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告业复兴之初,本土和外商广告的特点
一、传统广告的机械复兴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在计划经济下的市场,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四大件"是当时主要的消费品,只要做广告就一定能获益。最初的广告人和企业家虽然明白了广告的重要作用,但只将宣传理解为传达产品本身的信息,即向公众宣告我有什么产品,产品的性质、特性、功能和作用。直截了当的文字表述和简单的构图、背景装饰,构成了80年代中国广告传播的基本模式。
20世纪80年代初期流行的“四大件”
由于这种“简单告白 艺术装饰”的模式只是机械的拼合,并无内在的联系,故而很快分化为两个极端:一部分广告走极端实用的纯产品信息告白,不再讲究构图和艺术装饰;另一种广告走极端的唯美纯艺术表现,不再传达产品的信息而是以艺术创作的方式来表现自我情趣。
一种广告浮夸风也在70年代末开始兴起。1979年11月12日,《文汇报》发布了一条由上海柴油机厂自行设计的产品广告,在显著的位置注明该产品“荣获国家一等品奖” “历史悠久、质量可靠配套便利、配件齐全、服务周到、实行三....从此,以获奖证明产品优良,以四字诗的文字排版设计的广告模式风靡全国,形成了80年代中期的广告时尚,很多广告都采用“畅销国内外”“驰名中外”“誉满全球”等浮夸之词。
从总体上来讲,在广告复兴之初的几年来,广告的复兴只能称得上是传统广告的机械复兴,只停留在简单商品信息的传达阶段,并没有从消费者的心理角度考虑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二、外商广告的大量进入
外商广告的进人和中国现化广告的恢复是同步的。外商广告的进人,加快了中国广告业复兴的步伐。
1.瑞士雷达表广告
电视广告瑞士雷达表。随后,可口可乐、雀巢咖啡丰田汽-众多国际品牌纷纷开始登陆中国。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手表厂商,雷达手表窥视中国市场良久,并深信中国是一个高档手表的潜在市场,但苦于没有进军中国市场的机会,要打开中国市场必须等待时机。1979年,雷达手表抓住了中国广告复兴的契机,率先在中国播出电视广告。雷达手表广告在上海电视台仅仅播出了两次,每次60秒,虽然是英文的解说,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从1979年到1982年的三年期间,雷达公司没有在中国实际销售过手表,但广告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使雷达成为中国市场上家喻户晓的品牌。
2.日本电器广告
广告恢复时期,最多的外商广告来自日本,主要是日本的电器品牌,20世纪80年代,日本电器广告成为中国广告市场的主流产品。日本电器广告进入中国市场有两个背景: 一是中日友好的外交政策使日本企业受益;二是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励精图治,日本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日本电器品牌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从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扩张。面对正在开始恢复逐渐打大的中国市场,日本产品和企业开始用广告攻势敲开中国的市场大门。精工、索尼、东芝、松下、日立......众多日本品牌以独特新颖的广告设计和精美的广告制作征服了中国受众。
日本广告界和中国的联系一直是相当紧密的,自从中国广告进入恢复发展以后,中日友好关系相对稳定。
日商广告的进入,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营销、广告理念,同时也给媒体带来了新的节目交易方式。改革开放初期,媒体节目资源极度匮乏,为了弥补引进节目的费用,大量的日商广告通过节目自带广告进人中国。1981年, 中央电视台引进了日本动画片《铁臂阿童木》,中国的亿万观众在记住这个可爱的机器人的同时,那个穿着未来装载歌载舞的女孩高唱的“TOSHIBA, 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也印在了大家的心中,成了“70年代”留在童年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