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亮瞎纽约时装周!“有毒”的李宁你见过吗?
中国运动品牌“李宁”登上纽约时装周了!
咦?这画风和我们记忆中的好像不太一样啊……
在“80后”和“90后”的印象中,李宁运动服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这样的吗↓↓
或者这样的吗↓↓
这个陪伴了无数人青春的国产品牌,已经变得这么时尚了哇!
经典的黑白配↓↓
把方块字做成印章效果↓↓
就连一直被我们吐槽的“番茄炒蛋”也炒出了新味道。右下这款运动衫↓↓其实是复刻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代表队的领奖服,除LOGO外,在一些细节上进行了微调,比如肩膀:
还有几款T恤和卫衣,在胸口印了一张老照片,是李宁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比赛照↓↓
银色 涂层面料是科技风和运动风服饰常见的搭配,李宁这款设计散发出一种奔向太空的感觉↓↓
这些服装从设计到配色都让人耳目一新,十分前卫。包括过去让人感觉“土”的款式,经过重新剪裁、添加时尚元素,都焕发出一种新的生命力。
最近几年,中国元素快被外国品牌用滥了,但大部分流于表面,只有形式,缺少内涵,在设计视角上始终带着西方人对“神秘东方”的猎奇心态。看来看去,在时尚界能真正用好中国元素的还是中国人自己,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精神层面的展示。比如在李宁这里,中国红与汉字的运用非常简单直白,却彰显出一种现代中国的朝气↓↓
据主办方介绍,李宁这次发布会以“悟道”为主题,用西方的时装体系加上运动的视角,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潮流时尚的理解,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
李宁的广告语“一切皆有可能”可谓深入人心。对中国人来说,李宁这个名字有着三重含义:体操王子、运动品牌、国货经典。
1984年,新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奥运会,李宁一人获得鞍马、自由体操和吊环三枚金牌,占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的1/5,成为民族英雄式的人物,激励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24年后,中国的体育竞技水平早已不可同日而语,而点燃北京奥运圣火的人还是这位“体操王子”↓↓此时的李宁已是大叔了,他的身份也早已从功勋运动员变成企业家。
诞生于1990年的李宁在国产运动品牌中一直有很强的存在感,给消费者的感觉是“性价比高,但有点土气”。2008年奥运会给它做了一次最好的广告,第二年,它的总营收达到83.87亿元,跑赢了阿迪达斯,坐上国货运动品牌的第一把交椅。2010年,公司营业额攀升到94.78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民族品牌代表。
辉煌中总是蕴藏着危机,而到达顶点时,往往也是危机爆发的开始。
自从2004年公司在香港上市后,李宁就把权力下放给了职业经理人,自己逐渐淡出了日常管理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深层问题由小变大,逐渐呈现出来:首先是越来越多的外国运动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对本土品牌构成冲击,导致李宁服装的库存率较高;其次,公司管理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是职业经理人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
2009年,当时任李宁公司CEO的张志勇宣布,品牌的未来核心是羽毛球。这个策略被很多评论者质疑,因为羽毛球运动虽然符合李宁对冠军效应的追求,但与篮球、足球相比,用户基数小,外延也不够广。
2010年6月底,李宁公司换了新标识,管理团队抛出品牌重塑战略,即“90后李宁”概念,而当时购买李宁产品的主力军是“70后”和“80后”群体。对于更换标识的消息,李宁只比普通员工早知道几小时。“品牌重塑”后来被外界认为是张志勇最为失败的布局。
战略失误导致李宁公司业绩迅速下滑。2011年,公司利润骤跌65%,库存却大涨41%,周转天数也从52天变为73天。2012年下半年,李宁公司亏损20亿元,到2014年,总亏损超过30亿。
在这个生死关头,李宁回来了,重新执掌CEO大权。从2015年开始,他针对问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行政支出砍掉一半,大幅度削减各类管理费用与营销成本;顺应“体育 科技”的商业潮流,推出智能跑鞋,上市一个月销量就破了10万双;充分利用自己的品牌效应,开微博“自黑”“卖萌”,参加各种活动,见名人,抓住一切机会为公司和产品宣传,相当的拼!↓↓
经过各种努力,李宁公司终于扭亏为盈。2016年上半年,企业实现净利润1.13亿元;2017上半年,公司营收达39.96 亿元,净利润达到1.89亿,同比上升67%。
李宁喜欢说一句话:“让我们从头再来。”多年的运动生涯让永不言败的精神深入他的骨髓,不怕挫折、不怕归零,敢于尝试一切可能。正因如此,李宁公司才能迎来“第二春”,才有资格说出那句“一切皆有可能”。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本土品牌都像李宁一样,积极转型升级,向着国际顶尖水平迈进。在服装领域,一个明显的变化是,越是时尚的款式越会隐藏LOGO,不再像过去那样,恨不得让所有人第一眼就看到胸口的大写英文字母。此外,本土服装中使用的中国元素也越来越多,内涵越来越深刻,这些都体现出中国人日益增长的自信。
当然,中国设计的原创性还有待加强。虽然有网友说“穿一千块的李宁,不比穿一千块的耐克、阿迪差”,但也有网友表示,从李宁的某些设计中,还是隐约看到了一些国外大牌的影子,这次突破固然可嘉,但要彻底突破还需时日。
不管怎样,中国本土品牌正在走出“山寨”时代。从模仿到借鉴,到开创,到引领,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而我们正在加速前进。
作者:尹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