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长沙大火过后,高层住宅的2大缺陷暴露无遗!过来人:还有3大硬伤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22/11/18

2012年底,我国有一项数据反超美国,并开始领跑全球,那就是拥有已建成超高层建筑数量。

CTBUH发布的《2021高层建筑年度回顾》显示,截止到2020年末,我国150米以上高层商业建筑有2395座,200米以上823座,300米以上95座,三项指标均是全球南波万。其中我国150米以上建筑总数约占全球的35.7%。另外,2022年全球十大高楼排名中,我国独占6席。

中国的超高层建筑数量全球第一,其背后必然有超强的基建能力作为支撑。2021年英国KHL发布的榜单显示,全球重工排名前十的企业,有4家是中国企业,分别是位居榜首的徐工机械、第二名中联重科、第五名振华重工和第六名三一重工。

商业摩天大楼领域,我国已经是妥妥的世界霸主。实际上,住宅高层建筑领域,我们也是敢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网络上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但据专业人士透露,仅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存量超高层住宅(100米以上)数量,就超过了美、日、欧盟的总和。社科院研究员易宪容曾提出,2021年底我国现存的高层住宅总量,或占全球总量的2/3。

中国为什么热衷于建造高楼大厦?原因有三个:第一,节约土地资源,提高空间利用率。当然,这只是针对寸土寸金、土地严重稀缺的一二线城市而言。

第二,开发商对商业价值的诱惑和对高售价、高租金回报的期待。比如近几年,在一些小县城也刮起了建造高楼的不正之风,这些地区房子早就严重过剩了,压根就不缺房。开发商还在拼命建高楼,有些区区县城,竟然也拔地而起100米以上的超高层住宅。开发商的目的太明确不过:为了建更多的房子,赚取更多的利润。

第三,说句大实话,2015年以来,很多城市盲目比拼高楼、超高层住宅建筑高度,就是为了城市的脸面,为了政绩。

过去十年,中国的开发商爱建高楼,于是久而久之,中国的购房者也养成了“爱买高楼”的习惯。2017年,乐居的一项《中国人购房消费习惯》调查结果显示,54.7%的购房者最中意的楼层选项是18-22层。另根据开发商的销售资料显示,一栋25层的住宅楼,超过6成的购房者都想抢着购买的4个楼层是21-24层。

尤其是很多年轻人,甚至坚定认为高层住宅楼房比小高层、洋房住着舒服,理由是高层住宅有前两者没有的四大独到优势:采光好、通风好、视野佳、无蚊虫。

然而,从2018年开始,国人的购房习惯,开始慢慢转变了:由过去的买房盲目追高,开始把目光聚焦在中低楼层上。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从超高层住宅搬到多层、小高层住宅。

导致国人思想改变的原因有两个:其一,参考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二三十年后,高层住宅很可能会沦为贫民窟”。一开始还只是少数人这样说,到最后,很多教授学者也站出来为这一观点背书。其中包括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周天勇。这就加重了国人的焦虑情绪,尤其是很多东拼西借凑出一套房子首付款的刚需购房者,考虑到自己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换房机会,于是在住宅类型和楼层的选择上,也变得更加慎重了。再加上很多过来人现身说教,且网络上关于高层住宅利弊分析的文章越来越多,这也为很多买房人提供了参考;

其二,过去两年,国家四次提到“限高令”。尤其是2021年住建部、科技部、工信部等

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到,未来县城建设,要严格满足2个要求:1、县城新建住宅以6层为主,6层及以下住宅建筑面积占比应不低于70%;2、县城新建住宅最高不超过18层,确需建设18层以上居住建筑的,应严格充分论证,并确保消防应急、市政配套设施等建设到位。

这等于直接宣判了未来县城“不准再建高层住宅”,“高层住宅没有未来”。所以该文件一出,就成功劝退了很多高层住宅爱好者。尤其是在很多县城,这两年超过18层的高层住宅项目销售更是前所未有的不景气。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购房者买房,不仅仅只盯着房子本身,还学会看国家大势了——凡是国家不允许、处处设限的,基本上都是不能再肆无忌惮发展的,所以坚决不碰这类住房才是最明智的。

高层住宅真的不能再购买了吗?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从高层住宅搬到多层、小高层,真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高层住宅到底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弊端呢?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长沙44层电信大楼失火事件和过来人的亲身经历,帮助大家总结高层住宅的真实硬伤。以供大多数未居住过高层住宅,但又心心念念想购买高层住宅的人作参考。

首先,9月16日下午,位于湖南长沙市区内的中国电信大楼发生火灾。数十层楼体剧烈燃烧了近40分钟,大火才被扑灭。从媒体报道的现场图片来看,大火过后,一片狼藉,整栋大楼更是被烧得仅剩下一个框架了。

长沙电信大楼大火过后,敲响了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警钟,还将高层住宅的两大缺陷暴露无遗:一是消防安全问题,二是对电梯严重依赖。

先说消防安全隐患问题。就拿长沙电信大厦来说,火灾发生后,有网友发现,其在2009年时曾搞过火宅演习,并宣称“演习非常成功”。不知道9月16日大火算不算打脸?

高层住宅,尤其是四五十层的超高层住宅,说实话最大的问题就是火宅。专业人士曾分析,超高层建筑如果发生火灾,救援有4大困难:

一是火势蔓延快,根本做不到及时救援。尤其是顶部1/3的楼层,救援基本上以自救为主。

二是疏散难。超高层建筑竖向疏散距离更长,叠加居住人员多,疏散用时更长,且疏散过程中很容易造成踩踏、窒息等二次伤害;

三是登高难,消防救援高度不够。据悉,目前全亚洲最高的登高消防车云梯理论值是100米,这意味着最高只能救援30楼。而且这是理论值,现实中,20层的高楼起火,救援就已经很难了。很多时候,高层建筑物起火后,大火并不是被扑灭的,而是可燃物燃烧光后,自己熄灭的。

四是供水难,超高层建筑消防用水量较大,自身供水可能难以满足需要;

再说对电梯的严重依赖。2016年英国一栋大厦起火,电力中断,电梯无法正常使用,大楼内部人员在疏散抢楼梯时发生了踩踏,造成不少人死亡。

即便是正常情况下使用,高层建筑对电梯的依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28层高楼居住过8年的刘先生对此深有体会,据其透露,平常乘坐电梯上下楼也需要5-10分钟。如果遇到其中一部电梯停摆,再赶上早晚高峰期,没有半个小时根本下不了楼。在高层住宅居住的这些年,刘先生为了上班不迟到,每天早上都要比别人早起20分钟。有时候为了快点下楼。他甚至会从步梯下到18楼后再坐电梯。这样能节省不少时间。

此外,据我们接触的3位过来人透露,高层住宅还有其它3大“硬伤”:

第一,容积率高,居住不舒适,升值更慢

一般而言,6层以下多层住宅容积率为0.8-1.2,11层小高层住宅容积率为1.5-2.0,18层高层住宅容积率为1.8-2.5,19层以上住宅容积率为2.4-4.5。

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是指一个小区的地上总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的比率。简单来说就是,高容积率小区公共空间少且小。高层住宅楼层本来就多,再加上公共空间少,所以给人的直观感觉就是拥挤。尤其是超高层住宅,一栋楼能容纳的人数可能就抵得上一个高端多层社区的总人数,其居住舒适性有多差,可想而知。

过来人直言,自己所住的小区能容纳8000多人,每栋楼有120户人家,刚交房的几年,没感觉到拥挤,等三四年之后,入住率超过50%,整个小区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了。尤其是很多房子是出租房,且租客大多以服务员、保安、外来农民工为主,有些甚至被一些公司租来作为员工宿舍使用。鱼龙混杂,且住户作息时间不一,难免吵闹。过来人每每提及此,便愤愤表示,小区里经常会出现凌晨两三点钟,楼上楼下还在走动说话的情况。隔三岔五小区里还会出现打架斗殴,有住户家里被撬锁偷盗的情况。

第二,公摊面积系数高,得房率低,每年在公摊上面要花很多冤枉钱

被开发商捶打了这么多年,大家对各类住宅的公摊面积应该了如指掌了。被坑过千百遍后,大家应该都有一个共同的结论:高层住宅公摊最大,得房率最低。今年8月份,青岛某超高层住宅小区以“公摊刺客”身份亮相,其46%的公摊面积系数,更是刷新了国人的认知。

公摊面积大,除了得房率低以外,每年花在公摊面积上的冤枉钱更是让人肉疼,包括但不限于物业费、取暖费,还有未知的房产税。新房交付时,还有一笔价格不菲的税费和住房维修基金。合理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但是住房维修基金,基本上最后都要被物业公司贪掉。这等于是住在最差的房子,却要花最多的冤枉钱。

第三,极度依赖用电设备

人有生老病死,机器也一样,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拉长而逐渐老化出现故障。且不说高层住宅的使用寿命能不能达到70年。但从现有的高层住宅电器设备使用故障情况来看,高层住宅严重依赖的电梯、水电气路网等,故障率远高于多层住宅、洋房等。尤其是6层以上的高层住宅就需要二次供水设备,且电梯运行频率高,因此故障率就高。所以高层住宅,一旦出现断水、断电等情况,这对于居住在二三十层的居民来说,相当于“被困”了。

总结:本文借长沙大火,向大家揭示高层住宅不为人熟知的弊端,其中有些还是无解的硬伤,旨在告诫小白购房者,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可能只有一次购房机会,所以用好这唯一的选房机会,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房子真正是用来住的,而且要在其中居住生活数十年。

同时随着国家“限高令”的出台,各地也应该摆正心态:疯狂建造摩天大楼的时代结束了,靠摩天大楼输出城市地标和名片的把戏,也该收敛了。尤其是超高层建筑,消防隐患远比我们想象的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