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三块广告牌》的女主,与江歌母亲的神似经历
1987年的美国密苏里州,一座偏僻的小镇,一条寂静公路旁,有三块几乎被废弃的广告牌。
一个中年女人看着这三块广告牌。
她开车来到一家广告公司,老板是一个帅气的小伙,正在看着一本《好人难寻》的书。
中年女人直接开门见山,说要租下这三块广告牌,老板很惊讶,毕竟这三块牌子已经废弃太久了。
接下来,这三块广告牌分别被写上了三句另类的广告语:
强奸致死!
依然没有逮捕到凶手。
怎么回事,威洛比警长?
原来,七个月前,中年女人的女儿在广告牌下被强奸致死,尸体还被焚毁。而警方对这起案件的侦破一直没有任何起色,凶手根本无法找寻。
于是,为了继续引起警局的关注,中年女人不得不出此下策。
这是美国著名导演马丁.麦克唐纳的最新电影《三块广告牌》开篇的几组镜头。
西部风格夹杂着浓浓写意的蒙太奇语言,将离奇的事件与女主个性执着的人物魅力铺设到我们面前。
典型的美国抗性之作。
听到有个朋友说,这是一部表达爱和宽恕的电影。我以为不是。
因为电影到了最后,呈现的是人性的复杂和混沌,却没有结局,把凶手到底是谁的疑问,留给了观众。
就像真实生活中,我们去判断某一个日常案件一样。
“你不是个好母亲。”
“你也不是个好妻子。”
“你坚持要抓凶手,就是因为女儿死前你诅咒了他!”
在这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作为单身母亲的艰难,看到了处于困境中一个母亲的无奈,又看到了一个母亲的坚定和执着。女主甚至是偏执的。
猛然间,我就从女主身上看到了江歌母亲的身影。
这种情绪越发强烈,江歌案在几天前已划上句号。我们也替江歌母亲几年来的煎熬,感到了些许慰籍。
江歌母亲为了为女儿讨回公道,用五年时间打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官司,与电影相比,所不同的是,女主虽然没有抓住凶手,但是她却看清了生活中那些活灵活现的幽灵和原罪。
联系一下,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新闻,看到的刑事案件,有太多的相似之处。
电影中女主被害的女儿,名字叫安吉拉,是个令人同情的受害人。
安吉拉是美国电影里典型的叛逆期少女,安吉拉的惨死,最坚持找出真凶、为她感到悲痛的是母亲。而其他人都如常的继续生活,有人甚至希望尽快忘掉这个惨案。
剧中那句“愤怒只会招致更大的愤怒。”包括对“这一个”愤怒的理解,很容易联想到江歌案。
在江歌案中,江歌的母亲一开始在网上得到很多声援。但后来,当她不依不饶、坚持要凶手得到惩罚、每天在微博上表达对爱女惨死的心痛和愤怒时,开始有人讨厌她,甚至大批水军留言攻击她。
这个现象确是《三块广告牌》要表达的点:受害人到底真正经受了什么?
回到电影开始的镜头,女主站在广告公司窗前,轻轻的把一只翻不了身的虫子翻了过来。这一镜头是一个超级蒙太奇的暗示:千万不要小看一个母亲立下的决心。
母亲一向都是坚强而伟大的。
她们选择坚强,选择不放弃。有时候用力过猛,又有以暴制暴倾向。但同时显现出她们身上那非常美好的光芒。
这部电影的因果是混沌的,因为这就像生活。每件事的后果是不确定的,随机性很强,多方因素汇集,极易受到伤害。
因此它不是简单的批判什么而赞美什么。而是一种对生活和人性的揭示。
女儿安吉拉海耶斯的死,叫她母亲展示出执着的坚持,就像江歌的母亲一样,誓要为女儿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