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采访:广告制作公司如何在一线城市保持竞争力
张 立 导演/摄影指导
从事影视制作行业10年。明确创意原点的同时,利用多年执行经验,提升现场执行效率; 拥有良好聆听能力,将需求转化为有效的行动。
合作品牌:奥迪,JEEP, 蔚来汽车,大众,松下电器,埃森哲,西门子, DJI,UPS,易趣网,华为, 太平金融,中信泰富地产,安佳,雅苒YARA,SMG, TEDXCHINA,HALA,必胜客,上海市新闻办等
导演:《一个摄影人的独白》 ——CMG影像大赛最佳艺术奖
导演:《永远跟党走》光影秀——上海市新闻奖,优秀表彰
导演:《共生,共通,共融》————入围了葡萄牙里斯本InShadow舞蹈影像节「国际舞蹈影像竞赛单元」
Q:您目前从事什么工作?主要经营哪个业务领域?
我是张立,工作在上海,目前主攻广告执行中的创意和导演工作。现在我经营的是一家40多人的影视公司,我主管影视制作部分的业务,这部分业务团队共有15位同事,主要负责前期拍摄、后期剪辑调色、包装等。
Q:平时拍的最多是哪种类型的片子?
受到疫情和行业整体发展趋势的影响,从去年开始,我们比较多的是在制作电商类广告和高端企业宣传片和形象片。过去,我们产出的内容可以说更加的“To B端”,从去年开始慢慢的往“To C端”转移,也就是说以前做企业更多,现在做民用的更多。
Q:您是如何进入这个行业的?
我进入这个行业属于是野路子吧,其实大学学的专业是自动化,毕业之后有一次拍摄被别人赞美,人家夸我拍照挺厉害的,我就有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就感,所以开始进入平面摄影领域。然后五六年前开始转型做视频,目前来看,在影像行业工作差不多已经十一、二年了。
Q:你有很多的平面摄影方面的经验和基础,这对你的视频拍摄有很大的帮助吗?
从平面摄影转动态视频的人在画面和构图方面都比较的讲究一点,也可以说这方面基础比较扎实吧。后面我转型成导演了,也正是过去的平面摄影基础,让我对整个影片画面美观程度的把控上比其他导演更加苛刻一点。
01 团队工作流程Q:平时经营公司或者说是带领团队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工作流程是怎么样的?
我们整个制作公司比较传统,我们采用的工作制度是制片责任制。
一般来说,我们会有两个制片和一个监制,项目来之后,由制片对接客户需求,制片在这里有点类似于客服。制片对接完客户的需求之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入不同的后续步骤,有可能是直接进入执行,也有可能是由创意团队介入进行前期提案,类似于广告公司的做法。
我主导提案和导演的工作,需要确定影片的创意和执行方式,接下来我就会跟客户进行常规的拍摄前会议(ppm)流程,同时商务会在前期更早地介入其中, 接下来就进执行了。
后期方面,我们会有6人的后期团队,每个人都比较全能,但也会做职能划分。比如说,有些小伙伴比较擅长做AE包装特效,另外一些擅长做剪辑,那么我会在两边做比例的划分。而且我会要求大家都去学习视频调色和剪辑,这样他们能完成相对独立的一整套流程,在完成项目的时候相对更安全、更保险,对公司来说也可以节约成本。
Q:拍摄方面有固定的团队吗?
我们有固定的2-3位做拍摄同事,但如果说项目类型超过了他们的执行能力,那么我们会使用外部的人员进行一些配合,这也是比较常见的做法。
Q:在上海这种广告市场饱和的情况下,如何获得机会和项目呢?
我们公司跟普通创业小型团队不太一样,我们公司已经创立了20年,今年是21年,早早吃了一波2000年左右的市场红利,所以我们公司最拿出手的是有很多的客户源,可以说不缺项目吧。
02 如何保持市场竞争力Q:不断有新的团队出现,你们如何保持市场竞争力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做客户管理。很多人经过职场成长后,会从乙方跳到甲方,就会把我们公司介绍给他的同事,那么我们多了一个乙方公司,同时又多了一个甲方公司,所以我们两方客户非常多。对于客户管理和维护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公司的立足之本。
其次,要保持创作的稳定性。有客户资源之后,我们做出来的东西一定要让他们一直保持非常高的满意度。这样下来客户才会持续地给你业务、帮你推荐,把你留在自己的供应商库里,双方保持一个长期稳定的合作。不管是什么类型或题材的片子,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公司都会有明确的执行标准。
最后,我们更加注重质量,而不是创意。这是我们和其他的一些创意广告制作公司有一个相背而驰的理念。
有些制作公司因为一个项目一炮而红了,比如出了一个很夸张的广告或视频创意。这当然是一个好事,但也会有问题。因为潮流风向标是在不断变坏的,不可能一直往一个方向走,而是往四面八方各种方向发展。那么这种类型制作公司的客户源就很有限,抗风险能力是很低的。
03 目前的行业状态Q:今年以来的工作状态和行业状态如何呢?
2月份刚刚过完年,过完年后很多大项目还在接洽的状态,目前是做了很多前期的工作,本来在3、4月份准备执行的,但3月份这一波疫情来了就全部推迟了。不止是我们公司,我所能了解到的上海范围内的公司都是这种状态。
为什么要推迟呢?因为成本不好控制,即使导演、制作团队等所有成员都没有任何问题,甲方也不敢担这种风险,不愿意花更多的成本。加上疫情的原因,甲方本身预算也在缩减,就更不愿意去提高自己的制作成本去完成一支影片,宁愿推迟。由于拍摄工作难以展开,所以目前是更多做一些纯后期制作的片子。
Q:疫情下,你们公司的工作情况是怎么样的呢?行业有什么新的动向呢?
我们团队现在挺稳定的,都是居家办公的状态,后期同事把电脑都从公司扛回了家。
这次疫情爆发也算是上海最严重的一次,2020年初的时候,上海反而没有这么严重。
比较有远见的公司,比如新三板上市的制作公司,赤马传媒,他们所做的事情叫做“云拍”,就是把所有的拍摄挪到了线上。比如说客户甲方、导演都在家里面用手机看直播;而棚拍的片场住了一波工人、灯光师、摄影助理,有疫情也无所谓,相当于封闭隔离起来了。所有的器材就全部搬在里面,后续通过远程协作的方式去拍一支影片。
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只是暂时的替代方案,长期不可取。主要原因是沟通起来效率特别低,拍摄效率也随之变低了,很容易会导致超班现象,比如说原本正常工作8个小时就能完成的影片现在要工作12个小时,拍摄成本就上去了。对于甲方来说,合同都签完了,他不可能加预算,这就会导致整个行业的毛利率变得很低。
所以,这只是疫情管控下必须要拍摄的暂时性解决方案,不是长久之计。我觉得长久的、良性的解决方式,还是得看政府的管控能力和社会对新冠病毒的包容度。
04 公司现在如何经营Q:你们公司现在的业务比重和模式的变化是什么?
从整个市场和从我们公司转型上来看,以前我们都会做一些活动类的这种拍摄和执行,那么随着疫情的发展,公司把活动这一块转成了电商TVC和大型企业宣传片这样的一个业务模式,正好也避开了活动类拍摄行业在疫情过程中的低迷,这正好是公司决策上的运气成分在。
Q:你觉得应该如何应对疫情以后的发展?
我和身边几个老板、股东持一样的观点,我们认为现在整个传媒行业不是在纵向发展,而是在横向发展。
因为整个社会中承载信息的媒体平台越来越丰富,从以前的单一的电视,到各种自媒体、开屏广告、朋友圈广告,以及现在的电商、抖音,未来肯定还会有别的平台出现。总之,趋势就是平台越来越多,但包括中大型公司在内的所有甲方,做传播的预算是没有变的。那么,平台一多,大家就只会把影片的种类以及分发投放的渠道变多。
虽然从业人员也在变多,但是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就得横向发展,而不是纵向发展。所谓的横向发展,就是让整个公司变成规模化的产业链状态,这是我认为的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Q:所以你更倾向消化一些业务,而不是想办法去做一些高标的低毛利大单是吗?
主要还是预算的问题,甲方公司把预算分成好几块,然后每块小的去分别去做一点事情。我作为导演的话,肯定是喜欢把片子做精做好看的,但客观条件不允许我们对这类型的制作做太大的投入,所以势必会导致整个公司项目会越来越多,然而每个项目的标的会越来越小。
05 为什么选择用松下Q: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接触并使用松下设备的?
三年前,松下全画幅发布的时候,我正好是从拍平面转向拍视频的过程中。用松下是我转型做视频的第二年,那个时候市面上没有比松下S1更好的,可以同时兼顾拍照和视频的这种水桶型机型。
最早开始从业的时候是用佳能,然后用过一阵子索尼,但是我自己不是很喜欢索尼的色彩和S-Log 3阉割的感觉,而且4:2:0 8bit在后期调色方面没有优势。松下全画幅S系列出了之后,我就觉得没有其他机器能敌得过,而且我自己比较喜欢玩新东西,就把我手上所有机器都出了,入手了对我来说完全崭新的松下S1。
Q:那个时候S1吸引你的点是什么?
S1的视频性能不错,有4K 60P,后期编辑空间还比较大,加上照片方面也还不错。
而且我觉得它与众不同,机身的外观辨识度非常高。在这个什么都做小的年代,大机器简直就是标新立异感,一拿出来别人就很好奇,我比较喜欢这种跟别人不一样的感觉。S1的握持手感很舒服,我以前做平面摄影工作时用单反,所以用松下S1的大机身会感觉特别好、特别适合。
Q:目前的主力机型是?工作中甲方会不会对设备提出一定的要求?
现在主力是松下S1H和S1两台。平时用S1H的更多是工作,直接拿去拍商片没问题。虽然会有甲方对设备提出疑问和要求,但我觉得专业的人会跟客户去解释大机器的好处和小机器的好处。
而且项目不同,成本也不同。我们自己公司采购最多的是松下S1H,主要应对中小型宣传片;在拍摄TVC或者是大型电商广告这种级别的项目时,松下S1H可以充当备用机或者是B机位作补充拍摄。另外,在流动性非常高、快节奏的转场里,S1H的应用频率是很高的。
Q:之前你导演了建党100周年上海灯光秀的短片,当时的地面设备都是松下的,在这种纯夜晚拍摄中,松下的机器有怎么样的优势?
第一个就是它双原生ISO,松下S1H有ISO 640和4000的两档感光度,在晚上我会使用ISO 4000的感光度。它没有像友商一样到ISO 12,800那么夸张,当我使用一个普通的镜头在不加ND的情况下,在夜晚用ISO 4000感光度正好,可以拍出一个非常舒适的曝光值。
但是像某些厂家的ISO 12,800的话,我在夜晚用大光圈1.8或者1.4拍摄的时候,拍摄还得用一块ND镜去减光,就有点搞笑了。松下双原生的ISO 4000不需要减光镜就能拍出合适的曝光。
Q:那么用它拍摄的缺点是什么呢?
防抖。虽然松下的防抖很好,但是我不太习惯手持它去做一些平移效果。因为松下的防抖太强了!在我刚移动的前一小段画面是不会动的,然后又会瞬间动一下。
如果我关掉再拍摄呢,机身就没有防抖了,这也是松下防抖的让人又痛又爱的一个点。
Q:你平时也会使用友商的摄影机,相比来说,松下的全画幅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和价值呢?
我觉得松下最舒服的还是——色彩,因为V-Log的色彩直出以及套完LUT之后的色彩,其实比友商的色彩好太多了。就好像在平面时代时,佳能和尼康相机的直出皮肤色彩简直就是天差地别,现在松下和友商的色彩也是这样一个状态。
松下直出的颜色非常的舒服,我觉得在某些环境下和ARRI电影机的色彩很像。所以我给我们制片定了一个要求,在使用ARRI电影机拍摄时,如果需要用到备机一定用松下,这样我们后期去匹配颜色时会非常的顺畅。
Q:你觉得创意的来源是什么?
我觉得创意无非两点。第一个是对本身产品的钻研,你要掌握拍摄对象的一些特性,将这些特性表达出来。第二个来源就是多个创意的合并法,比如一些社会调研、市场调查。对于我们创作者而言,要做的事情就是不断积累,从优秀的影片中不断学习,激发自己的创意思维发散。
为了让客户认可,我们一般会向客户提供参考片,大致告知影片最终效果或风格,但是不同的架构和内容,这样方便客户很直观的感受到我们的创意点,整个项目才没有太大的风险。这也是我们公司做品控、做质量把控做得很好的原因。我们不太会做冒险的事情,客户也认同这种稳妥的制作方式。
Q:你对于松下下一代全画幅有什么期待?
我其实对大家诟病的松下自动对焦表现并不是很care,我比较care的是4K 60帧。M43最新的GH6已经能满足我的制作要求了,如果把它的整个参数放到全画幅上,我就满足了。
「 影像 · 众生相 」
“让他人的真实经验给我们带来最实用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