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学子拍摄公益短片《骨髓捐献,需要你我》号召健康人群捐献骨髓 用影像为血液肿瘤患者点亮希望之光
在团队集体讨论拍摄方案后,邝楚玥绘制分镜手稿。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9月14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刘夏蓝)在我国,每年罹患血液肿瘤的患者逐年增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用于治疗血液肿瘤最常见的方法,而目前国内开展移植治疗所面临的瓶颈之一,便是供者来源困难。面对这一现实,作为青年学生,他们能为血液肿瘤病患做点什么呢?来自深圳市万科梅沙书院的学生张嘉容、邝楚玥、李昱坤有了自己的答案。他们组成团队,拍摄了公益短片《Bone Marrow Donation Needs Everyone》(《骨髓捐献,需要你我》),通过影像汇集微光,号召健康人群进行骨髓捐献(又称造血干细胞捐献),为有需要的患者点亮希望。
该作品成功入选HOSA生物与健康未来领袖挑战赛(HOSA-Future Health Professionals,简称HOSA),获得“全国卓越荣誉奖”称号,这也是万科梅沙书院学子团队连续第三年在HOSA中斩获佳绩。
为了让普通人在30秒内快速了解捐献的重要性,作品的片尾附上了注意事项,学生们希望为志愿捐献的爱心人士提供有效指引。围绕如何在一个“谈癌色变”的大环境下,用更为轻松的表达方式来宣导自己的公益理念,三个同学查找了不少资料,下了不少功夫。
“让更多人产生共鸣”
对生物医学的共同爱好,对影视拍摄的浓厚兴趣,对弱势群体的同情与关爱,让志趣相投的张嘉容、邝楚玥、李昱坤三人选择并肩作战,报名参加了2022年的HOSA公益广告展示环节,决心利用短片的传播形式唤起公众对公益事件的关注。
他们对血液肿瘤患者的关注源于一个网络大病求助项目。“那是一个与平凡日常无缘的家庭,患者与我们同龄,这不禁令我设想——如果我不得不将好几年时间,都花在病床上遭受骨髓移植后排异症状的折磨,人生会变得如何?”邝楚玥告诉记者,也是从那时起,他们开始深入学习血液疾病与骨髓移植的相关知识,通过了解国家对于器官及血液捐献的规范,破除知识盲点。“很多人以为捐赠造血干细胞都要抽骨髓,对身体有伤害,因此捐献意愿较低。事实上,在我国,无血缘关系捐献除了可以采集骨髓造血干细胞,还可以通过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或者脐带血来实现。在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里提倡的采集方式是从外周血中采集造血干细胞,因此不需要抽骨髓。此外,人体内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不必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影响健康。”通过文献的搜索和对知识的探究,三个同学从不同侧面认识到了血液肿瘤患者的生存环境,并最终确定了短片的拍摄主旨:为血液肿瘤患者发声,让公众产生共鸣,发自内心认同骨髓捐献的意义所在。
“让微光到达更远处”
和商业宣传片不同,公益宣传片面向的受众并非局限在特定群体,它通常是面向社会的所有公众,因此在制作公益宣传片时,除了展示创作者鲜明的立场,信息点也需要更准确和提炼。三个同学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头脑风暴,最后决定借助丰富的画面语言,让信息传达得更为直接。“我们从强化短片的视觉冲击作为切入点,借鉴时下流行的电子游戏、穿越和VR等元素,在开头两三秒内抓住观众的眼球,然后不断释放信息点,强化观众的记忆。”李昱坤说。
拍摄过程中,三个学生成员分工明确,邝楚玥主要负责拍摄及场地协调,张嘉容负责跟进服装和道具,李昱坤作为队长,担负后期剪辑的工作。其中,邝楚玥亲手绘制的分镜手稿更是体现团队在策划中的巧思。“拍摄道具和拍摄场所都是我们精心挑选过的,力求让观众身临其境。我们会借用学校医务室的医疗用具,以及上网购买一些仿真的医疗器械来辅助拍摄。在剪辑方面,我们团队会从身体的不同角度来解释如何完成移植手术。用黑白画面来表示手术前,用彩色画面来表示康复,通过颜色的转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邝楚玥介绍说:“中间的部分,我们用细胞拟人化的手法拍摄,会相对增加趣味性,也让视频前期暗沉的气氛缓解了一些。结尾的部分加上了一些字幕来科普一些骨髓捐赠的知识。”
历经半年的时间,这部时长30秒的公益短片在HOSA区域挑战赛亮相,最终顺利进入全国站,斩获佳绩。“HOSA中国站赛事的介绍里提到一句话,当你真正用行动带来你想看到的改变时,这段经历是超越‘公益’的。”学校表示,期待在三个学生的推动下,每一丝微小的光亮都能到达更远处,到达需要光芒的地方,点亮他人的希望。来源:深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