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块广告牌》:硬和软,从来就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软硬相生
影片《三块广告牌》的高级之处,在于当你完全站在丧女之痛的母亲这边时,才发现她也可以是一个加害者。当你以为警长就是如广告牌中所说的懦弱无用时,才发现他或许是影片中最善良的人,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邪恶,奉爱之名,可以是善也可能是恶。
三块广告牌就是爆炸式的连锁反应,你永远要提防成为最后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电影无法像小说一样使用信件叙事,那么“把话说明白”是视觉的重要任务。画面是一种单一表达,画面之间的连贯性对想象力的考验远低于文字段落。
最大限度地利用朴实的镜头拼接出最低限度的智性也能领悟的华美,就是电影人的工作。用电影讲故事不是要诉说故事本身,否则就没有了成像的意义。
丽南山的妈妈,枕头人的警察。他要让我们相信遭遇的苦难只是无常、恶的尽头依然是善,可人依旧是半好半坏地活下去,免不了伤害别人,免不了被人伤害,满怀愧疚,满怀愤怒。
愤怒只会导致更深的愤怒,警长的一句:这不是一枪崩了自己的勇敢,而是深思熟虑的勇敢。人性永远没有好与坏,前一秒你可能还在为女主因为女儿被人奸杀而伤心,但下一秒也会因为女主为了女儿而导致别人遭受痛苦而感到一丝反感,可站在自己的角度谁都没有错,可是法与情,谁又能说的清楚呢?
硬和软,从来就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软硬相生,很难爱上其中任一角色,更难厌恶。暴力与脏话同时代言了爱与怒,宣泄出的却是无力和绝望。穿插的几处社会讽刺,与剧情缝合得很完美。处处是戏剧性安排,充满可咀嚼的意味。
起初我同情母亲,后来随着警长自杀我又开始对母亲的行径感到质疑。我开始无比讨厌那个暴力的警官,而后他努力冷静找寻凶手又让我改变了这种看法,人性和现实本不是一成不变的,很高级的剧本!
这是真正的黑色幽默,一开始被对白逗笑最后留下了触动。马丁麦克唐纳的剧本是真牛啊,惊讶得知收藏已久的丽南山的美人竟也是出自他手,斩获过当年托尼奖。
两次泪目分别是警长的遗信独白,以及病房男孩倒橙汁给吸管,小镇人都有人性的光辉,所以才是那么的动人,麦克唐纳没有使一切流俗或特立独行,而是升华而又写实。弗兰西斯硬朗诙谐又细腻的表演锦上添花,耶鲁戏剧系出实力影后。
同样是母亲的复仇,同样是女儿被侮辱,和印度《一个母亲的复仇》截然不同。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非常“政治不正确”,一波三折的故事走向,笑与泪的穿插,配乐得恰到好处,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最能触动人心。从敌人到释然,一杯橙汁真的让我突然落下泪来,最后的一笑泯恩仇,戛然而止,堪称神作!
开放式的结局虽然让人内心不爽,为什么正义没有伸张,罪犯没有归案,但这不就是现实吗?现实里这样不了了之的还不少吗?哪怕是全社会都在关注的。美中不足是过于好莱坞式的转折,一封信就能激起这样一个人的柔软善良和正义了吗?
片中的母亲是冷静的,克制的,会给人感觉,她明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她知道自己做这些的后果,她的智商在线,她不需要我们同情她需要公正,真相,凶手,为了这个目的她做出种种。这是一部很温情的电影,然而剥开这层外衣,它其实很丧。
前半段的确完全带动了我的情绪,一直到威洛比自杀的情节,都很喜欢。三块广告牌带来的效应甚至与我当下所看到的社会事件相连,悲哀的,愤怒的,无力的,急切想要反抗的。看过之后,最喜欢的是配乐,以及“愤怒会招致更深的愤怒”这句台词。
你永远不知道,人性在事情的如何经历下会有如何的变化。总之,人是丰富的,人性是复杂的。
一部好电影,不会浪费每一个演员的生命线。 所有安在它身上关乎政治不正确的罪名,又有几颗是真正的良心呢? 无处适当的愤怒,以暴制暴的悲哀,是多少小人物在经受痛苦而无处释放时心底的那根隐线。
当主角拿着灭火器冲向被烧的广告牌,当被开除被烧伤的警探打电话商量干掉强奸犯的时候,影片就走向了人性的深渊和高峰。痛苦不借哭嚎和泪水,影片已经胜利了。
谢谢观赏,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娱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