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搜索

别怪年轻人难搞,怪就怪你们品牌营销的策略不够有效!

媒体资源网 http://www.allchina.cn 2017/9/22 11:01:00

最近网易严选借iPhoneX上市的热度,打了一次怀旧牌,#十年前,你还没用iPhone#的话题,刷屏朋友圈,让不少年轻人回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顺势推广了一波手机周边商品。

淘宝造物节也打着#年轻就要造起来#的口号,今年“奇市江湖”吸引了近10w人参与。电商平台都在为年轻人打call,品牌还不抓紧赶上?

觉得年轻人难搞?先抓住这群人的共性再说吧!

年轻人总是能第一时间发现,甚至制造新鲜、有趣的概念、现象或者事物,这让大量平庸的商品和营销失去立足之地,只能得到“不感兴趣”的评价。无形中增加了品牌营销的难度,不禁感叹现在年轻人太难搞?是你不懂他们而已!

• 他们是不一样的烟火,年轻人真的很爱放飞自我

从口头禅到流行话语,这群90、95后与互联网相伴而生,对信息的获取更加熟练、高效,对新鲜信息和事物永远保持开放心态,成为流行语的发明者和发酵者。嘴炮、黑人问号脸、尬舞、freestyle……一系列由90后、95后创造的词汇不同程度地被流传着,就算热度过去也会因为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出现新的流行话语。

• 意识到危机前置,有些焦虑才是他们的内心独白

表面上90后年轻人有个性有态度在生活,甚至经常放飞自我,但难以掩饰的是内心焦虑。这代人接受漫无边际的爆炸信息,接受着互联网带来的日新月异,见多了少年得志,从无名小卒成为大佬,而自己努力一年又一年这些奇迹仍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而且没有一点要发生的迹象。等待他们只有加不完的班、买不起的房、等不来的另一半。于是开始焦虑,开始意识到危机,尽管他们仍然是别人口中的“年轻人”。

• 丧文化既是委婉宣泄焦虑,也是正能量宣言

在“葛优瘫”的带领下,悲伤蛙、马男波杰克、咸鱼等善于散播毒鸡汤的丧文化代表们正在受到90后年轻人的追捧,就连满身负能量的丧茶也不例外。但这些流行丧文化对他们来说不是意志消沉更不是抱怨社会,是通过调侃的手法降压,既能宣泄对生活无奈,又自嘲自我疏导表达态度,如果获得了成功也会谦虚不自大,若失败同样有台阶可以下,这样表达对生活的态度难道还不够正能量?

找到共性和共鸣就可以给年轻人对症下药。

新鲜、独特、调侃、趣味、怪异…这都是年轻人的共性,但大胆追求新奇、有趣事物应该是最鲜明的。之前大火的百雀羚,用清奇的画风做了一次Social营销,赚足了眼球!

• 打破常规套路,引起情感共鸣才能圈粉这群人

瞄准90后们的各路品牌很难去拿“优质”、“奢华”、“精萃”等来说事,而是用年轻人热衷的、感到新奇的方式,让他们因为情绪合拍而去喜爱一款产品。不论是用海报、广告还是H5、小视频,任何形式推广,只要内容引起情感共鸣,套路或深或浅,其实没有太大差异。比如兰蔻小黑瓶精华液的#我的脆弱就是我的强大#又让兰蔻带了一波关于女性独立价值观的节奏。

• 年轻人爱放飞自我,品牌要比他们更放飞自我。

年轻人接受和发现新事物的能力给市场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明显感觉现在年轻人群越来越难“被引导”和“被取悦”了。为了吸引这些懂得太多的年轻人,品牌们要么去迎合,要么就得脑洞比他们还要大,创意能做到让年轻人一脸懵x、深表跪服。

这是亚马逊借势开学季的热点,用一组海报,将年轻人的焦虑宣之于口直击内心。并在社交平台上通过H5的形式与用户互动,用户可以在H5中选择一本想看的书,根据用户选择的书生成文案,趣味性地揭示每个人心中暗藏的小目标!年轻人觉得有趣,自然会上传到朋友圈,与朋友分享互动。

• 贩卖情怀别太过,消灭“小确丧”才是王道。

热衷在朋友圈分享健身打卡,愿意为知识付费,偏爱散发着“消费升级”气息的商品……这些行为无一不是为消灭小确丧而产生,健身为了更好掌控自己的身体,知识付费是想要为自己大脑充值以防被掏空,消费升级是认为自己配得上更好的。但是贩卖情怀太过就矫情了,丧得恰到好处才是正能量,Flag还是要立,万一实现了呢!

• 用卖萌、耍贱、丧丧的姿态,帮他们宣泄焦虑

这一代的年轻人不喜欢血淋淋的抵抗,而是选择丧丧地向世界撒娇。流行的“丧”、玩世不恭的“嘻哈”流行文化,是我们年轻人精神的一个壳,品牌也可以通过卖萌、耍贱、丧丧的姿态,帮他们宣泄焦虑。这也是负能量营销得以大行其道的原因,它们一方面直指年轻人心底的焦虑,引发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同时又必须披上丧、吐槽、幽默等外衣,软化这种焦虑,让年轻人可以以自嘲的姿态接受扎心的事实,一句“发现门口摊煎饼的大妈月薪比自己高多了,自己不努力连摊煎饼的资格都没有了”就不知扎了多少人的心。

结语

丧茶带动了“丧文化”营销的热潮,品牌都想表达自己懂年轻人,这次亚马逊第一次用丧文化传播小试牛刀,众引传播为亚马逊抓住“大学生开学喜欢立目标,但是很少能做到的无力感”,通过病毒视频、微信H5互动,微博创意互动进行话题传播,引发学生群体的关注,一周内Social互动量超过35000次。

亚马逊并没有自以为是的给年轻人贴标签,而是让年轻人自己选择,因为标签无法完全概括他们。品牌最终能做的是从表象中归纳共性、摸索规律,并根据经验洞察人性本质。按照年轻人的方式做出一套他们乐于接受的营销策略,这样或许更容易让年轻人产生认同感并愿意为之买单。