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复杂规则难倒「尾款人」,背后藏着哪些坑人套路?
来源 | 三节课(sanjieke01)
作者 | 尾款人一号
编辑 | 手抓饼
早安,尾款人,这几天你为双十一贡献了多少?
今年的双十一开始的格外早,从10月21日就开始启动预售,提前了整整半个月。而且还有个特点,不只在11月11日一天爆发,分成了2波,11月1日-3日是第一波,11月11日为第二波,好好的一个光棍节,硬是给折成了双节棍。
付了尾款之后,就别叫我依萍了,我是“依萍如洗”。
花钱的战线拉长了,却感觉消费欲望降低了。
没办法,规则实在太烧脑,又是看直播下定金又是养猫PK,各种优惠券叠加的规则就更是让人看不懂了,每年难度都不断提高,是请高考数学出题组来定的规则吗?
上班都没这么烧脑,感觉我不是在花钱,是在给马云打工。
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规则,搞不明白还可以怪我智商不够,但是背地里暗藏的不少猫腻就更让人难以接受。
今天我们收集到了一些尾款人的遭遇,为你揭秘双十一的千层套路,来看看以下这些暗戳戳的陷阱,你发现了几个?
天坑1号:细节上的文字游戏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双十一原本是光棍节的残酷事实,马云靠一己之力把单身的一天变成了消费的一天,靠的是什么?
穷就是最大的源动力。
但是今年期待已久的双十一好像也没那么便宜了,原本李佳琦薇娅直播间应该是全网最低的价格下限,如今却变成了标尺,代购、微商、友商都争着抢着要比李佳琦薇娅更低。
但是再怎么降也是有基础成本的,为了掩饰没有吸引力的优惠,很多商家就在文字上动起了脑筋。
比如这个,靠图片标注误导人。
往年的商品主图标得价格都是到手价,今年却玩起了文字游戏,改成尾款价格,很多人没有看清楚就被糊弄了,怎么,我尾款人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
定金的钱就不是钱了吗?
还有各种叠加活动的脑力激荡,靠自己是很难搞明白了。
比如这个,图片上写着是全场300-50,实际上是参加了跨店300-40,咨询客服才知道是可以叠加店内199-10的活动,也就是说不仅需要买满300,还需要在这家店内买够199,而这个199-10的优惠券已经发完了,不问客服谁能理解是怎么回事,别问,问就是解释权归官方所有。
以上这些运用文字游戏的手段,其实就是在暗示误导消费者可以获得更高的折扣,利用消费者的粗心大意,对规则的不熟悉去钻空子,如果你擦亮眼睛仔细阅读还是有机会防范的。
天坑2号:玩弄心理的价格套路
第二种就更厉害了,每一个商家都是深谙消费心理学的行家,设计了多种洞察人心的玩法套路,在不经意的地方埋下诱惑的种子,让你乖乖掏钱真香。
比如我们来看这几个例子:
今年有不少网友都发现,自己买过的东西在双十一反而更贵了,很多商品都是先涨价再降价,表面上看是打了个惊天折扣,实际上反而比平时多花了冤枉钱。
原本没有便宜多少,但是用一个更高的原价去对比暗示,来动摇消费者对价格的判断,这一招叫做价格锚点。
还有呢,写着买一送一,买一送八,买30ml送30ml等等,表面上看是割血让利,其实仔细一看,送的都是小样。
经常买东西的人都知道,小样的实际价值是远低于正装的,一方面小样本身就不是拿来卖的,是用来赠送的非卖品,一方面小样的包装简化,密封性防腐性都没办法和正装相比,所以并不能用正装价格来衡量。
如果直接告诉你买一件正装送八个小样,可能没什么吸引力,但折算成容量数值就会觉得更划算。
因为消费者心里会用正装的价格来和免费送比较,就会觉得超值!
贵和便宜往往是相对的,价格低的产品要让消费者觉得“占便宜”,价格高的产品要让消费者觉得“这个价,值!”。这就是比例偏见。
还有网友吐槽,商家发放了大量隐藏优惠券,要想集齐最低价比寻宝还要难,很多时候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没有拿到最满意的价格。
有的时候还会实行动态折扣,为了刺激消费不断给出更便宜的价格,先买的人反而没有得到更好的优惠,问就是可以退单重买,是先来的韭菜更好割吗?
你直接告诉我几点、在哪里买多少钱不行吗?偏偏要想出1000种玩法,就是要整你。一样的商品卖给不同的人就是不同的价格,这就是价格歧视,还是分级别的。
这些洞察消费者心理的手段,想要识破就要花一番脑筋了,不仅要长期关注商品动态价格,还要时刻跟进商家的各种活动,对好价了如指掌,不想花这么多精力的人只好花钱买轻松了。
但是亲亲,我虽然穷,其实脑子也不好使啊!
第三重坑 技术手段偷走时间
如果上面这些可以说是商家的个人行为,下面这个就是完全的官方下场,去年是疯狂盖楼,今年是托人养猫,游戏化运营把你的碎片时间安排的妥妥当当。
各种任务中包含不同的跳转,比如从主会场,去蚂蚁森林,去支付宝生活服务、去淘宝特价版等,多个场景之间互相倒流,其中有一个浏览店铺任务,就被网友发现了猫腻,15秒的浏览店铺任务,真实消耗时间远超15秒!
这位网友(豆瓣@ Lopoulos)用手机录屏录下了全程操作,页面加载完毕时录屏软件显示3秒。
4秒的时候左上角视频已经开始播放,但任务进度并未开始记时。
直到录屏软件显示22秒时才完成任务,22-4=18秒,也就是说每一个做任务的人都至少被偷走了3秒钟!
不要小看这短短的三秒钟,浏览店铺的任务每天可以做20次,也就是说1个UV可以变成20个进店UV,积少成多,每个人偷走3秒钟,每天就可能有过亿的流量可以分配给商家,mmmm你们有钱人的时间观念都和我们不一样呢!
还有这个,商家和平台各执一词,互相矛盾,谁也不解决问题。
说好了全店通用优惠券,却有部分商品不支持。
商家说这是某猫弄的不关我的事呀。
某宝说这是商家定的不关我的事呀,记得勤洗手、戴口罩哦!
互相踢皮球,谁也说不清规则到底是什么。规则复杂归复杂,但骗人就是你的不对了。
除此之外,双十一的热潮还滋生了一批骗子:
像是活跃在各大论坛的发券党、漏洞党,像是蝗虫过境一样,覆盖了相关搜索词所有页面,很多人以为他们是为了谋福利公益发券,其实无利不起早,发的都是带返利的链接,只要你买东西,他们就能收到佣金提成,有人能靠双十一月入几十万。
更有甚者用的是锁佣链接,只要你点了,即使用了其他的优惠,最终佣金也会回到他们手中。
其实淘宝为什么搞得这么复杂,都是运营人,也不底层内卷。
消费者规模见顶,设置各种复杂的规则,其实就是为了对“有钱、有闲”的消费者进行分层精细化管理。
加上京东开启“11.11全球热爱季”、拼多多大力推进“百亿补贴”、抖音“11.11抖音宠粉节”、快手整点红包雨,各种友商平台围追堵截,双十一已经不再是淘宝一个人的大威天龙。供应链、品控、物流、售后每一个细节都是考验用户粘性的时刻。
但是我们花钱的人也不是没带脑子,种种套路、猫腻,已经把耐心和信任都磨灭干净。
如今,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觉得双十一变味了。
费尽心思的做笔记钻研打折套路,定好闹钟抢券,花时间不停点点点做任务,费劲心思的识别骗子……我们就想买点便宜东西,为什么这么难呢?
记得2012年我第一次在双十一买东西的时候,我在学校里熬夜守着手机不睡觉,虽然页面卡了好久都付不上款,但抢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宜,2012年的双十一,10000家品牌参与,销售额132亿,虽然钱花的不多,但心里满满的是参与感。
如今8年过去,薇娅和李佳琦单日的直播总销售额分别达到32.21亿元和33.27亿元,总额逼近70亿元,2个人就顶过去整个平台一半的收入了,心里却有了一种被商家绑架的氛围,像是为了花钱而花钱,而不是因为需要或者实用。
无论是真金白银的百亿补贴,还是五花八门的满减秒杀促销,或是今年席卷全网的直播带货,本质上都是平台让利、争抢用户注意力的战术。
花样百出的各种套路和猫腻,无非是想掩盖不想打折的事实。
当消费主义的浪潮席卷全球,今年的双十一或许还会交出一份喜人的战绩,我们消费着这个时代,也被这个时代所消费。
而最宝贵的,永远是那些金钱买不到的事情,比如我们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