事。

万科重庆御澜道的人物志,也是通过广告讲故事取得的销售成功。万科讲故事的主角,不是大明星的演绎,反而是一个个御澜道业主的讲述。他们其中有刚毕业的学生,有饱经沧桑的老人,有银行的高管,还有私营业主。这几乎可以覆盖社会各个人群,让受众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没有什么比身边的真实故事更能打动人了。该广告最终在重庆满城皆知,获得好评无数。

善于发掘与房地产项目有关的故事,是一种能力。如果房企还能还从产品设计之初就进行这种思考,优势会更加明显。

一个好故事,真的比千万条标语广告的传播更有效。毕竟人们对广告总是加以警惕,而对故事,却是没人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